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学风的认识

如题所述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 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学风,通俗地讲是学习的风气。
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 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 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 因此, 学风包括了学习精神、 学习态度、 学习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益、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由此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作风,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才。
学风问题不仅涉及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学生的优良品格形成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各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受到了市场经济和金钱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学生过多考虑个人利益,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正确,学习态度功利化,甚至以能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物质条件为学习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优良的学习行为。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良好的学风,我们大学生是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前从大学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着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 也应看到大学里的确存在学风不正的现象。 虽然学风不正问题出在少数同学身上,但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9
谈谈你对学风的认识一、对教风、学风关系的认识

教风,指教师的教学风气、学术氛围,是高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学风,从广义上讲包括教风。从狭义上讲就是学习风气,即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表现。学风的基础是教风,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而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教风和学风构成了一所学校校风的核心内容。

二、 教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总结,我认为目前自身在教风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之处:

1. 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不够了解

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自学能力、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还有的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2. 缺乏对学生纪律的严格要求

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现象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侃大山,逛大街,玩棋牌,谈情说爱;有的学生上课睡大觉,或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小说杂志,或发短信、听音乐等;有的作业抄袭,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有时发生。

3. 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沟通不够

现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教师上完课后和学生及辅导员的交流较少,缺乏师生课下的互动与沟通。因此,使得教学与管理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

三、在教风方面的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谈谈今后我在教风建设中的几点改进措施。

1.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他们对自身清晰定位

教师应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是求实的作风,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对自身充分了解与清晰定位的基础上制定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目标。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2.加强学生纪律管理工作

通过学生干部,辅导员、教师齐抓共管,保证较高的课堂出勤率。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提高学风建设水平,教师应注意每学期考风考纪宣传,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对违反考纪的学生要进行严格惩罚及批评教育。

3.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一是在课堂上应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

4.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要想学生所想。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产生共鸣,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其次,要乐学生所乐。改进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活动充满情趣和活力。再次,要忧学生所忧。教师要深入学生角色,体察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然后才能化难为易。(杨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9
学风,说的是学习的风气。若一所大学里,学生读书学习之状,蔚然成风,且时时思考问题,时时向老师请益,同老师或同学探讨,多数人如此。我以为这便是有良好的学风了。学风所以如此,与学生之好学关系莫大,而学生又何以好学呢?

“知识改变命运”,诚然是原因之一,一个识文断字、受过教育的人,大多数情况下,要比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过的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可此解释似乎又略显欠缺。应该还有学习可以成就自身社会价值这一原因,以此为愿的人都是有大志向的。总而言之,有以上二者中之一,学风不坠,二者俱备,学风大昌也。

常听人言,学习是终身的事。我读书虽不多,每多读一本,对此话便深信几分。大学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姑且写之于下,我受教于中文系,故以中文言之。

大学的学业以自修为主,所以对学业起码要有一个粗略的目标,即想学到什么样的东西,取得怎样的成果。即使这个东西看起来没用。

在世俗眼里,大学里的中文是“无用”之学。可有用与否,不取决于他人,而取决于自己,取决于将要或已经步入“中文系”学习的学生,他们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门“基础学问”,还有对此的学习是要有计划的,不必太系统,可又得有。不然亦步亦趋,加之当今大学中文系之“文学语境”被官方教材垄断,试得满分又如何?若无独到之语,不知自我求索,可谓“白学”。

我未入大学以前,常崇尚大学为自由思想之地,入大学之后,还是这样想,不过更进一层,即“思想自由”是个人的。“我的思想”就是“我的大学”,“现实大学”的齐备设施,取之用之,以资我“思想之大学”也。

此言并非妄语,看到图书馆的满架书册时,看到学者为研究一个论题而“遍观其典”时,自知我所言非虚。这种繁琐我不知能否承受,这种乐趣我却心驰神往。

我上述所言,并非劝所有学生致力学术,人之生性异也,岂可一面断之?更何况现在这个时代,已非同小可,生存成本之高,压的多数人喘不过气,谁还有心思关注“无用”之学?

可大学四年,校园之内,也称得上“无忧无虑”,无中学课业之重压(言大学课业重者,大多不爱所学专业,惟爱其所爱,何重之有?),无经济困顿之窘迫。(国家之资助,岂置空文?),与物欲之社会有“隔断”之权。正是饱览群书,博闻强识的大好时机,何乐不为?

总会有人谈及“有用”、“无用”的问题,说高大点,人生匆匆,不过百年。何谓“有用”?何又谓“无用”?说现实点,既学之则安之,何必浪费四年时光。(本不想言此,实属无奈也。)如能从中得益,岂不美哉?简言之,真正的努力没有白费的。

留学剽窃何怪?复旦亦有人渣。个案而已。上文已说过,“现实大学”不过以资自身“思想之大学”也。学业之成败,皆在己身,能力之高低,皆凭己力。与人无尤。

光阴弹指,四年何易,一步一印,方不追悔,遨游学海,才不虚行。即使将来挣扎世俗,谈吐既出,高人一等,观点既争,思辨有加,有自由之时为伴,真理学识相随,不枉此生矣!
第3个回答  2020-11-29
  大学,作为传授知识的天堂,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以其庄严性和神圣性吸引着天下有志青年云集影从焉。为不负莘莘学子求学之志,大学必须履行好其崇高的职责,以映照它伟岸的形象。欲达到这一目的,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不及也。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大学自身的形象,也关系到众学子的前途,还关系到全社会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作为天下大学生之中的普通一员,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谈谈校风、学风建设和我自己乃至所有大学生的责任。这里,我姑且就校风建设谈点浅见。

  大学,既然具有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功能,那么它就应该有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学子们只有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和这么氛围的渐染下,才能捐弃杂念,投身到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中,进而向广阔的未知世界探索,进而不断丰富我们现有的知识和文明,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然而,这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该如何创造呢?难道几座巍峨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建起就会自动形成吗?难道光凭领导的几句口号和倡议就能当然促成吗?难道仅靠各个学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可铸就吗?非也!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的:这首先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提倡,并提供其物质和精神支持,包括修建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和购置大批图书等软件设施,还要构建起与其它大学相交流的桥梁,为学术思想交流提供便捷,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