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古代文人的气质和那种韵味,总觉得和现在文艺青年推崇的意境相同却又不同,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你看过《河东狮吼》吗?对就是那个搞笑片张柏芝和古天乐演的那个,那里面的苏东坡开演唱会的情节真的很逗乐,而且他真的很受欢迎哦,颜值且不论,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文人骚客的词啊诗句也是用来唱的,而且地位也是很高的,你在搞笑过后其实电影的大体上面还是遵从历史规律的不是吗?

以前的考试是什么形式的?考写文章啊,文章写的好才能够金榜题名,才能够当官啊,很多文豪都是当官的啊,没有大官还有小官啊,你看看李白很多时候写的诗句都是郁郁不得志的那种,他嫌官小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无处发泄,怎么办,写诗啊,所以啊才会有哪首豪迈的《将进酒》啊。

现在的小年轻,写篇文章就能够当官吗?不能啊,所以啊这气质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人家当官的接触的都是些达官贵人啊,都是文化人啊,咱们现在的社会想上去接近文化人,必须先考大学啊,大学不能光考写文章就行了,还要考语数外啥的。所以啊意境当然是不同的了。

再者:以前的文人哪有这些平板啊,手机啊。没有啊,所以他说一句话就好像很高深的样子,个地方都不通融的感觉,北京有个谁谁写的东西,要传多久才能传到上海南京啊,是吧 ,现在呢?上一秒发表的东西下一秒全国人都知道了,想装下逼都没有环境啊。


总之,以前搞文艺的,是一群高智商的人才,其服务对象也是一些有文化的人;现在是一群“普通青年”和“二逼青年”在搞文艺,其服务对象是小市民和吊丝。其境界,自然有很多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