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评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11月22日上午,有幸来参加由东南教育组织的首届“好课我来上”全国展示活动。在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聆听了张果萍老师执教的《祖先的摇篮》一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很有亲和力,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融入现代化手段,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使各层次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和细腻的人文关怀,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现代诗,从儿童的视角,描述祖先在她的摇篮——原始森林里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场景。张老师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识字教学到读通诗句,从初步感受诗意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在这节课堂中,我觉得有三个亮点:

一、识字教学,夯实基础。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整堂课,张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而且识字方法多样。在导入新课的环节,张老师就教学了生字“祖”字。教学时,张老师先播放视频,了解“祖”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提问学生,让学生给“祖”字扩词(祖国、外祖父外祖母等),学会运用。随后,学生观察由哪两个字组成的?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强调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脚着地),最后让孩子给写的好看的字画笑脸,这样在理解生字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孩子们一定印象深刻。这样根据生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提高实字兴趣。

二、注重朗读,品读课文。

        教学时,张老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张老师先从指导读好词语、短语开始如“一望无边”“浓郁的树荫”“摘野果、掏鸟蛋、追野兔、采蘑菇……”特别是三个字的动宾短语,张老师还指导孩子读出不同的节奏,学生读得兴趣黯然;再到读好句子“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先指导读好两个“啊”的不同读音,在引导学生体会感叹词放在句首和句尾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最后指导读好整首诗,朗读的指导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过程。张老师还特别注重以评促读,通过老师的评价,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效果显著。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张老师在朗读训练中,还采用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录象,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

三、拓展练习,理解运用。

      张老师在课上抓准了语用训练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如: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一望无边”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还可以说一望无边的(        )。

我们的祖先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呢?教师引导孩子用3个字的动宾短语来概括(摘野果、掏鸟蛋、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又为后面的仿写做好了铺垫。

在学完第二、三小节後,张老师引导孩子用第二小节的格式进行仿写:

我想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曾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

1.在本节课教学中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开展,不够突出。张老师在教学中对诗歌关键词的解读还不够深入,没有做到以词解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想象力的打开还是不够的。

2.让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够多,学生没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理解诗歌内容,过于仓促。

疑问:

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有些关键字词理解不够重视,诗歌字词深奥,难懂,学生不容易理解。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交给学生,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