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桥的事,知道的解救我啊!~

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
收集有关桥的诗歌、论语、对联。
收集有关桥的故事、神话传说。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放生桥横跨于朱家角镇东首漕港河上,是珠里(朱家角)十景之一。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伍鳖,而不得撒网捕捞,故名放生桥

仙 人 桥 的 由 来

古时候,仙人桥那块地方叫白龙涧,涧底深不可测,其中有六条白龙盘踞于此,为非作歹,兴风作浪。当地百姓每年都要送去童男童女及牛羊祭品,稍有不周,冬刮狂风,夏降暴雨,灾害不断,生灵横遭涂炭。当地百姓上山打柴,如果误入白龙洞,便成了6条白龙的美食。
在金阁山修行的何仙姑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她不顾修行道浅,决定为民除害。何仙姑同六条白龙从地上斗到空中,从山上斗到山下,直到斗得天昏地暗。整整年斗了七七四十九天,六条龙败阵逃入了深水涧中,何仙姑从腰间抽出桃条笊篱,捞出了六条白龙,并将他们定在白龙涧上,供人们上山通过。
日久天长,六条白龙变成了六块条石浮架在两崖之间。人们为纪念何仙姑为民除害,遂命名为仙人桥。

“腾桥”的由来早在明代以前,腾桥就已是抚州通往闽粤等地的重要通道。
当时有西坑郭,旱桥口,张家口,迷魂园,杨家巷,邱家排等几个小村庄就散落在大路的两边。明洪武年间又有罗氏迁居至此。由于人口繁衍较快,村庄逐步扩大,渐渐的就与邱家排、旱桥口等小村连成了一个较大的村庄。
当时在村前有一小河,小河上有一座木桥供人过往。在木桥旁有棵巨大的枫树,树上附生着薜荔藤缠绕其身,后随着薜荔藤的衍生繁茂,不少藤蔓随风飘动并缠至桥身。因而往来行人就把这里叫做“藤桥村”。
一次,有一巡抚骑马路过此桥,忽被桥边树藤绊倒,人马皆跌于桥下的河水中。后问及地名为“藤桥”村时,该官谓这里水、草不利,皆以去之,并改水为“马”,即为“腾”字。“腾桥” 由此得名。

