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全诗是?

如题所述

《凉州词》意思:即《凉州曲》,内容多描写西北边陲的风光及战争情景,其中以 王翰 和 王之涣 所作最为著名。

全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全文赏析: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6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唐/王之涣

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远望上去一直到白云之间,一座座孤立的城楼(也许是长城)建在万仞高山。
听到羌笛吹出的《折杨柳》怨恨曲调,何必怨恨呢,春风都吹不过玉门关,看不到杨柳,听听曲调也好。

诗歌句解写作特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即戍边的堡垒,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勾起征夫的离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诗歌整体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