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美的电影差距在哪分享下吧?

如题所述

中国电影的特点是:以社会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注意教育观念,具有浓重的本土文化色彩.旨意要求直接而明确.道德伦理传统也是中国电影表述的重要方面.遵守人伦常情构筑情感世界和借助人伦情感来褒贬判断,成为中国电影常见的情感支撑点.说到底就是三个重,“重道德,重文化,重教育”。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国情和政府有直接的关系。欧美电影的特点是:以个人意识形态内涵为指向,以娱乐性为主的叙事风格。电影的风格注重视觉刺激效果、场面豪华、故事精彩、对话幽默,有时再加上白日梦般的幸福结局或扬善惩恶的道德教训。以高科技、高投入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靠娱乐性方面的优势争取到了大部分观众。导致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最大的根本区别在于东西方的思想常规和文化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3
就像《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实际上是用新的电影技术和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老而又老的美国神话:一个近乎弱智的孩子,只是因为他母亲不承认他比别人差,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按照他母亲所教导的生活观念去生活、去努力奋斗。结果他竟取得了成功。这是典型的平民社会的观念,即相信任何人都有能力、有机会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只要你肯努力去做,肯努力奋斗。它所宣扬的个人奋斗的神话,从道德上来讲,大概不会有哪个社会认为有不道德的问题。这部片子在美国非常走红,但是,它进口到中国后,尽管传媒一再鼓吹,实际上观众的反应却平平。可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并不是能够被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都认可的。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对于一个人成功的期待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特殊禀赋,历史上所记载的历代成功者,大体上都在于他们具有特殊禀赋,即天命所归。另一方面则是外在的机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历史上或传说中,个人的传奇般成功,大都归因于偶然的机遇。明代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可说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一个人想方设法发财,结果处处碰壁;而当他无意于经营时,财运却自天而降。总而言之,既无异能又无机遇的普通人就靠着勤奋努力获取成功,这在一般人看来根本是无稽之谈。阿甘式的弱智儿在美国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不得而知,但美国人能够理解和欣赏这种努力,或者说他们认为从道义上讲阿甘应当成功。而在中国,传奇故事中也不乏弱智儿成功的例子。但那基本上是属于“傻人有傻福”的套路,即傻子由于意外的侥幸而成功。如果说傻子是靠着自己的奋斗而成功的,人们多半会觉得这象是痴人说梦。阿甘的形象在中国很难唤起人们的赞许或认同,《阿甘正传》在中国不能火爆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第2个回答  2018-07-24
由于中国本土电影比欧美电影更加直接地连通中国观众对现实的体验。像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有话好好说》、《一个也不能少》,黄亚洲的《没事偷着乐》,黄建新的《站直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十面埋伏》、《红灯停绿灯行》等系列影片,以及政治电影《生死抉择》、战争影片《黄河绝恋》、中西文化冲突的影片《刮痧》,还有9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些新生代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如《美丽新世界》、《爱情麻辣烫》等,都充分利用了本土现实文化资源,都善于将风云变幻的社会图景和对离合悲欢的普通平民命运与通俗电影模式相结合,不仅表达对转型期现实的体验,而且也表达人们的生存渴望、意志、智慧和希冀,从而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冯小刚的的电影将本土的文化资源与类型剧的商业策略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电影模式,并且一直成为国产影片的票房中坚。这些都表明,本土现实是欧美电影目前还不可能替代的中国电影的文化优势。
第3个回答  2018-07-23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不仅是电影本身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过度,更是文化市场和大众审美对电影发展的需求。中国电影需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熟练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实施产业化管理,投资、制片、发行、院线分工合作,责权利明确,并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以利于电影生产与营销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影视公司不下4000家,但缺少行业龙头,华谊兄弟市值也才300多亿人民币,今后,应通过收购、整合、投资等策略,出现几大娱乐集团来使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规范。
第4个回答  2018-07-23
我个人看中国电影在于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触动,但是中国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束缚性比较强烈,相比之下,欧美的电影却能给人的思想发挥更大的空间自由。像《2001: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等意识形态的神话。开始,发展,终结,新生,人类的全部历史浓缩在这139分钟的电影里。奢华的想象和绚烂的视觉冲击是这部片子的亮点,更重要的是,片里有大量充满寓意的意象,而黑石、骨头则是最典型的,像这样广阔的思维舞动空间,在中国电影里是无法找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