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孩子坚强活着,学习的事例

如题所述

新村完小,位于平邑县地方镇甘草峪,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虽有着唯美的名字,却贫困、闭塞,距离最近的镇子也有20多里地。和周围很多学校类似,这里只有一百多个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这是个地道的穷山沟,山民主要栽种山楂、苹果。为谋生计,一多半孩子的家长在外地打工,主要的活计是卖冰糖葫芦,足迹遍布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管理果树、施肥、喷药,就全交给了老人和孩子。
  冬季上课时间是八点半钟,早晨六点半,就有不少孩子往学校赶。爷爷奶奶起得早,要么上山捡桃叶给羊做越冬的饲料,要么砌坝子、捡柴,孩子在家不放心,就招呼着吃点早饭,催着到学校去。更多的是塞给孩子两块钱,让他们到小商店买点吃食。
  每到放学,校门口就有老人和狗。小一点的孩子跟着老人回家。山里狗多,或许是跟着孩子去学校习惯了,上学放学也都会攒集在学校门口,边戏耍边等待。小主人出了校门,它们就迎上去,亲昵地扑上扑下,颠颠地跟着小主人回家。
  11月22日,“麦田计划”来到了新村完小,在这里举办一次捐助活动,为每一名山村孩子捐赠一本《新华字典》。“麦田计划”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改善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环境。
  学校专门召开了发放仪式。孩子们很开心,领到了字典,拿在手里反复摩挲,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