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的“将”是指谁?

如题所述

“将”指将军廉颇,“相”指右上卿蔺相如。课文题目的意思就是廉颇与蔺相如相交和好。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内容是,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蔺相如(生卒年不详):

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2、廉颇(前327~前243):

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九年后,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为相国,封为信平君。

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将相和

百度百科——蔺相如

百度百科——廉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01

故事《将相和》中的将,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

京剧《将相和》剧照

这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故事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发生地是战国时代的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故事梗概如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绳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避免与之发生冲突……

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于是就脱衣背荆到相府向蔺相如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学习这个典故后我们可以知道:

廉颇:有些居功自傲和嫉妒心,但是能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就改。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

赵王:虽胆小,知人善任,能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当属一代明君。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家和万事兴,臣和国昌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