晏子清俭 古文翻译

如题所述

译文:齐景公想给(相国)晏子调换住房,说:“你的住房靠近集市,低湿、狭窄、吵闹、到处尘土飞扬,没法子居住,请你换到敞亮干燥的住处去。“晏子辞谢说:“君王您的先臣--我的先人在这里住过,我不配继承祖业,这房子对我来说已经够好的了。

况且我住处靠近集市,早晚都能买到要买的东西,这是对小人有利的事,怎敢麻烦地方上的群众(为我盖新房)呢!“齐景公笑道:“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子回答说:“我私下里想省点钱,怎么能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便宜呢?“

这时期正是齐景公滥用刑法的时期,集市上有卖假脚的。所以回答说:“假脚贵,鞋子便宜。“齐景公听了,心里凄伤,出现了怜悯之情。齐景公为这件事减少了用刑。

君子说:“仁人的言论,它的利益是很广泛的。晏子的一句话,而齐景公就减少了刑罚。《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乱事就能很快停止下来。’正是说的这类事情吧?”

等到晏子出使晋国,齐景公就为他建筑新居。他回到齐国后,新居已经筑好。晏婴拜谢了齐景公,就把这所新宅毁掉,而把因给他建新宅拆毁的住宅重新修筑起来,都修成它们原来的样子,让原来居住的人仍旧住回去,对这些人说:“谚语说:‘不要选择住宅,只是要选择邻居。’

你们都先选择邻居吧。如果违背了占卜的结果就不会吉祥。君子不做那些不遵礼法的事,小人们不做那些不吉利的事,这是古人的遗训。我敢违背它吗?”最终恢复他的旧居,齐景公不允许,晏婴又通过陈桓子向齐景公请求,齐景公最终允许了。

出处:春秋·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原文: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溢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 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

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 履践。”既已告于君,故与 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 里室,皆如其旧,则使宅人反之,曰:“谚曰:‘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二三子先 卜邻矣。 违卜不祥。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古之制也。吾敢违诸乎?”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崇敬。

二、赏析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

《晏子春秋》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故事。节俭是《晏子春秋》中重点突出的晏子的品质,这一点,上文已有所交代。此不赘言。另外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做了大力宣扬。

《晏子春秋》的另一个突出的文学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个性鲜明突出。如上所述,《晏子春秋》的编者或作者是要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而且尽量把他塑造得有血有肉,具体可感,因此,运用了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对比等手法来突出晏子的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晏子春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一【原文】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景公为是省于刑。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其是之谓乎!”
【译文】起初,齐景公想更换晏子的住宅,说:“您的住宅靠近市场,低湿狭窄,喧闹多尘,不适合居住,请替您换一所明亮高爽的房子。”晏子辞谢说:“君主的先臣我的祖父辈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承先臣的业绩,这对臣已经过分了。况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小人的利益。哪敢麻烦邻里迁居为我建房?”景公笑着说:“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子回答说:“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贵?什么贱?”当时齐景公刑名繁多苛严,有出售踊的,所以晏子回答说:“踊贵,鞋子贱。”晏子已经告诉了国君,所以向叔在谈话中说到这个。齐景公听后便减省了刑罚。君子说:“仁义之人的话,它的利益广博啊!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少了刑罚。《诗》说:‘君子如行福佑,祸难差不多就可以急速止息了。’说的就是这个吧!”

二【原文】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 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译文】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来到,(晏子)把食物分给使臣吃,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唉!晏子的家贫得像这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景公派公差送去千金与市租(此处指税收权),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了。多次送来,最终(晏子)行再拜礼辞谢说:“我的家不贫穷,凭借你的赏赐,恩泽(已经)遍及三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散发给百姓,那是臣子代替君王做人民的君王,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取得厚赏不散发给百姓,那是用筐箧收藏财富,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王的赏赐,在朝外得罪士人,自己死后财物变为别人所有,这是替管家收藏财物,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做的,十块粗布、一种食物(供穿衣咆饭),心中满足,可以免除忧患了。”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王桓公用登记的500社(25户为一社)人口、土地封赏管仲,他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推辞不受是为什么呢?”晏子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收获。想来,管仲这一次失误,却是我的一次收获吧?所以行再拜礼辞谢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