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的名人

最好多几个,并且有简介(50~100字之间)
陈子昂神马的就不要了、最好3个,还有追加分哦

遂宁的名人有陈子昂、席书、杨名、黄峨、李实、王灼、谢端、吕大器、吕潜、李仙根、张鹏翮、张问陶、于渊、李树骅、周均时、陈先霖、李行健等。

1、陈子昂,唐代著名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遂宁市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2、席书,字文同,号元山,四川遂宁人。历官山东郯城知县、户部员外郎、贵州提学副使、湖广巡抚、礼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加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首辅。著有《元山文集》《漕船志》等著作。与其弟席春(吏部侍郎)、席彖(户科给事中),合称“三凤”。

3、杨名,字实卿,号方洲,四川遂宁人。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罗洪先榜进士第三人,探花。

4、黄峨,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西眉镇人。状元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工部尚书。

5、李实,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船山区人。明末著名语言学家,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举进士第,授长洲(今苏州市)县令。撰有《蜀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遂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遂宁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陈子昂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两次从军,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享年约八十岁。灼出身贫寒,青年时代曾到成都求学,后往京师应试,虽学识渊博却举场失意,终未入仕,只得流落江南寄人幕下,作舞文弄墨的吏师。晚年闲居成都和遂宁潜心著述,成为宋代有名的学者。
席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祖籍蓬溪县吉祥镇席家沟。明代弘治三年(1490)三甲第122名进士。历官山东郯城知县、户部员外郎、贵州提学副使、湖广巡抚、礼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加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首辅,“眷顾隆异,诸辅臣莫敢望”。著有《 元山文集》《漕船志》等著作。与其弟席春(吏部侍郎)、席彖(户科给事中),合称“三凤”。
黄 峨(1498一1569),明代女文学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宁市西眉镇人。状元杨慎之妻,世称黄安人、黄夫人。父珂官工部尚书。峨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正德十四年(1519)与杨慎结婚不久,慎谪守云南,长达30年之久。峨长期留居夫家新都县,管理家务。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期间,以《寄外》诗闻名当世。又工于散曲,在明时已有刊本《杨升庵夫人词曲》5卷,又有《杨夫人乐府》,但其中多与杨慎《陶情乐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将两人之作合编为《杨升庵夫妇散曲》,风格缠绵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誉。
吕大器(1586-1649),字俨若,号先自,遂宁县北坝人。晚明重臣。崇祯元年(1628)成进士,为官清廉,嫉恶如仇。崇祯十年(1637),告假居家,张献忠分兵袭攻遂宁,大器协助县令任宾臣抵抗之。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未果,累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清顺治二年(1645),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召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汀州失守,大器奔广东。后与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永明王(桂王)朱由榔,即位于广东肇庆,尽督西南诸军。顺治五年(1648),以大学士督师征讨容藩,行至思南(今贵州)得疾,于都匀病逝。谥文肃,吕潜是其长子。著有《东川文集》、《抚甘督楚疏稿》。《明史》卷二七九有传。
李实(1597—1674),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人。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举进士第,授长洲(今苏州市)县令,有政声。顺治二年(1645)辞官居长洲清江乡里,杜门著书,精研小学、经学及佛老杂学。著述甚丰,今传《蜀语》,为研究四川方言专著,颇有学术价值。《蜀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断域为书”的方言词汇著作。全书共收录四川方言词语563条,忠实地反映了明代四川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明代四川方言的有效材料。