酒仙桥的传说

在过去北京东郊的酒仙桥地区是很荒凉的地方,从附近的地名比如:六公坟、王爷坟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这里是一片达官贵人的墓地。我20年前在酒仙桥的河边还看见一块残碑,墓碑的基坐是雕刻的很精美的乌龟,碑体和基坐已经分离并有几米的距离,残碑的左面是满文,右面是汉文,满文我不认识,从残缺的汉字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一等精部伲哈番……朕甚悼焉……”。可见坟墓的主人不是一般人物。
那么酒仙桥的地名是从何而来的呢?过去在如今的酒仙桥向西的800米左右有一座长不足二十米宽五、六米的石桥,石桥是用许多半米宽的石条组成的,每块石条上每隔10公分都刻有水槽,雨天不会积水,平时行人、马车也不会打滑,那座桥如今已经看不见了,但那座桥才是酒仙桥地名所指的酒仙桥,酒仙桥的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过去的那座桥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上,在石桥的这一段运河叫做坝河,现在的北京东郊还有东坝河、西坝河两个地名,是由于农田缺水建坝蓄水而来的名字。在石桥的北边有一座庙,庙是坐北朝南的,庙不大,宽不二十米,是一个两进的院子,在前院里有三棵很高大的松树,从很远就能看的见,庙的地理位置虽然很荒凉,但不缺香火钱,庙里的老主持收留了一个小孤儿,先教他帮忙作饭,再教他挑水。和尚们都叫他“凳子”,凳子就住在前院的门房里,小门房向进院子的通道开了一个窗,即使是整个院子的门都关着,客人也能从窗子喊凳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凳子在庙里已经呆了许多年,从童年到少年再到如今的青年,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认为自己是庙里的一员了,现在整个小庙的挑水、作饭、打扫院子以及一些杂活都是他承担了,老主持是看着他长大的,也从心里喜欢他,知道他不愿意入佛门,就让他有空自己做些事情为将来娶媳妇做打算。
凳子做的烧饼很好吃,除了决大多数满足和尚们食用外,剩余的凳子就拿来卖,到了清明时节或是一些几代在朝廷做官人的忌日,凳子的生意就很好,装铜钱的泥罐子都满了,凳子就请人打了一个木头的钱柜子,钱柜子是两层的,下面一层放大钱,上面就放散钱。
有一天才过四更,就有人来敲凳子的窗户,凳子迷迷糊糊中想是有人要买他的烧饼,就把烧饼端到窗前,打开窗户,由于夜色太黑,凳子看不清来人的面貌,只能从来人被白衣服勾勒出的身形看出来是一个年轻女子,她的声音有点柔,也许是她的一身白衣服,让凳子感到她的声音有点凉,她只要一个烧饼,却给了凳子一两银子,凳子说他没有那么多钱找,来人说不用找了。凳子也怕别人说他要不义之财,他下意识地把银子放到钱柜子的下层里。
第二天白天凳子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还像往常一样在庙里做事,可是到了四更他就醒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敲他的窗户,凳子从声音知道还是昨天的那个女子,她还是只要了一个烧饼却给了凳子一两银子,凳子还是收了。就这样这个女子每天四更一过就来凳子这里买烧饼,但凳子一直也没有看清这个女子的相貌。
这一天是八月十五,凳子数着他钱柜子下层里的钱已经有二十两了,他很想能看见这个女子到底长得是什么样子,他没有关窗子,月亮大大圆圆地挂在天上,凳子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月光透过窗照在凳子脚边靠窗的桌子上,因为窗户是朝东的缘故,月光在桌子上划出一条亮线,这条亮线到窗户是由月光组成的窗帘,窗帘轻轻抖动,闪亮的银色斑斓从上向下滑,又有小亮点从桌子的亮线出发向上飘,其实那是尘埃。院子里的松树被秋风把枝叶刮的沙沙地响,墙角有秋虫在鸣叫,凳子心里有些凄凉,长这么大没有体会过亲情的温暖,更没有体会过恋情的温馨,他在这个世界很孤独。又是四更了,凳子有点想她……
突然,凳子看见了她的影子在窗户外出现,可是为什么她没有遮住一丝的月光?凳子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他一下子就从床上跳起来,来到窗前,借着月色,凳子第一次看到了这个慷慨的女子的面容,也许是凳子见过的女子太少,在他眼里这人女子简直美若天仙,她大大的眼睛,闪亮闪亮的,弯弯的眉毛和眼睛搭配的那么和谐,直挺挺的小鼻子,小小的嘴巴,虽然缺少些红润,但她的肤色像不掺任何杂质白玉。凳子被眼前女子的美貌惊呆了,嘴巴张得老大,都合不上了。
凳子发呆了不知道多久,才问这个总在深夜来访的今夜是否也是买火烧,那女子说:“不,我今天是向你道别的,以后我就不会再来了”。凳子请那女子等一下,他想出来和她说一会儿话,那女子轻轻点头,后又只是轻轻的一笑,凳子就被她的笑容陶醉了,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眼前这个女子。
那女子告诉凳子,她的小名叫酒窝,她出生在中下层家庭,她的父亲是酿酒的,又因为她的父母见她漂亮又有两个小酒窝,所以给她起了这个的名字,她长到十五岁,因为她出落得很标致,被一个朝廷的提督看中了,虽然那提督比酒窝大三十多岁,但她的父母觉得以后酒窝会当上提督夫人,过好日子,就答应了这门亲事,谁知道酒窝命苦,结婚第二年,提督还不到五十岁就死了,提督最喜欢小老婆酒窝,要她陪葬,那天提督的家人给她喝了毒酒后,酒窝的灵魂离开的她的肉体飘了起来,她看见自己和提督一起被埋在石桥东南两里远的地方,酒窝心不甘啊,她才正是二八年华呀,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呢。
凳子听着酒窝的故事,很为她感到难过,他很想用自己的手把酒窝的小手暖热些,可是他没有能力,他很想酒窝是一个人而不是鬼,凳子傻傻地问酒窝:“你要是能活过来多好?”,酒窝回答凳子说:“只要你真心喜欢我,你就会有办法,爱会给你带来财富。”
“什么办法,你要我怎么做?”
“之前我给你的钱是冥钱,你今天回去看就知道了,但只要你按照我的话去做,你能得到的比这些更多,但你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你的努力也很容易失败。”
“那我具体需要怎么做呢?”
“我需要一个男人爱我三十年,在这期间不能和其他任何女人有丝毫感情瓜葛,你能做到吗?”
“我能!”
“可是到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老了。你真的能坚持吗?”
“你只要让我能见到你,我就能做到。”
“今后,你每年的八月十五夜里的四更都可以见到我,但我们见面超不过一刻钟,所以你最好在四更前在我的坟前等我。”
酒窝的话才完,就像一阵风一样不见了踪影。
凳子回到了屋里,拿出钱柜子,已经感觉到轻了许多,再打开下层,他一点也不惊讶,那些银子都变成了纸钱。但他坚信酒窝说的话,爱会带来财富;其实在凳子心里,即使爱酒窝不会带来财富,他也愿意。
那天见面之后,凳子就在数着日子,一个个漫漫长夜思念的感觉好苦,但凳子心里有八月十五月圆的盼望,期待着相逢的那一刻,那真的只是一刻呀。
凳子还是给庙里的和尚做饭、挑水,自己卖些烧饼,过着简单、孤独的日子,天凉了,他为庙里砍柴,烧火为和尚取暖;下雪了,坝河虽然是流动的,但也结冰了;冬日深了,凳子做事时要穿棉袄了;春节到了,但对凳子来说,这个节日没有什么意义;春天来了,河开了,喜鹊开始在三棵松树上叫了,但天还是有些凉;河边的野花儿开了,凳子想起酒窝的容貌比花儿更娇、更美,心里喜滋滋的,凳子时常去到酒窝的坟前,为她的坟填些土,栽些野花;夏天来了,河边的草长的好高了,夏夜河里的青蛙叫成了一片,凳子在夜里时常梦见酒窝,梦见酒窝笑的样子,凳子在梦里也笑了,他为酒窝的坟垫了土,连日来他在酒窝的坟前慢慢修建着青石台阶;终于等到了秋天,秋蝉在松树上凄厉地叫着,凳子希望时间快点过去,早一点到八月十五,就在快到八月十五前的几个晚上,凳子失眠了。
这一天终于等来了,才过三更凳子带着自己做的月饼就出发了,石桥在月光下颜色像玉一样,河水的波浪在月色下闪着粼粼的光,凳子朝坟地走去,他已经为酒窝的坟建好了青石台阶,一团圆圆的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凳子坐在青石台阶上,秋风把他新添的没有系紧蓝布长衫的衣角吹起来,许多日子没有下雨,草又干又黄,被风吹的干响,一直以来这片坟地一个人也没有,只有月亮知道凳子对酒窝的思念,还有弯弯的坝河水知道凳子曾经走过的一天一天。凳子在着急的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又害怕那一刻的到来,因为他们只有一刻的时光。
终于到了四更,刚才凳子前面还是他一夜一夜踏平的路,现在酒窝就在他的前面,还是那一身洁白的衣服,婀娜的身姿,凳子站起来,走近酒窝,银色月光下,酒窝显得更纯、更美了,凳子分明看见酒窝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凳子抓住了酒窝的手,深情地凝望着她,酒窝问凳子:“你这一年是怎样熬过来的,你想我吗?”。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你!”
“这些我都知道了,但你要坚持三十年,你还能坚持么?”
“我爱你,就算再长时间,我也会等你。”
“你看到我的泪水吗?”
“看到了,你为什么不开心?”
“我也是思念你呀,你等我的泪水留到我的酒窝,用芦苇把我酒窝里的泪水取走,然后好好保存在一个小坛子里,怕泪水干掉,就在坛子里加一些这河里的水,把坛子密封好,你知道了吗?等你想我的时候,就打开闻一闻,坛子里有我的味道。”
“好,我知道了”,凳子赶快去找芦苇,截了最干净的一截,飞快地跑回酒窝,把酒窝的酒窝里的泪水吸到芦苇里,之后凳子看见酒窝笑了,笑的妩媚、可人怜爱。凳子欢喜地看着酒窝,很想亲酒窝一下,可是时光啊是一个调皮又喜欢戏弄人的家伙,想让它停留的时候它偏偏溜得很快,只听到酒窝说:“记住我刚才说的话。”,酒窝就在凳子面前悄无声息的消失了。
凳子只楞了一下,想起酒窝的话,就小心地捧着芦苇,跑回庙里,他按照酒窝的话做了,找来一个小坛子,把酒窝的泪水吹进坛子,到坝河里取了一小勺河水倒进坛子里,再把坛子密封好。
从这之后每当凳子想酒窝他就会把坛子打开,这坛子里发出淡淡的清香,凳子早就忘记酒窝说的爱可以带来财富的话,留在凳子脑子里的只有思念。
从小庙到酒窝的坟只有两里多地,走多了就清晰地走出了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总可以在深夜见到凳子的身影。这是一条指引着思念的路、一条系着爱恋的路,路上的尘土都知道他们的故事,石桥知道凳子相思的分量,当凳子从石桥走过的时候,石桥可以感到凳子脚步的震撼。
又是一个春去秋来,这里写的快,可是你知道凳子的三百六十五天是怎样过来的吗?凳子今年先准备好了芦苇,他想如果酒窝还是要他用芦苇取她酒窝的泪水的话,他有准备,就可以节省点时间,和酒窝多说一会儿话。
这一年的月亮还是又大又圆,当凳子看到酒窝出现的时候,酒窝已经看到了凳子手里的芦苇,凳子精心准备的芦苇,还有凳子为酒窝做的月饼,去年酒窝就没有来得及吃。
“凳子,你还是要去找一根芦苇,旧的不行,要新截取下来。”,凳子看着酒窝眼里的相思泪,自己都快哭出来了,但他还是要听酒窝的话去找新芦苇。
和去年一样,当凳子用芦苇汲取了酒窝的酒窝里的泪水的时候,他看见了酒窝会心的笑,凳子的心花开了。酒窝问凳子:“你那坛子里的味道怎么样?”
“好啊,很香,和你的味道一样”
“这三百六十五天很难熬吧,你还能坚持多久?”
“我会坚持的,等你还阳,我们团圆。”
“我也很想你呀。”,酒窝才说完这句话,就又消失了。
凳子又照着去年酒窝的话,把酒窝的泪水吹进坛子里,加了一勺坝河的河水,密封好,在凳子眼里,这坛子只是代表了思念,别的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年凳子怕相见时没有很快就找到新的芦苇,他就向别人请教如何栽种芦苇,学会了他就把芦苇种了一大片在酒窝坟地旁边的河堤上,可是这第三年酒窝又告诉凳子人工种的不行,一定要野生的,他们相聚的时间还是那样的少。
时光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到了第十年,他们相会的那一刻,酒窝问凳子:“你没有把那坛子里的东西做别的用吗?”
“我觉得那坛子就是当我想你的时候,拿出来闻一闻,有很清香的味道,是你的味道。”
“你只要取出一点我的泪水,放进装满水的木桶里,那水就可以变成酒,你可以去把酒卖了,肯定很好卖的。”
但是凳子没有照着酒窝的话去做,他觉得要钱有什么用了,什么也比不上思念酒窝更重要。
时光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第二十九年,凳子仍然住小庙里,过着孤独、贫寒的日子,虽然他已经从一个青年变成一个老年人了,鬓角已经花白了,他想着未来,期望着和酒窝团聚的日子,想到今后他们的生活需要一些钱,他在这最后一年才把一满坛子装满酒窝泪水打开,只是用一滴坛子里的水,装满坝河水的木桶就酒香四溢。
他把木桶拿到石桥旁边去卖,喝过的人无不赞赏,凳子的生意一下就红火起来。正如酒窝说的,你的爱可以给你带来财富,只是半年工夫,凳子靠卖酒就挣了百八十两银子。
凳子不是贪财的人,他有酒的收入,他仍然坚持做烧饼,但他的烧饼是送给买酒的人,和没有饭吃的人,不再收钱了。
凳子已经等了酒窝三十年了,他一直盼望着用他的爱可以让酒窝还阳,一起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凳子和酒窝的第三十次见面的时候就要到了,这个日子凳子一直等了三十年,八月十四的那一天凳子像往常一样到坝河里用木桶打水,他感觉到有人在草丛中偷偷监视他的行动,凳子并没有留意。
八月十五这一天,凳子没有像半年以来在四更的时候去坝河去取水,他要去见酒窝,这一天酒窝不是四更才出来,她才过三更就向凳子住的小庙方向走,她走到石桥的时候留下了眼泪,因为阎王违背了之前的允诺,她永远也不能还阳,永远也不可能和她心爱的凳子在一起了,今天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是永别。
凳子从小庙里出来了,一下子就见到了酒窝,他高兴地向酒窝跑去,以为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用分离了,可当得知这最后的一刻钟是她和他的诀别,凳子的心如刀割,但凳子没有陪酒窝一起哭,他要让这最后一刻钟成为酒窝美好的回忆,他静静地和酒窝牵着手沿着小河一直向前走,他想一直就这样看着酒窝,看着她,一直到她消失的那一瞬间。
有个妒忌的人偷看凳子的秘密,他告诉人们说,只有在四更的时候从石桥下去,到坝河取一木桶河水就是酒,其实是因为八月十四那天,河水里正好有酒窝的一滴眼泪被他赶上了,那人这样一说,就没有人再买凳子的酒了。
其实凳子也再不想卖酒了,八月十六日那天,凳子端着盛满酒窝泪水的坛子从石桥跳进坝河里,他就这样和找酒窝去了,这一天从石桥到西坝河酒的香飘了三十里,连空气中都是酒的馥郁的清香。
但从此后人们再也喝不到凳子的酒了,他们以为凳子就是酒仙,为了纪念他曾经给大家带来的美酒,他一生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去的地方的这座石桥就改名为酒仙桥了。
苏州"枫桥"的由来

