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哪

如题所述

上元、中元、下元分别是元宵节、祭祖节、下元日。

上元节,又称元宵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

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上元、中元、下元的来历

上元节,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汉文帝(公元前180~140年)是周勃戡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戡平之日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但汉朝的上元和后世的元宵仍有所不同,一直到唐朝以后,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元宵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民间普遍进行祭祀、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