吕潜(1621—1706) 字孔昭、石山,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石山居士.四川遂宁人,侨居江苏泰州。明崇祯十五年(1642),吕潜中举人,十六年(1643)中三甲第287名进士,官行人,授太常博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吕大器奔南京,以弹劾马士英去官,入广东。吕潜奉母寓于浙江省之苕溪(今湖州市),复流寓扬州。不久,吕潜闻父病逝都匀(今贵州都匀市),继遭母丧。身逢乱世,江流离迁,尝尽人世间琐尾之苦。因蜀道险远,逢滇黔之乱,实难归葬,往来湖州与扬州之间前后达40余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方归蜀,扶父母灵柩归故里安葬,葬父于遂宁城北嘉禾桥。吕潜离蜀时,生女方五月,返里时,已46年,潜见其女,有“牵衣惊老大,掩涕述流离”之句。自此闲居家乡,从事稼圃,购小楼三楹,题曰“课耕楼”,徜徉山水,过着隐忍清贫的遗民生活,以诗书画娱老,时称“诗书画三绝”。卒葬遂宁枣子坪,享年八十有六。
李仙根(1621—1690),原名之钦,相传因梦考中榜眼而拆“榜眼”二字之半,合为“根”,遂更名为“仙根”,字子静,号南津,清代遂宁县人。父李实,明进士,长洲(今苏州市)知县;母吕氏,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吕大器之女。清顺治十八年(1661),李仙根殿试一甲第二名,成为榜眼。李仙根是四川人入清以后获得鼎甲的第一人。授宏文馆编修,旋擢司业,晋秘书院侍读。康熙七年(1668)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任正使。往返三个月,以大义折服安南王。事竣,迁侍讲学士。撰《圣学颂》以进,谏帝设史官为起居注,为帝所纳,并敕仙根首充之。九年(1670)任武会试总裁;十二年(1673)充世祖实录副总裁,擢内阁学士;十八年(1679)擢左副都御史;十九年(1680)擢户部侍郎。二十九年(1690)病卒,年70岁。仙根善书法,尤精行书,自成一家,绘画造诣亦深。在京时,求书者不绝,得其片纸寸缣,皆为至宝。每书大字,径二尺,观者惊为神。著有《安南使事纪要》一卷(收入《四库全书》)、《高惕庵语录》一卷,吕潜作序。又有《游野浮生集》等。《四川通志》《锦里新编》有传。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一字宽宇,清四川遂宁人,清初名相,集文学家、诗人、教育家、水利专家、外交家于一身,位极人臣,扬历中外,为清代蜀人名声最响亮、官位最显赫的人物。著有《张文端公全集》,存诗600余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著有《船山诗草》及《补遗》,共26卷。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于渊,名光藻,号邦齐,射洪县于家坝(今广兴镇于家坝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在佃农家里。性豪爽,富有反抗精神。青年时,因遭乡绅凌辱,忍无可忍,愤而还击,后被迫外逃投军,以勇武善战闻名,由士兵逐级晋升到师长,为川军中著名爱国将领之一。1930年,于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执行省委决定,再次到江津发动部队起义,项鼎任前委书记,于渊负责指挥,因起义计划被敌侦悉,组织不严,众寡悬殊而失败。1942年,于渊经张澜介绍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7年6月1日夜,成都警备司令部逮捕于渊入狱。1949年12月7日夜,于渊等34名革命志士,被秘密杀害于成都西门外十二桥。
李树骅,遂宁县吉祥乡(今属蓬溪县吉祥镇)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1913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1914年加入国民党。1915年在上海加入中华革命党。是年,参加蔡锷在云南组织的讨袁护国军。1928年,树骅加入共产党。1930年,树骅被开除共产党党籍。1930年后,树骅对其所部民团改编投靠邓锡侯。1933年,树骅曾参加邓锡侯、刘湘联军,赶走刘文辉。树骅之女隆蔚于1938年去延安。1945年春,隆蔚奉派回川,树骅同意进行川军策反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树骅调任九十五军一二六师副师长,不久退职。他回到遂宁后,当袍哥总舵把子。1947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9年12月9日,树骅参加了彭县起义。1950年,树骅在川北行署工作,曾任川北剿匪副总指挥、"民革"川北负责人,后在民革成都市委工作,1957年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公职;1966年3月病逝,终年73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树骅得以平反昭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24
贺诚将军是遂宁唯一的开国将军。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创始人奠基人。遂宁市第一个共产党员。
第3个回答  2019-03-03
现在遂宁有位四千年第一美女鞠婧祎
第4个回答  2012-02-01
遂宁有名人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