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八章)(孔子说:诗使我激发志气,礼使我在社会立身,音乐表达人格修养完成的程度。)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第十三章)(孔子说:不学礼,不能在社会立身。)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第三章)(孔子说:不懂得天命,不能做君子;不懂礼,不能在社会立身;不能分辨别人的言论,不能了解那个人。)孔子反复教导弟子“立于礼”,是说学礼、知礼是做人的根本。不学礼、不知礼,自己的言行不遵守社会各种法规制度和通行的道德行为规范,就不能在社会立足;违反规章制度,会受到相应的制裁;不遵守礼仪,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会受到人们的鄙弃,乃至群起而攻之,无法在社会立身。所以他说,学礼、知礼、守礼,是做人的根本。对这个问题,孔子又做出具体解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第二章)(孔子说:只是态度庄重认真工作而不和礼,就会徒劳;只知谨慎小心而不知礼,就会畏缩;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闯祸;心直口快而不知礼,就会说话尖刻刺人。)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雍也》第二十七章)(孔子说:君子要博学增长知识,要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能够循规蹈矩,不犯错误了。)孔子认为,恭、慎、勇、直固然都是好品德,但必须用礼来指导,才会起好作用,否则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造成不好的后果。孔子青年时代就用功学礼,“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第十五章),目的是学礼仪。

如上所述,他自己从日常生活到供职朝廷,处处恪守周礼。“席不正不坐”(《乡党》第十二章);待人接物讲究礼节;祭祀虔诚;对君主恭敬,君主召见,不等备车就步行前往;“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献给祖先)之;君赐生(牲),必畜之。”(《乡党》第十八章)等等事例,不一一列举。孔子是学礼、知礼、守礼的模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