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如题所述

会计前提又叫会计核算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空环境等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或先决条件,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规律的认识范畴。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

扩展资料:

会计分期这一前提是从第二条基本前提引申出来的,也可以说是持续经营的客观条件;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货币计量,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会计基本前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都要以此为依据。一般而言,要了解会计,首先应了解会计的基本前提。

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实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或组织,即会计为谁算账,会计服务的范围是什么。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的范围。对企业而言,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分丰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辨别某个组织是否为会计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是否拥有独立资金。

(2)是否进行独立的经营活动。

(3)是否编制独立的会计报告。

企业只有符合以上三点要求,才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从理论上说,会计主体的规模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大可小。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一个独立的法律个体;也可以是不进行独立核算的内部单位、班组,一个非法律个体。但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来看,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特别是一个需要单独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编制独立的财务报告的实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又称继续经营,是指作为会计主体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与财产清算。它是会计核算前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一个企业是继续经营,还是停止营业、破产清算,在会计核算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财务会计的一系列方法都是以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为前提。例如,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才可以按其使用年限计提折旧。如果企业不具备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而是已经或即将停止营业、进行清算,则需要处理其全部资产,清理其全部债权债务。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情况及其结果,需要将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均等的期间。

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虽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不会面临停业清算,但企业也不能等到其结束经营活动时才去进行结算和编制财务报告。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向有关各方提供信息,需要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日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会计年度。企业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还可以将会计年度划分为若干较短的期间,如月、季度。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来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提供信息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多种经济恬动,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最适合充当这种统一的计量单位。

各种物品都具有价值,一旦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就可以把这些物资的价值放在一起相加减,从而计算出经营成果。这样一来,企业管理者仅需了解或记住一些数字,便可以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实际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除了明确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之外,还需要具体确定记账本位币,即按何种统一的货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需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涉及非记账本位币的业务,需要采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登记入账。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制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2个回答  2011-11-26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正确加以证论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事理的前提推断。会计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的搜集等都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均为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该主体自身的财务活动。
以会计主体作为会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对会计核算范围从空间上进行了有效的界定。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的基础。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假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是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将持续经营作为基本前提条件,是假设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这样才能够认为资产在未来的经营活动中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固定资产的价值才能够按照使用年限的长短以折旧的方式分期转为费用。
如果说会计主体作为基本前提是一种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从持续经营假设引申出来的,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时间上来看是连续不断的,但会计为了定期确定损益和编制财务报表,及时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就必须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会计期间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为年度、季度、月份。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可能与这个期间不一致,但如果等待全部经营过程完结之后再考察企业经营成果,是不能满足经济管理要求的。所以,划分会计期间是持续经营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的客观要求。

四、货币计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能进行会计反映。可见,确认一项事物是否属于会计范畴,必须首先衡量该事物能否用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货币计量实际上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货币估价,而货币估价的习惯做法是以历史成本计价。不言而喻,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就必须假定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或者变动的幅度不大,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货币计量的前提实际上还包括另一个重要前提,即币值稳定前提。我国的会计核算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第3个回答  2021-01-29
会计前提又叫会计核算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空环境等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或先决条件,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规律的认识范畴。 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第4个回答  2021-01-21
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目的是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