一座寺院里只能有一个当家和尚,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在一座庙里,谁作主持好呢?两位高僧都很客气,推来推去,毫无结果。这座庙里只有他两个和尚的时候,还不要紧,等到陆陆续续招了一批小和尚进来,就有问题了。小和尚问:“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经呀,”寒山说:“应该先问拾得师父。”小和尚就去问拾得,拾得说:“还是应当问寒山师父。”他们互相尊重,却苦了小和尚,怎么招待香客呀,买多少香油,派谁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无所适从,有意见了,就难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话传到寒山、拾得的耳朵里,两个人又商量起来,推来推去,还是毫无结果。这时走来一个老农妇,说:“两位师父不要谦让了,我来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你们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当家和尚,这样最公平。”寒山、拾得一听,是个办法,不过,比什么呢,农妇指指庙前一条河,说,这条河上缺座桥,乡里乡亲来来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险,请你们施展法术,变座桥出来,哪个变得出来就是哪个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隐瞒法术,果然拾得先施法术,把身上的僧衣一脱,往河面一抛,变做了一个桥面,可惜,没有桥架支撑,一阵,风吹来,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将手中的禅杖往河边一插,运起法术,禅杖顿时变成一棵树,树朝对岸一铺,一座桥就稳稳当当卧在了河面上。老农妇一笑,说:“还是寒山本事大些。”说着把一块手帕朝脚前一抛,手帕化做一朵莲花,她踩着莲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抬头一看,原来老农妇是观音变的。寒山只好做当家和尚了,那座庙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禅杖,是用枫树削成的,那座桥自然就被称作“枫桥”了。

