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周国平的资料

如题所述

周国平简介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贯:上海人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爱与孤独》 《岁月与性情》 《人与永恒》等
主要经历

周国平:著名诗人、哲学家。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另有《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贯:上海人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爱与孤独》 《岁月与性情》 《人与永恒》等 主要经历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语文版的第六册有他的一篇叫《家》的文章!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可到以下网址查看他的著作!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主要作品有: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守望的距离
\妞妞\岁月与性情
参考资料:作家导读周国平的个人资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有读书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时代便已见端倪。因为“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无须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周国平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他眼馋心痒。
周国平在考上北大哲学系后,尽管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但他对课外书还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家的著作。与此同时,他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周国平平静地说,“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周国平不但嗜爱读书,而且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他说:“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谈及逛旧书店的种种乐趣,周国平兴致盎然:“当我偶尔从旧书店或书市廉价买到从前想买而错过或嫌贵而却步的书时,感到有过节一般的快乐,那份快乐简直不亚于富贾一举买下整座图书馆的快乐。”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周国平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他说,这缘于“每个爱书的人想必都体会过借书与人时的复杂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
因此,周国平总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
当今有不少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周国平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勤奋笔耕,他现已成为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周国平告诉记者:“我承认我从写作中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这里是他的博客:http://book.sina.com.cn/nzt/1095142697_zhouguopingzxj/ http://blog.sina.com.cn/m/zhouguoping

推荐您去看看~~

以下是您要的资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有读书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时代便已见端倪。因为“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无须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周国平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他眼馋心痒。

周国平在考上北大哲学系后,尽管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但他对课外书还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家的著作。与此同时,他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周国平平静地说,“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周国平不但嗜爱读书,而且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他说:“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谈及逛旧书店的种种乐趣,周国平兴致盎然:“当我偶尔从旧书店或书市廉价买到从前想买而错过或嫌贵而却步的书时,感到有过节一般的快乐,那份快乐简直不亚于富贾一举买下整座图书馆的快乐。”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周国平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他说,这缘于“每个爱书的人想必都体会过借书与人时的复杂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

因此,周国平总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

当今有不少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周国平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勤奋笔耕,他现已成为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周国平告诉记者:“我承认我从写作中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周国平
中文名称: 周国平
性 别: 男
职 务: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生 卒 年: 1945~
国 别: 中国
作品(未发表): 尼采的哲学贡献
省 : 上海市
生平简介
周国平 1945年7月生,上海市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现代外国哲学。1967年7月毕业於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学习,先后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主要代表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捩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专著)、《只有一个人生》(专著)、《人与永恒》(专著)、《博士论丛》(合编)、《胡塞尔的意义理论》(论文),译有《尼采美学文选》……。

周国平简历: 1945年 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 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 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 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 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 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 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周国平著译年表 1986年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版1992) 译:《论辨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年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台湾版1992)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版1993) 1995年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周国平简介和精彩语录
周国平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周国平精彩语录:
*在现实中,爱往往扮演受难者的角色,因为受难而备受赞美
*无止境的浪漫会产生另一种审美疲劳,频繁地换性伴侣也会丧失性经验的新鲜感
*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在我看来是无能的表现。有种的去找真男人真女人面对面过招
*关于好女人,我提过两个标准——灵性和弹性,现在仍觉得对。这主要是讲性格,如果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身体上,也就是性感了。我崇拜的是女性,而不是每一个女人
*不论是谁,不论他(她)多么痴情或多么崇高,如果他的爱长期没有回报,始终不被爱,他的爱是坚持不下去的
*对于人的情感,科学永远只能解释局部,不能解释全部
*在真实的爱中必定包含痛苦。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赖别人造成的
*恋爱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之一,是神的赐予,可遇而不可求。如果真正相爱,就应该争取一种比较稳定的结合这里是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zhouguoping

推荐您去看看~~

以下是您要的资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有读书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时代便已见端倪。因为“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无须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周国平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他眼馋心痒。

