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在现在的贵州思南县

如题所述

思南之名源于历史上的建置。《禹贡》荆州之属,春秋战国先属巴国南境,后属楚巫黔中地。   秦隶黔中郡,汉属巴郡涪陵县。汉末分涪陵县地置永宁县,治今思南。蜀汉改万宁县,为南中属地。   晋,万宁县仍殊涪陵郡,郡治汉复县。   北周武帝宣政八年(578),以万宁县地置费州,亦名涪川郡。   隋初,废费州,开皇五年(585)于费州地置涪川县(今思南)。   唐初,属思州。贞观四年(630),分思州的涪川、扶阳2县置费州。八年割思州的多田、城乐2县来属。天宝元年(742)改费州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 思南县
今思南)。领涪川、扶阳(今德江煎茶溪)、多田(今思南县境许家坝)、城乐(今凤冈东部)4县。费州属黔中道,治彭水县。   宋为思州地。宋大观元年(1107),田祐恭归顺,又置思州,宣和三年(1121)废,绍兴二年(1131),复置思州和务川、邛水、安夷3县,为羁縻州,州治务川,属黔州。务川县辖今思南县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7),置思州新军万户府,旋改为思州新军民安抚司,治务川,后徙都坪清江城(今岑巩)。于是称清江城为思州,而称故思州为思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思州安抚司为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思南宣慰司,思州分为二,思南行政区划之名,以此为始。   明洪武四年(1371),思南宣慰司改隶于四川行省。六年(1373),升思南宣慰司为思南道宣慰使司,隶湖广布政司。二十二年(1389),移治水德江(今思南),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所乃故都于此。永乐十一年(1413),废思州、思南宣慰司,置思南等4府,属贵州布政司。   清,思南府治所思南城,顺治十六年(1659),领安化(原为思南府城郭,光绪八年迁大堡)、务川、印江3县及沿河佑溪、朗溪、蛮夷3长官司和随府办事长官司。康熙二十年(1681),思南府属贵东道。乾隆七年(1742) 思南县
,改属古州兵备道。嘉庆八年(1803),废随府办事司。道光十七年(1837),增设红丝塘巡检1员。道光二十一年(1841),废蛮夷长官司。   民国三年(1914),思南府改为思南县,隶黔东道。民国十二年(1925),废黔东道,思南由省直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隶属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次年改隶铜仁地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改隶镇远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隶属铜仁专区。1949年以后隶属铜仁专区,1970属铜仁地区,1987年8月21日,属铜仁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22
安化县在贵州思南的东边,不接壤。隶属湖南益阳市,离长沙240公里,离思南更远些,大概三百多公里。
第2个回答  2011-11-20
我晕,安化是湖南益阳市的,怎么会到贵州的思南县,你搞错了吧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