巴掌桥的来历

泰州青年路南段,原工艺美术大楼门口,早先,这儿的道路是被老三官殿前一条玉带河分割为南北两边的。小河上原来有座小桥,叫巴掌桥,又叫隐龙桥。巴掌桥的桥身,统共只有两三步长,桥面跟两岸的路面差不多相平。由于它又矮又短,很不惹眼,连不少六十岁上下的老泰州,也叫不出这座桥的名字。其实,叫它巴掌桥,倒不是因为种种原因它矮小,其中有一段故事哩。

相传这座桥在南唐就有了。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在没有发迹之前,一次奉北周皇帝世宗的命令带兵攻打南唐,被打败了,只身一人从此地经过,被南唐的兵马发现了,就紧紧追赶过来,真是危险得很哩。赵匡胤情急生智,就朝桥下一躲,半截身子插在水里。这后头成百的追兵,骑马带刀,杀气腾腾,在通过小桥的时候,桥身因年久失修,被大队人马踩得摇摇晃晃,直接就要倒塌。这位赵大爷生怕他被压倒在桥下,赶忙用双手撑住桥顶。追兵追到前面,看没有人影响到儿,就疑惑起来,为首的马上猜到赵匡胤可能躲在桥底下,于是,一挥手叫两个亲从奉命奔到桥下,自己随即带领众人继续往来帐档前方追去。两个亲从奉命奔到桥下,拨芦草仔细寻找了一番,竟没有发现踪迹,只得掉头追赶大队向上复命。嗯,赵匡胤哪里去了哩?原来,赵大爷事先就想到追兵过后,仍有寻找的可能,于是,等腰三角形到追兵通过小桥之后,他就马上拨开芦苇,爬上北岸,飞奔走了。

