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前车之鉴,为什么朱元璋还要搞分封制呢?

如题所述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逆袭做了皇帝,可以说是史上出身最为卑微的皇帝。

他特别希望江山永远掌握在自己的后代中,因此建国伊始,朱元璋就在总结历史上各朝代兴衰更替,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好的选择。

最终朱元璋和大臣们得出的结论是,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中央得不到宗室的藩屏。

以史为鉴,朱元璋决定学习汉高祖刘邦的方法,恢复了周代的分封制度,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

当然朱元璋分封藩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防备边患。当时虽然大明朝已经建立,但元朝的残余势力并没有铲除干净。

他也知道西汉分封之后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带来的惨剧。

朱元璋之所以坚持分封,并非没有汲取历史教训,实在是老朱的无奈选择。

辛辛苦苦地打下了江山,他是绝对不能让外姓掌握权力,因此,尽管他知道风险的存在,但还是决定分封,毕竟藩王也都是自己的子孙后代。

当然,他也为了保持中央的安全,在大明帝国的心脏地区——南京和浙江等地不行分封,要封就封得远一点。

而且为了防止藩王和朝臣勾结,朱元璋还规定藩王每三年才能到京朝见一次。平时对藩王也有诸多限制,所以藩王们实际上只能关起门来称大王。

说白了还是为了防止地方藩王坐大,与中央相抗衡,以免重现骨肉相残的历史悲剧。

但千防万防,却还是防不胜防。手里有兵,就有造反的风险。

后来起事的朱棣打着“靖难勤王”的旗号开进了南京,狠狠扇了朱元璋的耳光,当然对于老朱家来说,这属于内部矛盾。

而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和朱棣都开始了削藩,一次比一次严重,可见他们对于朱元璋建立的制度并不认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因为朱元璋只有搞分封制,才能够稳定那些有功劳的人,否则那些有权有势的功臣还是很有可能反叛他的,他的皇位就坐不稳。
第2个回答  2021-03-05
因为朱元璋认为错的不是分封制,而且皇室无能,所以朱元璋还是使用分封制,但是去掉了丞相,实行所谓的内阁制度。
第3个回答  2021-03-05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会让自己的帝位稳固,让更多的人都听他的话,对他不会有任何的反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