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凉亭深化图纸设计师是谁

如题所述

早上9点,赵汉儒缓缓步行至离家百米外的一间古建设计工作室。这间工作室由他的两个儿子经营,赵汉儒从不过问经营情况,只为设计图执笔,一坐下来绘图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赵汉儒退休后的常态,今年他80岁,满头银发。

从1972年作为一名石工进入三苏祠修花坛,到成为一名古建筑设计师,赵汉儒与古建筑已经打了49年的交道。三苏祠南大门、纱縠行、丹棱大雅堂……眉山几乎所有仿古建筑都在赵汉儒的笔下诞生。还有不少设计单位从成都赶来,请赵汉儒全权设计或者提出修改意见。

这段时间,赵汉儒正在完善仁寿金泉宫的设计图。他不擅长用电脑,依然保持着数十年前纸笔作图的习惯,一副老花镜下面,笔尖发出流畅的沙沙声。

“吃百家饭”练出手艺

眉山三苏祠是改变赵汉儒命运的地方。这个距离赵汉儒家乡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江公村仅6公里的园林建筑群,曾经“遥不可及”。

年少时期的赵汉儒在启蒙老师的鼓舞下走上美术道路。1959年,18岁的他考上乐山师范专科学校的美术班,“在当时这可是尖子班。”赵汉儒说,可惜在还有半年就能毕业的时候,因为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学校要裁员减轻国家负担,城镇人口转去眉山师专,农村人口则回到农村。

“我当时就想着这辈子可能再也无法从事喜欢的美术事业了。但我一心想要走出去,不愿意留在村子里。”在家干了3年农活后,赵汉儒决定走出村庄。

到了城里,进不了正式单位,赵汉儒就去永光电站抬石头,“那时候年轻,二十几岁有的是力气,别人不愿意做的我都做,就为了多挣点工分。”赵汉儒的工钱还得省出一些买颜料,因为他休息时总是在画画,身边的工友们称他为“画家”。

“我以前的同学帮助了我很多,说我有文化、会画画,可以学着打石头。他们给我找手册、找錾子、找尺子,于是我‘吃百家饭’,在做工的间隙自学,慢慢把石工的本事给练出来了,后来回到村子里,大家都认准了要找我刻碑。”

一年后,赵汉儒去到了位于洪雅大山里的王河电站,这里的条件更艰苦。山里很冷,哪怕在夏季,下班后回到宿舍,赵汉儒的颜料也结成了冰块。

抬了几年的石头后,1972年,经乐山师专美术班的老同学介绍,赵汉儒得到了进入三苏祠修石花坛的机会。

石花坛是赵汉儒在三苏祠修的第一件物品,不是文物,如今已经拆了。当初修好石花坛后,赵汉儒自己琢磨着在花坛壁上雕起了花来,“我同学过来一看觉得还不错,就给我找来了资料,让我挨着把花坛四周都雕完。”

时任三苏祠博物馆馆长的胡慧芬看了赵汉儒雕的石花坛,问他愿不愿意留下来,“我当然是求之不得啊!”

留下来后,赵汉儒主要做他熟悉的石工工作,同时还开始学习做泥工和木工。“三苏祠里有眉山一流的工匠,我跟着他们学,慢慢就被培养出来了。”

改革开放初期,文物事业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1980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物工作大会,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历史文物、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保护的两个文件的通知》。

就在这一年,四川省首个古建石窟艺术研习班开班,胡慧芬破例为赵汉儒这个临时工争取了一个学习名额。踏进这所研习班,赵汉儒才算正式迈进了古建艺术的大门。

1981年,赵汉儒学成归来,设计的第一件古建作品,便是三苏祠南大门。当时,三苏祠南大门还是1928年由眉山地方官绅集议拓建的,形如牌坊。赵汉儒将明清川西民居建筑风格与牌坊设计结合,做成了三檐歇山式,大门坐北朝南,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房面为筒瓦,正脊两端饰鸱吻,有卷草式图案,垂脊、戗脊,饰龙头和卷草式图案,成为眉山如今一座标志性建筑。

就这样,从门面到内里,在赵汉儒等人的参与下,三苏祠历经数十年修缮,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焕发出新的朝气。

三次决定留在三苏祠

1998年,赵汉儒在三苏祠办公室给观礼台记事,后观礼台于修东坡金城时被拆除。(图由受访者提供)

在三苏祠工作了一辈子的赵汉儒,一直都只能算是长期聘用的临时工。

赵汉儒工作没几年,当时三苏祠的领导要了两个转正名额,条件是有城镇户口,结果一名城镇户口的砌工转正了,另一名农村户口的木工见转正无望便离开了。赵汉儒决定留下来继续当临时工:“我只会搞技术,不会做市场,更何况离开三苏祠我不会再有这么好的环境做美术相关的事业了。”

当时赵汉儒所在的园林基建科设立了苗圃组、质保组、建设组3个组,建设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赵汉儒一个人,古建屋顶漏雨、瓦片移位后的修复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去干。

90年代的时候,赵汉儒已成为眉山的古建专家,眉山还没建地级市,当时的乐山市园林局局长是眉山人,他专程找到赵汉儒向他抛出橄榄枝,希望他到乐山市园林局工作,并且可以为赵汉儒一家人解决户口问题。“那时候城市户口可比农村户口金贵不少,更何况是从县城进入市里工作,但我一想到三苏祠培养了我,我就这么走了,实在是不地道。”赵汉儒拒绝了对方的邀请,还是选择留在三苏祠。

2003年,赵汉儒退休了。曾与赵汉儒共事的三苏祠现任园林基建部部长林小平记得很清楚,赵汉儒平时不喝酒,在为他庆祝退休的散伙饭上,他却主动提出倒点酒来喝。赵汉儒端起酒杯,只平静地说了句:“三苏祠就交给你们了。”

之后,三苏祠博物馆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终身聘请赵汉儒担任顾问,赵汉儒第三次留在了三苏祠。

三苏祠景观。
如今,赵汉儒空闲时也会经常去三苏祠转转,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如数家珍。

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三苏祠的古建筑暴露出不少问题,披风榭的榫卯结构松动,亭子出现倾斜现象,屋顶的瓦片也滑落不少,国家文物局派了专家前来查看,提出必须马上进行修复。

赵汉儒从家中抱了厚厚一叠图纸过来,文物局的专家们翻看后询问:“这些图纸是电脑打出来的吗?”赵汉儒回答是他手绘的,专家们听后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说:“这种水平的手绘图在全国都很少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3
国古典园林讲究曲折蜿蜒,藏而不露。置身其中,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之感。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多少中国人想拥有一处苏州宅院,作为老来闲适之所,邀三两好友,吃茶聊天写字,最好不过了!

苏派建筑是盛行于江浙一带的传统建筑,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脊角高翘的屋顶,满含江南韵味的走马楼、砖雕门楼等,轻巧简洁、古朴典雅,无不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纯正苏派园林亭子连廊水榭木结构制作安装,图纸设计深化落地,苏派建筑中房屋、园林院落融为一体,布局不重对称,布置曲折幽深,不庄严伟大,而求幽静精巧。园林在建造时以建筑、水面、山石对空间进行处理,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陪衬,进行造景,在有限的空间中造成多层次的丰富景色,园林景色四季如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