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如题所述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民风民俗: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象征着合家团圆.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相会的日子,在古时,这一天是女性的节日,她们可以在一起聚会,乞求自己心灵手巧,故曰"乞巧节",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关月亮的谜语
  1、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字)
  答案:明
  2、 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风, 人人说我三十寿, 二十八、九便送终。(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3、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4、 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打两种天体)
  答案:太阳、月亮
  5、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6、 同走同走同向前,相随相伴紧相连, 面对太阳随身后,背朝月亮站身前, 坏┳呓诎荡ΓШ敉蚝舨宦睹妗?nbsp;(打一自然现象)
  答案:影子
  7、 打开半个月亮,收到兜里可装, 来时荷花初放,去时菊花天黄。
  答案:折扇
  8、 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四字影院用语)
  答案:轮流上映
  9、 半个月亮
  答案:胖
  10、 百年前的月亮
  答案:胡
  11、 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
  答案:朝

  名胜古迹:台湾的日月潭

  诗歌:
  1 武则天---赠胡天师---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2 李衍---辉辉赫赫浮玉云,宣华池上月华新。
  3 李衍---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4 李白---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上之回---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5 徐彦伯---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晓月怜筝柱,春风忆镜台。
  6 王勃---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狭路尘间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7 王维---横吹曲辞*陇头吟---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8 翁绶---横吹曲辞*陇头吟---残月出林明剑戟(注:念法同“挤”),平沙隔水见牛羊。
  9 陈子昂---横吹曲辞*出塞---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10 王昌龄---横吹曲辞*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 杜甫---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12 杜甫---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13 余延寿---横吹曲辞*折杨柳---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14 卢照邻---横吹曲辞*关山月---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15 李白---横吹曲辞*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6 戴叔伦---横吹曲辞*关山月二首---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17 崔融---横吹曲辞*关山月---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18 李端---横吹曲辞*关山月---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19 张籍---横吹曲辞*关山月---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20 李白---横吹曲辞*幽州胡马客歌---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21 刘希夷---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月明芳树群鸟飞,风过长林杂花起。
  22 崔国辅---相和歌辞*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23 上官仪---相和歌辞*王昭君---雾掩临妆台,风惊入鬓蝉。
  24 李贺---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25 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相忆不可见,且复乘月还。
  26 李白---相和歌辞*长门怨两首----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27 王翰---相和歌辞*蛾眉怨---珠帘北卷待凉风,绣户南开向明月。
  28 李益---相和歌辞*宫怨---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29 李白---相和歌辞*乌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30 李贺---相和歌辞*莫愁曲---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31 杨巨源---相和歌辞*大堤曲---月落星微五鼓声,春风摇荡窗前柳。
  32 刘长卿---琴曲歌辞*湘妃---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3 李白---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月出碧云断,蝉声秋色来。
  34 王涯---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月渡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
  35 卢照邻---琴曲歌辞*明月引---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36 李白---杂曲歌辞*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7 张炽---杂曲歌辞*归去来引---相见故明月,浮云共我归。
  38 姚系---杂曲歌辞*古离别---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
  39 王涯---杂曲歌辞*春江曲---归时不觉夜,出浦月随人。
  40 李白---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41 令狐楚---杂曲歌辞*宫中乐---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
  42 李白---杂歌谣辞*司马将军歌---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43 上官仪---春日---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44 卢照邻---赠益府裴录事---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
  45 卢照邻---赠益府群官---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46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7 张九龄---秋夕望月---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48 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49 宋之问---下山歌---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50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神话传说:当然是嫦娥奔月啦~~

  对联: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9、半月如船,撑入银河渡织女

  七星似斗, 悬于北极照天狼

  10、嫦娥妆容,霞抹胭脂月掠梳

  天蓬现形, 雾当被子石作床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06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第2个回答  2011-12-07
中秋节,我们这儿会进行供月
第3个回答  2011-12-07
踩月亮 中秋赏月 中秋吃月饼
第4个回答  2011-11-25
中秋节,我们这儿会进行供月
第5个回答  2011-11-29
jhfvjhfdfnxfgngnf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