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有哪些重大的战役和著名人物?

如题所述

长平之战、河西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邯郸之战等。
1、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2、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前后反复交战数次,秦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恰逢魏国精锐丧失殆尽国力大损,最终秦收复河西。
3、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 ,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
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4、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
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5、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公元前257年12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进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之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
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只好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魏楚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省西南地区),秦军复败,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
此时韩国也加入合纵攻秦,赵、魏、楚、韩先后收复魏之河东郡以及安阳,赵之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韩之上党郡以及汝南。
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近三十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邯郸之战是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导致秦国对六国执行全面打击政策的破产。
秦国被迫改变策略,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来分化离间东方各国之间的关系,为统一六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您好。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长平之战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赵王由于战争接连失利,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再加上廉颇固守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于是赵王不听虞卿和蔺相如等的谏言,执意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8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秦国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因为这场惨败失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兵力,直接从一流强国被打成弱国,在失去了争夺天下资格的同时,也失去了阻挡秦国东进统一六国的能力。

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桂陵马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而齐国则挟战胜之威,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邯郸之战
公元259年,战国后期,赵国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大败秦军。
长平之战以赵国惨败为结局,赵孝成王一度许割六城与秦议和。但是赵国利用战争间隙,重新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
当秦昭王得知赵国毁约后,不顾白起关于赵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
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
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坚决抗击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前往楚国陈说利害。
最终魏国出兵10万救赵,同时楚军也出动救赵。
秦军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这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国灭亡六国的进程因此受阻。
著名人物有,孙膑。战神白起,商鞅,秦惠文王,秦孝公,
第3个回答  2020-10-18
长平之战、河西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邯郸之战等。
1、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秦国方面虽然战线更长,但国力远强于赵,赵王怕再拖下去对赵更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第4个回答  2020-10-18
一、邯郸之战
公元259年,战国后期,赵国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大败秦军。
长平之战以赵国惨败为结局,赵孝成王一度许割六城与秦议和。但是赵国利用战争间隙,重新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
当秦昭王得知赵国毁约后,不顾白起关于赵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
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
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坚决抗击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前往楚国陈说利害。
最终魏国出兵10万救赵,同时楚军也出动救赵。
秦军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这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国灭亡六国的进程因此受阻。
二、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野战,前后耗时三年。秦国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因为这场惨败失去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兵力,直接从一流强国被打成弱国,在失去了争夺天下资格的同时,也失去了阻挡秦国东进统一六国的能力。
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
三、桂陵马陵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
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随之田盼又以“减灶”之策诱魏国庞涓中计,追至马陵山中伏身亡,齐军乘胜追击,俘太子申,全歼魏军。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而齐国则挟战胜之威,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