周国平在考上北大哲学系后,尽管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但他对课外书还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家的著作。与此同时,他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周国平平静地说,“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周国平不但嗜爱读书,而且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他说:“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谈及逛旧书店的种种乐趣,周国平兴致盎然:“当我偶尔从旧书店或书市廉价买到从前想买而错过或嫌贵而却步的书时,感到有过节一般的快乐,那份快乐简直不亚于富贾一举买下整座图书馆的快乐。”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周国平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他说,这缘于“每个爱书的人想必都体会过借书与人时的复杂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

周国平简历: 1945年 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 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 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 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 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 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 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周国平著译年表 1986年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版1992) 译:《论辨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年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台湾版1992)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版1993) 1995年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周国平简介和精彩语录
周国平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周国平精彩语录:
*在现实中,爱往往扮演受难者的角色,因为受难而备受赞美
*无止境的浪漫会产生另一种审美疲劳,频繁地换性伴侣也会丧失性经验的新鲜感
*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在我看来是无能的表现。有种的去找真男人真女人面对面过招
*关于好女人,我提过两个标准——灵性和弹性,现在仍觉得对。这主要是讲性格,如果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身体上,也就是性感了。我崇拜的是女性,而不是每一个女人
*不论是谁,不论他(她)多么痴情或多么崇高,如果他的爱长期没有回报,始终不被爱,他的爱是坚持不下去的
*对于人的情感,科学永远只能解释局部,不能解释全部
*在真实的爱中必定包含痛苦。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赖别人造成的
*恋爱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之一,是神的赐予,可遇而不可求。如果真正相爱,就应该争取一种比较稳定的结合这里是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zhouguoping

推荐您去看看~~

以下是您要的资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有读书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时代便已见端倪。因为“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无须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周国平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他眼馋心痒。

周国平在考上北大哲学系后,尽管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但他对课外书还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家的著作。与此同时,他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周国平平静地说,“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周国平不但嗜爱读书,而且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他说:“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谈及逛旧书店的种种乐趣,周国平兴致盎然:“当我偶尔从旧书店或书市廉价买到从前想买而错过或嫌贵而却步的书时,感到有过节一般的快乐,那份快乐简直不亚于富贾一举买下整座图书馆的快乐。”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周国平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他说,这缘于“每个爱书的人想必都体会过借书与人时的复杂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2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周国平简历
1945年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在上海市紫金小学读小学
1956年在上海市成都中学读初中
1959年在上海市上海中学读高中
1962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军队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任县委宣传部理论干事和县委党校教员
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
198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至今,开始时受聘为助理研究员
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在职读博士研究生课程,毕业后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8年受聘为副研究员
1994年受聘为研究员

周国平出版年表:
1986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92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华龄出版社。
1997 著:《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著:《精神的故乡》,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著:《周国平哲理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著:《周国平小语》,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与永恒》,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著:《安静的位置——周国平散文生命感悟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与孤独——周国平散文情感体验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的理由——周国平散文读书趣味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街头的自语——周国平散文人间随笔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由风格》(与崔健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享受生命》,浙江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第6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译:《悲剧的诞生》(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著:《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海南出版社。
《安静》,北岳文艺出版社。
《灵魂只能独行》,海南出版社。
《爱情不风流》,海南出版社。
《智性时光》,海南出版社。
《风中的纸屑》,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台湾上游出版社。
译:《疯狂的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著:《守望的距离》(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妞妞》(日译本),日本PHP出版社。
2004 著:《各自的朝圣路》,北岳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心灵自传》,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著:《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灯灯亮了——我的女儿妞妞》,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国平哲理美文》,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

周国平:盼望重新踏上这条心灵之路
7月9日,参加去年体验之旅及今年戈壁挑战赛的学者和商学院学员重新汇聚一堂,重温那段历经风雨的日子。在活动现场,我们看到了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并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

在今年参加戈壁挑战赛的队员手记中了解到,这一路的地形基本上是荒滩戈壁盐碱地,遍布骆驼刺,还经常受到草兵和蚂蟥的骚扰,可以说是环境恶略困难重重。那是什么动力让您坚持走完全程的呢?

