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乖巧听话,真的好吗?

如题所述

最近一位家长和柠檬说,他的孩子平时就很乖,很听话,家长说一他不做二。可有时却又显得木讷的很,比如她写作业时总是三心二意的,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很多知识点教了他很多遍他就是不会;没有自己的想法,总是随波逐流,甚至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甚至有一次,孩子遇到了一个难题,孩子爸爸需要处理一些事情,就让他等爸爸处理完再来教他,结果他一直呆坐在那里等爸爸结束,不去做别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从表面来看:走神可能是注意力有问题,遇到难题不主动去思考可能是思维拓展不够深,不知变通可能是想象力不够;一直呆坐在原地等着大人结束手头上的事情可能是他太听话。


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其实是——不会思考,尤其是不会自主性的思考。这个问题在“乖”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因为“乖”意味着顺从、听话,听话就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乖”久了,自然也就失去了思考能力。

所以很多时候,乖孩子是在等别人给他答案或者指导他该做什么,如果没有指令,他就一直“乖巧”地待在那里。即使有时候看着在思考,实际上思维并没有张开。也许家长觉得孩子就是偷懒,这不是问题。但不怕孩子偷懒,就怕孩子不思考,思维懒惰,这对他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没有益处。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培养孩子主见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想到的解决思路。可以说,如果一个孩子他愿意主动的思考问题,那么他的未来往往也会更有竞争力。

一味的培养孩子的主见,而没有思考能力,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无知而任性的熊孩子。想要改变孩子思考懒惰的情况,首先我们要了解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有三种:外在信息偏好、内在表征偏好、以及评估偏好,但每个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偏好方式:比如视觉、听觉或者感觉。像案例中的这位孩子,他从外在到内在以及评估都偏向于感觉方式,即偏好操作与指令,所以外在层面,没有指令时,他都不知道做什么;内在会表现为他面对很多问题时,常常会头脑一片空白;在评估层面,他找大人时大人有事情要处理,我该怎么办,接下来我该做什么,他一无所知。


第二个维度是孩子的精神生活,它以维度一为基础的:

大脑作为身体的指挥家,是通过感受来接收外界的信息来判断周围的情况,然后指挥身体作出反应。我们对外界的身体感觉有听觉、皮肤觉、视觉、味觉、嗅觉五种,感觉各通道都畅通,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就越敏锐。比如你只看到火可能不害怕,但感受到火快烧到自己的温度,那你就会害怕了。

案例中的孩子属于偏好操作与指令,没有通过视觉等其他通道接受信息。所以当他听到大人说“忙完了再找你”的明确指令,他就原地待命。当大人不在没有人给他发号指令时,他自己没有办法去思考他接下来该做什么事,只能呆坐等着...

可能正是因为孩子的偏好,需要听到指令才会行动,一开始让家长和老师很省心,觉得他很乖,也就没有注意到他的单一方式造成的问题。久而久之,“听指令”就变成了“懒于思考”了。

另外,因为接收到的信息太少了,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有成年人给出的知识,自己缺乏知识与技能,也就更加依赖成年人的指令了。有时,太乖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明白,我们不能永远陪伴在孩子的左右。总有一天他们要独立地去面对这个社会,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有主见的去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6

第2个回答  2018-10-12
孩子乖巧懂事常常被人夸赞,也受家人、老师、朋友们喜欢。实际乖巧的孩子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过于担心,怕父母为他们操劳,所以刻意压抑自己心中的一种情绪罢了。
第3个回答  2018-10-12
孩子太乖巧懂事了也未必都是好,想做的事不敢做,担心这担心那,总怕父母会说他们。所以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更不敢去尝试做任何事,也就没有了冒险的精神。
第4个回答  2018-10-12
因为大人希望孩子乖,要求孩子听话,所以有的孩子感觉到了大人的诉求,同时也因为害怕自己不乖、不听话,会受到大人的惩罚,于是孩子会选择表现的很乖,但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在某一天,他认为自己可以抗衡大人的时候,就不再伪装乖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非常叛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