事过之后,有人无意之中发现桥洞底下,桥面背后,有两个深深的大巴掌印。不久,这种事情传扬开来,巴掌桥的名字她就渐渐被人喊起来了。再以后,赵匡胤登基做了宋代的太祖皇帝,
当阳桥的由来

当阳桥位于当阳县城玉阳镇东北,焦枝铁路南侧,荆当公路线上。

当阳桥又名坝陵桥,原名官桥,是旧时迎送官吏之处。因三国蜀将张翼德曾在此横矛断桥,故又称横矛处。据当地传说,·此处原筑有坝,坝上建有张赵祠,故得名坝陵桥。

东汉建安十三年秋,曹操起兵五十余万南下,将刘备困于当阳,刘备在混战中,弃妻子率百姓逃走。张飞率二十余骑断后,至坝陵桥,见曹军追来,便一人立马桥头,大声喝曰:“吾乃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其声如雷,敌不敢近,曹军退走后,张翼德便将小桥拆毁。张飞喝断桥梁水倒流的故事,流传至今,闻名中外。因桥在当阳境内,历史上又称桥为“当阳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12
传说,很久以前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多的数也数不清。有一个县令听到了这个传说,很不服气,心想:怎么会数不清呢?于是就派官兵一个个去数。数啊数啊,派了100个官兵去数,结果每个人数出来的数目都不一样。这真奇怪了!怎么会这么多人都数不清呢,县令决心亲自去数。

他到了桥头,先从东到西数了一遍,又从西向东数了一遍,两次数出来,数目还真的都不同。县令惊得一身大汗,再数第三遍、第四遍,没有一遍结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狮子长了腿,会动了?

想到这儿,他有主意了。半夜,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卢沟桥下的河水在“哗哗”地流淌。县令轻轻地走到桥边,小心翼翼地朝桥上望。果然,狮子都活了,东窜西窜,滚过来滚过去,玩得开心极了!县令看得也开心极了,情不自禁“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叫,可不妙了,狮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动也不动了。从此,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就再也不会动了(芦沟桥)

断桥的典故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
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

风雨桥的传说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古时,重庆城内人烟并不多,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还是森林。从大梁子流下一条小溪,大约是顺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会仙桥就是这条小溪上的一座桥,长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不过,传说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

还有一种说法是:洪崖洞下面住了个姑娘,经常到嘉陵江边去洗衣服。有一回,她洗的衣服被江水冲跑了。江边有个单身的打鱼郎见了,划着渔船就去给她捡了回来。于是,二人就熟悉起来。有一天,姑娘的母亲生病去世,姑娘没得钱安葬,急得去跳河。打鱼郎把她救了起来,对她说:“我网到一挑金甲鲤鱼,马上挑去卖,卖了就去买寿衣和棺材。”哪知,他挑着鱼进了城,刚走到那桥上,那活蹦乱跳的金甲鲤鱼全都死得硬邦邦的,还卖啥子钱哟!急得打鱼郎在那桥上跳起脚哭。这时,他听见土地庙里传来一个声音:“快点让路,八洞神仙来了!”他抬头一看,来的却是八个叫花子,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跪下去就求神仙帮忙。领头的是个拄着根铁拐子的瘸子老头,说:“我们都是叫花子,自己都没吃的,哪里帮得了你的忙哟!”那身背宝剑的叫花子捡了一砣石头丢进打鱼郎的鱼箩筐里,说:“你的鱼全都活了,还不快点拿去卖?”打鱼郎一看,硬是的。把那石头丢进另一个箩筐,鱼也活了。再一看,叫花子全都不见了。于是,打鱼郎卖了个好价钱,安葬了姑娘的母亲,然后和姑娘结成夫妻,在这桥头安了家。这桥也就取名会仙桥。

3.赵州桥的传说
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
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

4.五里桥的传说
“五里桥”是一座石拱桥,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的朱昌村与五里村之间,当地布依族老百姓对桥的来历是这样传说的。
很久以前,朱昌有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河的两岸,各有一个村寨,为了互相往来方便,有一天,两村寨的人们组织了几十个强壮劳力在河面上架起了一座十多丈长、三尺多宽的木桥。可是,第二天木桥不见了。大家还以为是桥没有修牢固,被水冲垮了,于是,他们又重新选用最结实的木料,请来能工巧匠,架起了第二座桥。
当天晚上,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本来皓月当空的夜晚,突然间狂风四起,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河面上恶浪滚滚,好像要把两岸的山崖都冲垮下来一样。一股黑浪散后,河面上出现了一个怪物,恶狠狠地说:“修桥,想从我的身上走过,哼,我看你们修!修好一座我冲垮一座,叫你们尝尝我老龙精的厉害。”说完,它将身子一摇,变成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一头钻进水中,掀起几丈高的狂浪,只听“哗啦”一声,木桥顷刻间变成数不清的木块,顺着恶浪向下游飘去。
第二天一早,两寨的人们来到河边,发现木桥又不见了。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哪个良心不好的把桥弄垮了?”有的说:“恐怕是被大水冲毁的哟!”还有的说:“可能是被风吹垮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哪个也不能肯定桥是咋个垮的,修桥的事只好放了下来。
转眼一年过去了,两岸的人们吃尽了绕远路的苦头。他们经过多次商量,决定以石代木,修一座高大的石桥。
经过五个月的辛勤劳动,一座又高又大的石拱桥终于修成了。这座桥造型古朴,桥两头塑有一对怒目圆睁的狮子,远远望去,就像美丽的长虹。因为这座桥的北面村寨离东南面的村寨有五里路,人们就把这座桥叫做“五里桥”。
石桥修好不久的一天晚上,那个怪物————老龙精又来到河面上,当它掀起恶浪,准备把石桥冲垮时,忽然桥下放出了一圈圈金光,同时桥上发出了雷鸣般的吼声。老龙精吓了一跳,它正要钻进水中,突然飞来一个金圈子,一发势就将它的脑壳套住了。接着,又飞来一根大铁链,把它的身子紧紧捆住。老龙精痛得在水面上乱翻乱滚。这时,站在桥中央的一位老人手握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指着老龙精大声吼道:“孽龙,你还敢作恶?”老龙精吓得魂不附体,赶忙跪下求饶。
原来,老龙精掀翻木桥残害生灵的事,被一个仙人看见了,他就去禀告玉帝,玉帝命他来治服老龙精。他见老龙精已经服罪了,但又怕其它水妖另生事端,就用宝剑一指,让一对金鸭子衔着一根金扁担飞进桥墩里。然后,仙人就带着老龙精回天庭复旨去了。几百年来,这对金鸭子和这根金扁担一直护卫着这座石桥,使石桥至今还完好无损地横跨在河的两岸。

