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细雨是正确的词语吗?

如题所述

蒙蒙细雨是正确的,濛濛细雨也可以。

1、原因

蒙蒙细雨:是形容雨点很细小;

朦朦细雨:朦:月光不明;看不清;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通常组词为“朦胧”,形容“烟”“雾”;

濛濛细雨:“濛”是“蒙”的繁体字,“濛濛细雨”表示雨下的很小,但是视野之中模糊不清,有烟雨朦胧之感。

在文字运用上,“濛濛细雨”完全可以写作“蒙蒙细雨”,但使用后者更好。

2、例句

蒙蒙细雨:秋雨不像春的蒙蒙细雨,也不像夏的嚎啕大雨,秋雨飘飘洒洒,像一片幕布,无边无际,朦朦胧胧。

朦:这个世界仿佛披上了一层纱幕,让人如同置身于朦胧的夜色中,想看却永远也看不真切。

扩展资料

蒙蒙:

蒙蒙,指茂盛貌;细雨迷蒙貌。语出佚名:《诗·大雅·生民》:"禾役穟穟,麻麦幪幪。"

释义: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

1、模糊不清貌。                                                                                                                      

宋 苏轼 《大别方丈铭》:“目之所见,冥冥蒙蒙。”

释义:眼睛看到的,都是模糊看不清的事物。

2、蒙昧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子居艘楫之间,则吾不如子;至於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释义:你在河上,我不如你;但对如何使国家安全,保全社稷,你对比我,就像刚刚生下还未睁开眼的小狗。

3、细雨迷蒙貌。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蒙蒙经雨还未雨。”

释义:细雨迷蒙的样子像还未下雨。

4、盛貌。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微霜降之蒙蒙。” 王逸 注:“蒙蒙,盛貌。”

释义:霜降时的盛貌。

5、糊涂不明。

东汉 班固《文选·班固》:“昒昕寤而仰思兮,心蒙蒙犹未察。”

释义:清晨醒来我仰卧冥思,心智朦胧未知吉凶。

【近义词】牛毛细雨

【反义词】瓢泼大雨 倾盆大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6-08
细雨绵绵,宛如轻纱般的柔情,沁入大地,滋润万物,是自然界中一幅感人心扉的画卷。它常被人们称作“濛濛细雨”,难道“濛濛”一词在这搭配中使用得当吗?
古籍之中,“濛濛”意指昏暗、迷茫,如《诗经•王风•黍离》有句“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这里的“摇摇”便有昏暗朦胧之意。后世也常以此形容雨势不大,雾气迷蒙的景象,例如《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团扇歌》中有“水石纹成五色衣,濛濛细雨下层台”一句。
由此可见,“濛濛”一词本就具有朦胧模糊的含义。而细雨的特点恰恰在于它的细腻轻柔,给人以清澈明净之感。将“濛濛”与“细雨”并用,不仅显得词义重复,更会模糊细雨的鲜明特征。
事实上,古人对于细雨的描述可谓是美不胜收,诸如“丝丝细雨润如酥”、“春雨贵如油”等,无不真实准确地捕捉到了细雨的本质。而“绵绵”一词,既有细密连续之意,又蕴含着轻柔温婉之情,与细雨的意境十分贴合,能够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细雨的柔美姿态。
因此,“绵绵细雨”才是更为贴切的说法。它不仅符合细雨的实际观感,而且更富诗情画意,让人联想到烟雨蒙蒙、山川如黛的江南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所以,当你想要描述那细密连绵的雨丝时,不妨用“绵绵细雨”来替代“濛濛细雨”,让你的语言更加准确优美,意境更加深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