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如题所述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以上,我们就初一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学们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的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1
首先,要学会听课:
1、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其次,要学会记忆:
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3、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最后,要学会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11
我之前初二的时候就开始在三好网上上数学辅导课,这些都是我在补课的时候老师交给我的学习方法:第一,学会预习,预习的时候可以把定义之类的东西先掌握,这有利于课堂上做题;第二,学会做笔记,一些经典的题型是可以记下来,课后自己去搜寻相似题型,做到举一反三;第三,准备一个错题集,自己在做题时发现的问题都可以记录下来,及时的查漏补缺。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8-03-21
这是我在荆楚潮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看的,一方面是借鉴好的方法,还有就是要灵活运用,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知乎
先来讲讲我三年数学的成绩变化吧
初一上半学期,除了最后一次期末没有上过九十(初一啊同志们!现在想想我当时觉得数学难真是naive!我更怀疑我的智商当时是发生了什么!)最后一次考试上了九十,不过也是九十二而已(“呵呵”)。那次考试我们班四个满分(然而全年组一共六个,我们班是语文班主任。没错就是这么任性啊哈哈!)
初一下,我好像开窍了,整个学期考试成绩都稳定在96-98之间(上面提到四个满分的哥们哈哈哈这个学期都没有考过我呢蛤蛤)
初二平稳,90-98直接(这段没有吐槽的)
初三(黄色微笑脸),上学期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和初一上差不多,没上过九十,一直都是八十多,而且上学期期末考试我也没有上九十(哭瞎)。
下学期(此处高能:之前的满分都是一百分,现在开始要变为150分哦)
第一次,我80
没打错,真的
第二次,我129
后两次大概就是115-130之间
最后中考135史上最高。
你看我并不是什么数学大神,就是混了个中等偏上,所以我才敢说这是我努力的结果,和天赋智商超前学习并无关系。
而且我本人,除了初二真心喜欢数学,剩下其他的时间也都在纠结“天哪噜数学作业好多这个看起来我会就不写了我天这个好难好好研究一下呼总算写完了玩会知乎吧”
因为我有进步,所以敢说。
题主已经初三了呢,所以无论怎样努力,你要保证的都是:拼尽全力。
你知道初三有多残酷吗,中间的寒假我以为我很努力学了结果开学第一次考试我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你懂了?
好,我们开始讲正题。
这个假期已经没几天了,你首先要做的任务是把所有的数学书找出来,认认真真看一遍。包括概念定理,例题导语。重新加固一遍概念定理,有助于你今后推理时的应用。而例题往往是最基本的,每一道例题都代表一种解题模型,仔细研究,这样大部分的基础分你都能拿到。及格就是很好突破的了。
我猜你这样的成绩,看书时肯定会遇到没有学会的,请一点点靠教材弄明白你不懂的地方,然后反复做基本题加深。什么样的基本题呢?直截了当考察你不会的考点的题,每道题就这么一个知识点,就是你不会的那个。
如果你全力去做,再加上你不错的智商,我猜只要五天这个任务就能完成,咱们四舍五入,算一周(什么鬼)。这一周你就要吃透课本,加固基础。你的目标是弄明白书中每一个知识点。
OK,,,接下来呢
接下来我们做几套套题,正规的要同一系列的哦。五套左右吧。自己照答案对,看看主要错在哪类题。(如果你上一周的工作做得好,这几套题的成绩应该能有提高)
归类总结,发现自己的问题了。那我们就接着专攻它们。
如果你是马虎,那就什么样的题都来点,但求全对。
如果你是读题读不懂,那就像做阅读理解,分出题目的条件,数字,类型,再逐一计算。
如果你是推理小白,那就认真读题,写出思路,像扩充一样整理成步骤。然后和标准答案一!步!一!步!对!(前提你的答案是完全标准的)
总之以此类推,找弱点逐项击破。这个大概要五天?嗯差不多。
接下来你的假期还有最后的几天了,别犹豫去预习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3-20
好的方法就是入门,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