周国平:首先我并不觉得特别艰苦,四天一路走下来虽然有点累,但是我觉得不是特别的需要很大的毅力来完成,自己还是能胜任的。要说动力嘛,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对我而言,对我本身来说,这种经历是比较少的,徒步走戈壁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这是玄奘走过的道路,这肯定是有文化含量在里面的。

您曾经谈到,最优秀的人身上都有着一些独特的特性,那么玄奘法师的身上也具备这样的特性吗?

周国平:不管怎么说,玄奘身上具有最优秀人的品质,他有毅力,专注,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这种勇气、这种力量是很强有力的,而且他这个人还很细致,很细心,他翻译了许多经文著作,这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

在您的博客中有一篇叫做“忘记玄奘是可耻的”文章,对于这个观点,一些网友说,我不信佛教,玄奘拯救的是印度文明,忘记也好,了解也好,玄奘对我没有什么意义,也谈不上什么可耻,您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看法?

周国平:关于“忘记玄奘是可耻的”这个话题,有些网友也问过我,觉得这个词用的太狠了。我是故意用的很一点的,我就是想要引起人们注意这个问题。这个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个是在亚洲很多地方,包括日本、印度这些国家,很多老百姓都是知道他的,在印度,据说玄奘是家喻户晓,我相信这一点。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书云的那个书里看到,她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去走玄奘的道路,想让当地人了解她的目的,又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这个时候小旅店的老板娘拿出一幅吉尔吉斯斯坦的地图,那个上面有玄奘的拓像,说那是我们的英雄。

这样一对比,我们中国的很多人不知道玄奘,或者仅仅知道唐僧,电视上的唐僧,我觉得这个很可悲。电视上的唐僧和吴承恩笔下的唐僧还是不一样的,那实际上是一个娱乐化的形象,只知道这样的一个娱乐的形象而不知道我们民族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这是很可悲的。

我就要讲到这一点,玄奘不仅仅是一个佛教徒,意义不仅仅在佛教,虽然他对佛教有很大的贡献。我对他的定位是一个伟大的信仰者和一个伟大的学者,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代表着一种民族的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特别需要的,实际上这种精神我们是缺乏的,但是我们当中一些伟大的人物具备这种精神,玄奘就有。这是一种认真的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缺少的,象玄奘这样的伟大人物有,而我们把它忘记掉,不去发扬它,那么这就是可耻的。

您去年已经参加了一次“重走玄奘路”的活动,那么是什么吸引您再次踏上玄奘路呢?

周国平:去年走的“玄奘路”毕竟是很小的一段,只是玄奘离开中国内地走的一小段,这个多的是感受行走的感觉,但是玄奘他走的路是很长的,他的目的是要去印度取经,如果我仅走这么一小段,那么我的感觉是遗憾的,我想,把这条西行路完整地走一下的话,我对玄奘当年的经历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体会。而且,走这条路不仅是走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之路,同时也是走我们的心灵之路!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白兔和月亮》讲解(周国平)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落难的王子》讲解(周国平)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按:我最近四年的散文结集《善良 丰富 高贵》将在6月份出版,以下是该书的自序。