5.枫桥的传说
一座寺院里只能有一个当家和尚,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在一座庙里,谁作主持好呢?两位高僧都很客气,推来推去,毫无结果。这座庙里只有他两个和尚的时候,还不要紧,等到陆陆续续招了一批小和尚进来,就有问题了。小和尚问:“老和尚,今天念哪本经呀,”寒山说:“应该先问拾得师父。”小和尚就去问拾得,拾得说:“还是应当问寒山师父。”他们互相尊重,却苦了小和尚,怎么招待香客呀,买多少香油,派谁去拾柴呀,等等。小和尚无所适从,有意见了,就难勉叭叭咕咕的。小和尚的话传到寒山、拾得的耳朵里,两个人又商量起来,推来推去,还是毫无结果。这时走来一个老农妇,说:“两位师父不要谦让了,我来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你们比比本事,本事大的做当家和尚,这样最公平。”寒山、拾得一听,是个办法,不过,比什么呢,农妇指指庙前一条河,说,这条河上缺座桥,乡里乡亲来来往往靠渡河,又不方便又危险,请你们施展法术,变座桥出来,哪个变得出来就是哪个本事大。出家人不打逛言,所以,不怕寒山拾得隐瞒法术,果然拾得先施法术,把身上的僧衣一脱,往河面一抛,变做了一个桥面,可惜,没有桥架支撑,一阵,风吹来,眼看就要把它刮塌。寒山急忙将手中的禅杖往河边一插,运起法术,禅杖顿时变成一棵树,树朝对岸一铺,一座桥就稳稳当当卧在了河面上。老农妇一笑,说:“还是寒山本事大些。”说着把一块手帕朝脚前一抛,手帕化做一朵莲花,她踩着莲花就升到了空中,寒山拾得抬头一看,原来老农妇是观音变的。寒山只好做当家和尚了,那座庙也就叫做“寒山寺”了。寒山那根禅杖,是用枫树削成的,那座桥自然就被称作“枫桥”了。

6.双抛桥传说
双抛桥在今福州杨桥路中段。传说古时候这里就有河,河上有座无名的木桥,桥下水深流急。河附近分别住居着邱、何、胡三家。邱家有个儿子靠木工手艺为生,为人老实忠厚。何家亦不甚富裕,有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且生性善良。邱、何两家素有往来,彼此一对男女自然也合得好。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长辈视为合适,遂为他们定了亲,并择了迎娶的吉期。
不料,一日何小姐到河边漂洗衣裳,被胡家阔少看见。胡家为官,有钱有势。胡少爷见何小姐貌美,查明底细后便遣媒到何家说亲。何家把姑娘已定亲,且日内迎娶的话让媒母去回了。谁知胡恶少根本不理,暗地召集家丁打手,策划邱、何两家迎娶之日拦路抢亲。邱、何两家毫无防备,何小姐于迎亲路上被抢到胡府。
何小姐是个忠贞烈性姑娘,到了胡府宁死不从,并于夜间趁看守疏忽之机,偷偷逃出胡府,奔回邱家与新婚丈夫相聚,享洞房花烛之乐。然而,那胡恶少岂肯罢休,他喝动众恶奴,各持凶器奔赴邱家,将邱、何新婚夫妇捆绑后抓走。新婚夫妇一路反抗,大骂无耻恶少。胡恶少恼羞成怒,喝令众恶奴,将新婚夫妇双双抛入河中,并吩咐将两人尸体抛向南北两边,意在死了也不让他们在一起。这一对可怜的新婚夫妇,被活活地淹死在河中,并分尸两岸。后来河的南北两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互相交错,树枝在空中攀连,成为榕城的一道奇观。后人见了赞叹不已,便将跨河的这座桥叫双抛桥了。

