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3回 读书笔记150字

如题所述

大将军何进想要铲除阉党,而且准备从外招来董卓一同行事。结果董卓没到,他先事露被杀,袁绍等人义愤填膺便开始大肆诛杀阉党。十常侍首张让劫持少帝逃窜,后被乱军所杀。少帝及陈留王在回宫路上遇见董卓,少帝战栗不能言,而陈留王回答自如,董卓于是起了废立之心。董卓入宫后即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控制了军队。然后他在家中设宴,邀请百官,席间说起废立之事,丁原强烈反对,董卓欲杀之,但见其身后吕布威猛乃罢。当晚,董卓派李肃说服吕布杀丁原来投。后来董卓就在朝堂之上当众废了孝灵帝,立陈留王为汉献帝。事后又找借口杀了孝灵帝。从此董卓在宫中过起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众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司徒王允后来在家中设宴请百官商议怎么办,曹操夸口说要去行刺。第二天他就带着七星宝刀去找董卓,结果行刺不成他就假装是去献刀,把刀送了就逃跑了。结果路上被人抓住,幸得陈宫所救。于是曹操同陈宫就一起逃跑,来到了曹操父亲的世交吕伯奢家。因为曹操疑心,错杀了吕全家,甚至连路上回来的吕伯奢他也杀了。陈宫觉得心寒,就乘着曹操熟睡而离开了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4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讲述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对词中英雄一词发生疑问,书中讲到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正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周瑜,长厚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千古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正英雄。因为他足智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一生,死死绑在蜀国这辆毫无希望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正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认为虽降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所做所为值得们学习。
倒觉得曹操是一位正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官渡之战,使敌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诗句。当然喽,他太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瓮中之鳖。这使感到曹操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东吴天下就太平。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天下也太平。
为突出刘备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东征西战中,占领长江以北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他奠定魏国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正正英雄.
对于人才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地方,曹操为选拔更人才,打破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标准,提出"唯才是举"用人方针,于公元10年春天下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天下,而所得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人求,访得来.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时刻.他希望在左右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14和17年又下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人,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一个人就可以,为什么要骂到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成功不仅因为他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胸襟和广阔胸怀.在赤壁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着说一句"今北方仍由所据",并且三次大展现出他对待挫折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有文学情趣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许诗作都是乐府中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忘义之徒也……
总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深感受,他们值得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