本书收入了我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我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我一向不高产,前三次结集,间隔是三年上下,这次超过了四年。四年多的文字往这里一堆,内容显得芜杂,我自己看了也惭愧。
这四年多里,含我的一个本命年,而且是岁满甲子的大本命年。有一天,我去单位,人事干部把一个崭新的退休证交给我,没有让我填任何表格、办任何手续,我欣赏这不同寻常的效率。我也欣赏我那个研究室的主任,他知道我的脾气,免去了例行的嗑瓜子、讲客套话的告别会。总之,我清清爽爽地退休了。常有人不平,说我这样的学者,精力正旺盛,不该这么早让退休。他们真是不了解国情。其实,在现行体制下,如我之辈,对学术机构里的官场规则、潜规则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单位里早已没有我什么事了,从这一点讲,我早已退休。另一方面呢,既然我一如既往地做着我喜欢做的事,从这一点讲,我又未尝退休。在我近年的生活中,退休实在是对我影响最微小的一件事。
不过,本命年到底是本命年,让我这个不曾上过法庭的人一下子遭遇了三个官司。其中一个,我当原告,赢了,但被告躲了起来,无法执行,没有尝到赢的快乐。另两个,我当被告,也赢了,人家不依不饶,都上诉,最终仍是我赢,但耗掉了许多时间和心情,也没有尝到赢的快乐。打官司费钱又累心,绝无快乐可言,只是落到了我头上,不得不承受,据说是做名人的代价。收获自然是有的。从大里说,官司分别涉及与伪书作斗争和捍卫言论自由,是尽一份社会责任。从小里说,接触了从前陌生的人和事,长了见识,比如与品行各异的律师打交道,感触良多。曾经有写一部《本命年纪事》的打算,事过境迁,现在只是把若干资料收在了本书中,留一份简单的记录。
读者会发现,与以前比,本书中批评社会现实的文字多了。部分的原因是,《新京报》约我为“时事评论”版面写专栏文章,促使我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时事”,书中这类文章基本上缘此而写。当然,前提是我自己有话要说,尤其对于今天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因为身在此界之边缘,耳闻目睹的怪现状太多,便把心中的愤懑喊了一些出来。不过,我自己对这些文字并不满意,不认为它们能够对革除弊端起多大作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仍是静心读大师们的书,在其引领下深入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问题,从精神层面上关注今天的现实。这决不是自私,因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最终将取决于中国人的精神状况。
通过阅读经典,我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我最不能原谅今天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也正是本应以传承这些心灵品质为主要使命的领域,现在竟也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然而,不管现实多么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正如歌德的诗所说:“人的榜样教我们相信神的存在。”他所说的“人的榜样”,就是指拥有善良、高贵品质的人,这样的人的存在证明了人是有神性的。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本书的书名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以之为全书的总题,因为这六个字是我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我在本书出版时最想说的话。
第2个回答  2007-10-23
周国平简介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贯:上海人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爱与孤独》 《岁月与性情》 《人与永恒》等
主要经历

周国平:著名诗人、哲学家。曾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另有《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等散文集,以及《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多部译著。部分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出生年月:1946年 籍贯:上海人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爱与孤独》 《岁月与性情》 《人与永恒》等 主要经历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在我们使用的教材语文版的第六册有他的一篇叫《家》的文章!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可到以下网址查看他的著作!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主要作品有: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守望的距离
\妞妞\岁月与性情
参考资料:作家导读周国平的个人资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有读书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时代便已见端倪。因为“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无须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周国平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他眼馋心痒。
周国平在考上北大哲学系后,尽管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但他对课外书还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家的著作。与此同时,他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周国平平静地说,“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周国平不但嗜爱读书,而且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他说:“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谈及逛旧书店的种种乐趣,周国平兴致盎然:“当我偶尔从旧书店或书市廉价买到从前想买而错过或嫌贵而却步的书时,感到有过节一般的快乐,那份快乐简直不亚于富贾一举买下整座图书馆的快乐。”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周国平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他说,这缘于“每个爱书的人想必都体会过借书与人时的复杂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
因此,周国平总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
当今有不少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周国平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勤奋笔耕,他现已成为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周国平告诉记者:“我承认我从写作中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这里是他的博客:http://book.sina.com.cn/nzt/1095142697_zhouguopingzxj/ http://blog.sina.com.cn/m/zhouguoping

推荐您去看看~~

以下是您要的资料:

1945年生于上海

1950年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周国平有读书的癖好,在他少年甚至童年时代便已见端倪。因为“那是一个求知欲汹涌勃发的年龄”,无须名著佳篇,随便一本稍微有趣的读物就能点燃周国平对书籍的强烈好奇:“回想起来,使我发现书籍之可爱的不过是上小学时读到的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那里面讲述了一个淘气孩子的种种恶作剧,逗得我不停地捧腹大笑。”从此以后,看得懂看不懂的书都会使他眼馋心痒。

