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其他说法是什么?来源于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如题所述

桑梓、故园、乡关、梓里、故里。

一、桑梓[ sāng zǐ ]

出处:《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白话译文:看到父母亲种下的桑梓树,尚且必须恭恭敬敬立树前。

原因: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人用来借指故乡。

二、故园[ gù yuán ]

出处:前蜀·贯休 《淮上逢故人》诗:“故园离乱后,十载始逢君。”

白话译文:自从家乡离散之后,十年后才初次与你相逢。

原因: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三、乡关[ xiāng guān ]

出处:苏曼殊 《绛纱记》:“晚景清寂,令人有乡关之思。”

白话译文:晚年的景象清净寂寥,让人不禁有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原因:关指山海关,回到关里就是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后用来指故乡。

四、梓里[ zǐ lǐ ]

出处:《再生缘》第九回:“伤心已感年华改,弹泪偏逢梓里遥。”

白话译文:本来伤感岁月匆匆、世事无常;伤感青春流逝、人生易老,感伤落泪的时候却偏偏听到来自故乡的歌谣。

原因:指家乡父母所种的桑梓,后用来指故乡。

五、故里[ gù lǐ ]

出处: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放臣皈国,还於故里,岂不是大王慈恩?”

白话译文:能够放了臣下回归故国,回到家乡,这岂不是大王您的恩典吗?

原因:意思是旧时的门巷故居,后用来指故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2
桑梓:

桑梓指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 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故乡”别称“桑梓”、“故园”、“枌榆”、“梓里”、“故里”、“乡关”等。
1.桑梓指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2.枌榆。枌榆社在江苏丰县城东北。按明版《丰县志》载:枌榆社在县治东北十五里。按《史记》,以为汉高祖里社。《前汉书》颜师古注曰:以此树为社,因立名。刘邦拔剑斩蛇起义之初,向故乡丰县的 枌榆社,牲宰致祭,乞求土地之神,赐他更多的土地。不知是土地神的圣灵,拟或是他个人力量,东奔西走,夷秦灭项,统一天下,得到了他意料不到的那么大幅土地。为了对枌榆社神的崇德报恩,下令修缮枌榆社,四时奉祀;春祀更少不了猪羊,以示隆重。“枌榆”二字因此成为后人对家乡的代名词。张衡《西京赋》中有“伊岂不归于枌榆”。
3.梓里。五代 翁承赞 《奉使封闽王归京洛》诗:“此去愿言归梓里,预凭魂梦展维桑。” 宋 张元干 《瑶台第一层》词:“旧山同梓里,荷月旦、久已平章。”《再生缘》第九回:“伤心已感年华改,弹泪偏出处。
4.乡关。出处:《陈书·徐陵传》:“ 萧 轩靡御, 王 舫谁持?瞻望乡关,何心天地?”唐代诗人崔颢的七律《黄鹤楼》中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