7.蔡襄造洛阳桥的传说
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个怀孕妇女,丈夫姓蔡。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他在京城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但当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蔡襄赶紧跪下谢恩。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在今合肥城西有处地名,曰“回龙桥”。此桥虽已不存,然地名未废。有关该桥的传说,虽历史久远,今天仍被很多人乐道不止。其传说有二:
一说,当年东吴孙权率兵犯肥,曹操突从藏舟浦出。孙权见曹舰突出,又见藏舟浦碧波浩淼,芦荡丛深,疑曹有诈,便强打笑脸对曹操拱手曰:“别来无恙,想不到汝来如此神速。”曹操也勉强以礼答曰:“老夫在日,东吴休存妄想,望将军珍重。”孙权见攻战无功,遂转而返回。由此,此处之桥得名“回龙桥”(《庐州府志·回龙桥》文载:“相传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此回节故云”)。
二说,相传清康熙皇帝有一贵妃是合肥龚大司马的干女儿。一日,贵妃奏请皇帝到合肥探亲,为了让皇帝可不经城门,而直接跨淝河而入城内,于是地方官吏便决定在城西建一桥。不巧此事被朝廷重臣劝阻,说是合肥有“斩龙岗”、“梅龙坝”,冲犯圣讳,行往不吉。故此,皇帝亲驾合肥的决定便作罢了。而当年为迎接皇帝所建之桥,后被定名为“回龙桥”,意即皇帝(真龙天子)回去了。该桥旧址在今长江路西段南侧
第2个回答  2007-11-14
传说,很久以前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多的数也数不清。有一个县令听到了这个传说,很不服气,心想:怎么会数不清呢?于是就派官兵一个个去数。数啊数啊,派了100个官兵去数,结果每个人数出来的数目都不一样。这真奇怪了!怎么会这么多人都数不清呢,县令决心亲自去数。

他到了桥头,先从东到西数了一遍,又从西向东数了一遍,两次数出来,数目还真的都不同。县令惊得一身大汗,再数第三遍、第四遍,没有一遍结果相同。啊呀呀!出鬼了!莫非狮子长了腿,会动了?

想到这儿,他有主意了。半夜,四处静悄悄的,只有卢沟桥下的河水在“哗哗”地流淌。县令轻轻地走到桥边,小心翼翼地朝桥上望。果然,狮子都活了,东窜西窜,滚过来滚过去,玩得开心极了!县令看得也开心极了,情不自禁“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这一叫,可不妙了,狮子都立刻回到原位,一动也不动了。从此,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就再也不会动了
1.风雨桥的传说
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
古老的时候,还没有开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形影不离。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这培冠长得十分美丽,夫妻两人过桥时,河里的鱼儿也羡慕地跃出水面来看他们。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也顾不了许多,同往寨前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刮得布卡睁不开眼睛,培冠“哎呀”一声跌落河中。布卡睁眼一看,妻子不见了,知道刮下河了,他就一头跳进水里,潜到河里。可是,来回找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乡亲们知道了,也纷纷赶来帮助他寻找,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培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河湾深处有一个螃蟹精,把培冠卷进河底的岩洞里去了。一下子,螃蟹精变成一个漂亮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他一巴掌。他马上露出凶相威胁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的声音从河底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朵里。
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头里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头就向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向右看,浪头往右冲,右边岸裂。小木桥早已被浪涛卷走了。众人胆战心惊。可是龙头来到布卡的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上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骨碌碌骨碌碌”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成一团乌云,那花龙紧追冲向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那只鼓楼顶那么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逃跑,爬到悬崖三丈高。花龙下到水里翻跟头,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几个回合,把螃蟹弄得精疲力尽,摇摇摆摆爬向竹林,想借竹子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而起,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下去,螃蟹又跌落河中。花龙紧紧追到水底后,浪涛翻滚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湾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的黑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等到河面平静之后,听见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的声音在叫唤。布卡一看,那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几个人马上游水过去。上岸以后,培冠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这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不时向人们频频点头。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似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常在。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建成以后,举行了隆重的庆贺典礼,非常热闹。这时,天空中彩云飘来,形如长龙,霞光万道,众人细看时,正是花龙回来看望大家。因此后人称这种桥为回龙桥。有的地方也叫花桥,又因桥上能避风躲雨,所以又叫风雨桥。

2.会仙桥的传说
会仙桥在渝中区民族路上,就在如今会仙楼前面那广场的中心。会仙桥消失得早,笔者伯父上个世纪20年代初就来到重庆做工,也没见过那桥。不过,会仙桥的地名却存在到上个世纪80年代。

古时,重庆城内人烟并不多,大梁子(今新华路)一带还是森林。从大梁子流下一条小溪,大约是顺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到洪崖洞,流入嘉陵江。会仙桥就是这条小溪上的一座桥,长可能不到10米。之所以叫会仙桥,是传说有人在此遇到过神仙。不过,传说有多种版本。

一种说法是: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经常有个南岸老君洞的道长来他馆里喝酒。那道长便邀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老头去了,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昏了哟,我才耍半天。”但一照镜子,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老头才明白,自己遇到的道长是个神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人们便把这酒馆门前的桥叫作会仙桥。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第3个回答  2007-11-12
1. 修桥补路
成语发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语释义: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成语示例:

2. 桥归桥,路归路
成语发音:qiáo guī qiáo,lù guī lù
成语释义: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

3. 修桥补路
成语发音:xiū qiáo bǔ lù
成语释义: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成语示例:

4. 过桥抽板
成语发音:guò qiáo chōu bǎn
成语释义: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
成语示例:只要你不要~,我马上去找他们,一定有个办法,明天来回复你。(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

5. 过河拆桥
成语发音: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三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成语示例: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老舍《骆驼祥子》十四)

有关桥的诗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白居易)
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
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
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池 20:22:14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洛桥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白居易)
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
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
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
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
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联: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古诗:元稹《寄乐天》
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汜桥前百里镜,
安得故人生羽翼,
飞来相伴醉如泥。
李绅《灵汜桥>>
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华镇(《还珠桥》
溪上还珠太守家,
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
长与寒泉起浪花。
陆游《五云桥》
若耶北与镜湖通,
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
我来徙倚暮烟中。
第二句是描绘石桥的千古佳句。
《秋思》
山步溪桥又早秋,
飘然无处不堪游,
僧廊偶为题诗入,
鱼市常因施药留.

