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去做事而成功的事例

如题所述

关于冷静与成功的作文素材篇1
  汉初名臣张良外出求学时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服,在那里坐着,见张良过来,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一愣,本想发怒,因为看他是个老年人,就强忍着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捡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来给老人穿鞋.老人穿上后笑着离去了.一会儿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导.”于是约张良再见面.这个老人后来给张良传授了《太公兵法》,使张良最终成为一代良臣.
  老人考察张良,就是看他有没有遇辱能忍并自我克制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担当大任,才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静,知道祸福所在,不意气用事.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这种修养,克制、忍耐,处理好所遇到的人和事.
  关于冷静与成功的作文素材篇2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1
1、孔子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2、拿破仑
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
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已无用,反而更添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当了皇帝后,一天清晨,在花园中散步,迎面被身负重物的士兵挡住去路。这时宫廷女卫士长忙喝令士兵赶快给大皇帝让路,拿破仑却忙阻止说:"夫人,请尊重负重者。"并给负重士兵让开了一条道。
拿破仑拿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是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请尊重负重者",在拿破仑看来,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肩头的分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19
能力秀要结束了才发现,我不想结束那么早不是不想面对不如人意的结局只是我还没经历论文的写作呢我还想体验一下感觉呢!看到人家论文都已经写完了真心的有点落后我的策划那还没有让老师看呢我觉得时间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觉得人活着的时间是多磨的珍贵,也发现做什么事都要提前着手做准备今天可翻开日历幸好这个月能有31号这样就可以有多点时间了最近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在忙能力秀的策划案,有时,也许因为太繁忙也会抱怨,但是当我想着大家决心就一定要做好,熬夜、逃课职只为做好以为自己不会完成的一件事,一上午我完成了这样突然让我想到一句话: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不能说自己有多优秀但是,发现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原来自己是能做到的。完成之后也认识到做事情是不能怀有坏情绪而去抱怨的,真正体现做人境界、做事效率的就是静下心来,决定专心一个目标用心用脑去完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0-10
例子很多,凡是做大事很成功的人几乎都是如此,不管我们有多繁忙,外境有多喧嚣,都不要让外境影响到我们的心境,时间长了我们很容易就静下心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2
例子很多,凡是做大事很成功的人几乎都是如此,不管我们有多繁忙,外境有多喧嚣,都不要让外境影响到我们的心境,时间长了我们很容易就静下心来了。
1 4

cui136947258 高能答主
2020-12-11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关注
1、孔子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2、拿破仑
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
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已无用,反而更添一层危险,便只好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来。
拿破仑当了皇帝后,一天清晨,在花园中散步,迎面被身负重物的士兵挡住去路。这时宫廷女卫士长忙喝令士兵赶快给大皇帝让路,拿破仑却忙阻止说:"夫人,请尊重负重者。"并给负重士兵让开了一条道。
拿破仑拿枪逼迫落水者自救,是想告诉他,自己的生命本应该是自己负责的,唯有负责的生命才是真正有救的生命。"请尊重负重者",在拿破仑看来,地位的高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生命肩头的分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