周国平在考上北大哲学系后,尽管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但他对课外书还是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文学家的著作。与此同时,他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周国平平静地说,“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

周国平不但嗜爱读书,而且有购书和藏书的癖好。他说:“事实上,在书的乐趣中,购和藏占了相当一部分。爱书的朋友聚到一起,说起自己购得一本好书时的那份得意,听到别人藏有一本好书时的那股羡慕,就是明证。”谈及逛旧书店的种种乐趣,周国平兴致盎然:“当我偶尔从旧书店或书市廉价买到从前想买而错过或嫌贵而却步的书时,感到有过节一般的快乐,那份快乐简直不亚于富贾一举买下整座图书馆的快乐。”由于在购书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交织着情感,因此,爱书的周国平即使在别的方面慷慨大度,对于书却总不免有几分吝啬。他说,这缘于“每个爱书的人想必都体会过借书与人时的复杂心情,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书,一旦借出,就朝夕盼归,万一有去无回,就像死了一位亲人一样,在心中为它筑了一座缅怀的墓。”

因此,周国平总喜欢把书比作“友人”或“伴侣”。他说常置案头的“座右书”是些最知己的朋友,又说翻开新书的心情就像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新的伴侣,而随手打开一本熟悉的书则像是不期而遇一位老友。他还借吉辛之口叹息那些无缘再读一遍的好书如同从前偶然邂逅的友人,倘若临终时记起它们,“这最后的诀别之中将含着怎样的惋惜”!

当今有不少爱读书的人,读到后来,有一天自己会拿起笔来写书,周国平也是其中之一。由于勤奋笔耕,他现已成为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周国平告诉记者:“我承认我从写作中获得了许多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不能代替读书的快乐。有时候我还觉得,写作侵占了我的读书时间,使我蒙受了损失。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人生几何,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第3个回答  2007-10-11
周国平
中文名称: 周国平
性 别: 男
职 务: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生 卒 年: 1945~
国 别: 中国
作品(未发表): 尼采的哲学贡献
省 : 上海市
生平简介
周国平 1945年7月生,上海市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现代外国哲学。1967年7月毕业於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学习,先后取得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主要代表作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捩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专著)、《只有一个人生》(专著)、《人与永恒》(专著)、《博士论丛》(合编)、《胡塞尔的意义理论》(论文),译有《尼采美学文选》……。

周国平简历: 1945年 7月25日生于上海 1950年 入学于上海市紫金小学 1956年 入学于上海市成都中学 1959年 入学于上海市上海中学 1962年 入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68年 从北京大学毕业,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 1978年 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1981年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工作至今 周国平著译年表 1986年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台湾版1992) 译:《论辨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年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台湾版1992)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年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版1993) 1995年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年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周国平简介和精彩语录
周国平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周国平精彩语录:
*在现实中,爱往往扮演受难者的角色,因为受难而备受赞美
*无止境的浪漫会产生另一种审美疲劳,频繁地换性伴侣也会丧失性经验的新鲜感
*沉湎于网络不能自拔,在我看来是无能的表现。有种的去找真男人真女人面对面过招
*关于好女人,我提过两个标准——灵性和弹性,现在仍觉得对。这主要是讲性格,如果这两个特征表现在身体上,也就是性感了。我崇拜的是女性,而不是每一个女人
*不论是谁,不论他(她)多么痴情或多么崇高,如果他的爱长期没有回报,始终不被爱,他的爱是坚持不下去的
*对于人的情感,科学永远只能解释局部,不能解释全部
*在真实的爱中必定包含痛苦。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赖别人造成的
*恋爱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之一,是神的赐予,可遇而不可求。如果真正相爱,就应该争取一种比较稳定的结合
第4个回答  2007-10-11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结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花季还是老年,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主要作品有: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守望的距离
\妞妞\岁月与性情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作家导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