桥的对联
渡船桥:
南侧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北侧联: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东溪桥: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梅县桥溪村:
上联是“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下联是“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南星桥: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安平桥: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金鳌玉蝀白练桥:
南向题有“银潢作峤”四字,有联曰:玉宇琼楼天上下;方壶员峤水中央。
北向题有“紫海四澜”四字,有联曰:绣彀纹开环月珥;锦澜漪皱焕霞标。
爽且静兮濠濮涧:
南边的横额是“山色波光相罨画”,对联是: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
北边的横额是“汀兰岸芷吐芳馨”,对联是:蘅皋蔚雨生机满;松峰横云画意浓。
颐和园中绣漪桥:螺黛一丸,银盘浮碧岫;鳞纹千叠,璧月漾金波。
谐趣园里知鱼桥:月波潋滟金为色;风籁琤琮石有声。
鬼斧神工赵州桥: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悬崖百丈桥楼殿: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二十四桥明月夜:得胜辕门卸甲;太平沙河洗马。
注: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胜水桥头徐霞客:
东侧:胜景重新,舟驰人行通海宇;水形依旧,流清湍激映天然。
西侧:曾有霞客居北坨;依然虹影坠南阳。
苏州古丰乐桥:水连天长,万古川源连泰渎;年老人乐,四时风景胜滁阳。
蜀山大桥:
南侧:室歙溯来源,两岸静涵荆水绿;浙吴通要道,一弓长抱蜀山青。
北侧:不霁何虹,天远娲皇来补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为题桥。
苏州桥:青山绿水百花苑;聚龙醒狮万年城。
淮清桥:淮水东边旧时月;金陵渡口去来潮。
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浙江新安白沙桥:姿若虹霓,为湖山争秀色;固如磐石,与水月竞久长。
青藤书屋桥亭: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一池金玉如如化;满眼青黄色色真。
洛阳江头万安桥: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
两翼石碑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太守二千石;宗道五百年。
王道扶翼,万年纪有;皇阁广大,四海不波。
南浦桥:绿水桥边,金石足济交友渡;白云乡畔,山川犹护睦亲亭。
福建晋江安平桥: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镇远桥: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堧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大渡桥: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戌严防帝国侵。
泸淀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梯。
峨眉双飞桥: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窦圌山上双索桥: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渡镜中桥。
青城曲径多亭桥:青城桥:跋山寻鸟道;磊石压虹腰。
过溪桥:切断众流凭一柱;仰观四面拥千峰。
凝翠桥:瀑落瑶琴响;山幽薜荔封。
贵州贵阳城北关外头桥: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把手还疑梦里身。
泰山云瞳桥:桥东侧建有“酌泉亭”,有题联多副:
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
曲径通幽处;连山到海隅。(集句)
拔险惊心,到此浮云成幻梦;登高极目,从兹俗虑自消沉。(刘光照)
风尘奔走,应尽艰辛思跪乳;因果研究,积成功德敢朝山。(刘振声)
断崖瀑落晴天雨;一线路入青冥端。
广东大埔高陂桥: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
武昌蛇山桥: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
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第4个回答  2007-11-17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按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到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 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二十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六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贵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座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桥身长50.82米,宽9.60米,大拱的净跨度长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虑,为使桥面坡度小,将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两肩上,各做两个小拱,使得整个桥型显得格外均衡、对称,既便于雨季泄洪,又节省了建筑材料。其结构雄伟壮丽、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为后人所效仿。李春设计的桥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间走车马,两旁走行人,不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见,在1300多年前,在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石匠李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实为难能可贵。
李春选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艺与众不同。他采用长方形石料,每块重约一吨,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的情况下,运这么重的大石头是何等的艰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可见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李春带领其他工匠,将石料各面部凿有细密的斜纹,使石块相互咬合扣紧。全桥由28道独立的石拱纵向并列组成。他想,这样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独立负荷载重,又便利于修缮。为了加强各拱圈的连接,他又采用9道铁梁贯于拱背之上,接着用腰铁嵌入拱石之间,使桥能"奇巧固护,用于天下"。
最后,李春又组织能工巧匠,在桥面的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许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艺术,图案细腻,刀法苍劲有力,雕刻灵变,各种鸟兽龙腾虎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隋唐时代雕刻艺术的佳作。这种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样的布局,采用这样的巨形跨度,构成这样的优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创。在欧洲,14世纪才出现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但是,比中国赵洲桥晚了700多年,并且早已被洪水毁坏无存。所以,李春造的赵州桥是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唯一尚存的时间最长的一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相当有价值的。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这座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但是,关于李春的生平事迹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就连隋朝之后的唐朝人,也只有"制造奇特赵州桥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数语记载。在赵州桥建成100年以后的唐朝开元13年(公元726年)中书令张士贞在《安济桥铭》中简略提到:"赵州清水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没了。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赵州桥的基础非常坚固。1350年来,两边桥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这说明李春桥址选择科学合理。赵州桥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石料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可见李春对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这么多科学知识,无疑是他从劳动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