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应该掌握哪些必备知识?

我现在读大三,明年就毕业了,我不考研也不考公务员,想直接出去找工作,在这宝贵的一年里我应该学哪些应急知识?我学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工作趋向是教书,一边教书一边创业,想白手起家创业,我该学些什么职场知识?再帮忙推荐些相关知识的书更好哦,麻烦你了。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本功、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三个部分,是学生的必修内容。师范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该技能,以自我练习为主,适当选修有关课程为辅,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

课程类别 学分要求
通识教育课程 51
学科基础课程 47—67
专业发展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24
实践教学环节 28(其中教育实践环节18)
自主创新学习

1.通识教育课程(必修39学分+选修12学分)
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设置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全校课程结构中的基础部分。目的在于通过本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养成基本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政治理论类、德育类、美育(艺术)类、体育类、人文类、科学类、专项类(包括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等)类和农林教育类,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外语、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文献检索为所有专业必修课。其余课程为选修课程,自然科学类专业限定选修人文与社会类、艺术与美育类课程4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限定选修科学与技术类课程4个学分,所有专业限定选修农林教育类课程4个学分。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各类课程和选修课学分,但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选择留下空间。
通识教育课程中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行分级教学,大学语文、体育和文献检索实行分类教学。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 适用专业 备 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考试 所有专业 1学期或2学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 3 考试 所有专业 3学期和4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考试 所有专业 1学期或2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考试 所有专业 1学期或2学期
形势与政策 1 考查 所有专业 1-6学期(每学期3学时)
军训和军事理论 1 考查 所有专业 1学期
体育 4 2 考试 所有专业 1-4学期,分类教学
大学外语 12 3 考试 所有专业 1—4学期,分级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 4 4 考试 学院选择 2学期,分级教学
大学语文 2 2 考试 学院选择 3学期,分类教学
文献检索 1 2 考查 所有专业 1或2学期,分类教学

2.学科基础课程
转变以过窄的专业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为适应大类招生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宽厚的综合素质基础,按照学科大类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加强对学生学科基础的训练。考虑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生选课和选专业以及排课的需要,原则上学科大类所涵盖的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应该相同。
艺术类、体育类、外语类等一些比较特殊的专业设置学科基础课程请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院实际自行确定。
学科基础课程中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生物等课程实行分类分级教学。原则上每门课程最多分为I、II、III三个级别进行教学。
3.专业发展课程
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专业实际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必修)和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该类课程设置必须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重点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灵活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4.教师教育课程(24学分)
建立由必修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10学分)、自主训练(2学分)和教育实践(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四大模块构成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强化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训练,使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教师的职业需要和专业化发展需要。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 注
必修课程 教育概论 2 从2年级上学期开始开设,保证3年级上学期全部开完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学科)教育学 3
教学设计 2
教育技术应用 2
选修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每学期均面向师范生开设 在学校统一开设的8门选修课程中至少选修6个学分。
课堂教学技术 2
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2
班主任工作 2
心理健康教育 2
教育研究方法 2
西方教育理论 2
教育美学 2
(学院自设) 2
(学院自设) 2
自主训练 普通话训练 1 每学期均面向全校开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三字一话”
达标
三笔字训练 0.5
简笔画训练 0.5

5.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其中教育实践环节有教学观摩、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能力训练、教育教学实习,共计18学分。此外还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学科)教学观摩与见习 1 第1--4学期安排
××(学科)课堂教学能力训练 1 第5或6学期安排18学时
××(学科)教育教学实习 16 第6或7学期
××(学科)学年论文 1
××(学科)社会实践 1
××(学科)毕业论文 8 第7-8学期
6.自主创新学习
自主创新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创新学习,设立创新实践学分。
四、教学安排、学分计算与替代
1.教学安排
一门课程最低学时要求为18学时(含考核时间,下同),所有课程按9的倍数安排教学课时。
凡3个及其以下学分的课程可以在学期的某一时段(前9周或后9周)安排教学。
周学时安排一般控制在24学时之内,最多不超过28学时。
2.学分计算
学分按0.5或0.5的倍数计算,修满9课时并考核合格者可获得0.5学分。
不同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设定毕业学分,最低不得低于150学分,最高不超过170学分。
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活动,如教学见习、教育实习、艺术实践等,一般一周计1学分。
3.学分替代
修读主修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的专业课程学分,或参加辅修专业学习而未能结业,其已修读的学分可替代全校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