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学校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

您对学校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一)家长劳动教育观念的改变

劳动教育即是一种生活教育,这便要求家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教育观念,要秉持“以孩子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的理念,不可轻视、忽视其他教育,尤其是劳动素质教育,要引导孩子参与洗衣服、洗碗、收拾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同时由于家长并非专门教育人员,可能会存在教育理念及方法的陈旧化、非科学性,所以还需有关教师对家长进行观念引导,可以通过开家长论坛、研讨会等形式,有利地促进家长思想观念的更新,以便开展多种劳动形式,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注重劳动意愿的培养,积极鼓励劳动

孩子爱劳动,才能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喜悦、创造的快乐。那么作为家长,就应该多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合理运用正强化,比如独立打扫自己房间卫生就奖励看动画片一小时等。在周末及寒暑假期间,可以带孩子多出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能够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享受劳动成果,家长在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便需要家长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注重身教,每周可设置固定的家庭劳动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注重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获得劳动知识、得到切实的锻炼。

建立劳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劳动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对劳动目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将其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考核学生优劣参考的标准之一。

每项指标的评价可以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等,每等都有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劳动教育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应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一定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

我们必须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根基,社会为助力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首先,体现在家庭教育中,要改变保姆式的教养方式,注重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自觉保持个人书包、房间的干净整洁,教师应多与父母交流沟通,可通过向家长发放“家庭劳动参与卡”,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状况,如孩子一周主动扫地、洗衣服几次;

其次,学校为让父母更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应多举办有关劳动的亲子活动,如共同参与植树造林、修剪草坪等活动;最后,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全力渗透,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制

若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重大作用,毋庸置疑,要切实完善劳动教育保障。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向学生传授有关劳动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劳动素养的教育活动。

应首先体现在课时上,长沙晚报记者近日发放调查问卷显示,把“劳动课”排入课表,竟然获得家长们最无争议的支持,可见其受欢迎程度。我们要优化综合课程结构,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改变劳动课程形同虚设的现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1、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教育过程中,应从小学生年龄、身心特点出发,让他们明白工人做工、农民种地、教师上课、医生治病、司机开车、商人售货等都是劳动,他们的辛勤劳动为人们创造了生活、带来了幸福,从而让他们热爱劳动、尊生劳动、崇尚劳动。

2、引导学生学习劳动知识。教师在上劳动课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语言传授、示范操作,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掌握劳动知识。

3、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通过劳动实践,才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劳动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时,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出发,量力而行,提倡重在参与。同时,需要从纪律、安全等方面予以考虑,确保劳动安全。

4、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丰富的成果。我们应让学生懂得穿的衣服、吃的粮食、用的课本、看的电视、坐的车住的房等等,都是人们辛勤劳动得来的,都属于劳动成果。

5、抓好劳动教育的主渠道一一课堂教学学校的劳技课不但可以教给学生劳动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化经济和市场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发明创造能力,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5
我非常支持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当然,这种劳动教育。要适合小学生的体力。
例如手工劳动。就挺适合小学生的。还可以做一些公益劳动。这对小学生接触社会。动动手增加知识。非常有好处。
满意,我的回答就采纳吧!
第3个回答  2022-03-24
学校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不宜过激,劳动教育应该在小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不适合经常组织推广劳动教育,要让孩子觉得上学有趣,要让孩子想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