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是怎样的一代

如题所述

90后的代言词是,孤独. 听见70后和80后的不屑声. 70后说,你们有电脑、电视、MP4、PSP,我们这一代有么? 你们还不知足么? 80后说,你们在巧克力里泡大,个个娇生惯养,我们这一代有么? 你们还不知足么? 可我们很孤独. 在深深的夜里,我们做着一样黑白的梦. 没有色彩.没有声音.脆弱得像我们自己. 电视上的言论总是很苛刻.苛刻得无可救药. 电脑上的面孔总是很陌生.陌生得无所抵挡. 游戏机上的Game Over总是很冰冷.冰冷得无话可说. 巧克力的甜腻总是很让人厌恶.厌恶得无法形容. 娇惯的幸福总是让我们重复接受.接受直到死去. 我们的文字总是歌颂着青春.一切是那么美好. 可我们的心是冷的.一黑一白,流露孤独. 我们隐瞒的背叛和欺骗,让我们的命运不可违逆. 你知道么,90后的我们,深深的孤独! 90后的代言词是,竞争.年龄决定了我们与世无争.宿名决定了我们箭拔虏张. 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通计、微机、基本能力…… 在学校里,我们用成绩竞争 职务、地位、婚姻、财富、养老金、股票、债券、年龄、经验…… 走上社会,我们用工资竞争, 竞争,竞争到没有力气. 竞争,竞争到伤痕累累. 灰色的硝烟,把我们吞噬. 前几天刚混过了一场考试.据说可以关系的到我的前途. 这样说来,我们的命运,被竞争选择. 这样说来,我们的人生,用输赢定位. 竞争的残酷让我们失去面对现实的勇气. 中考,高考,两场考试,两个人生的拐弯. N年寒窗,只为用兵在考场. X年苦读,却只换来一堆旧兵书. 我们为了解脱而失去快乐.我们为了成熟而丢掉幸福. 万丈红尘,只缘竞争. 我们陪着竞争活着,哭着,笑着,累着,绝望着. PK台上不相信泪水. 我们终究还是不自由的孩子. 你知道么,90后的我们,残酷的竞争! 90后的代言词是,空虚. 我们总是很空虚.像可悲的大人们一样长嘘短叹. Jay.动漫.日韩.QQ.服饰.80后小说.网络. 我们开始喜欢这些并去相信这些. 终究有没有相信呢? 终究只是不想空虚罢了. 想起一句歌词,我的寂寞逃不过你的眼睛. 常常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 窒息的黑夜将我拥抱. 缺氧的瞬间我听见灵魂在死掉. 淡漠地敲打自己的时间,如同一次洗涤. 他们,她们的名字,白纸黑字,不肯离开. 我们努力使自己变得实实在在并保持三维状态但越来越空虚. 对面街上的老太们又在唧唧歪歪地讲话. 回忆她们那空虚的年代. 你知道么,90后的我们,窒息的空虚! 90后的代言词是,嚣张. 也许大人们希望我们可以沿着他们划好的轨迹走下去. 孰不知,我们也有自己的思维. 所以,除了叛逆,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将自己的身体裸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我们将自己的嚣张展现在世人的视线里. 我们在深夜买醉,放纵得一如我们的年纪. 轻浮,狂妄,自大,心高气傲,这是别人给我们的定义. 我们不以为然.我们嗤之以鼻. 就像《猫和老鼠》中的老鼠,只要努力生存下来,也可以活得比猫还嚣张. 我们喜欢被人照顾与被人疼爱,但我们不喜欢照顾别人与疼爱别人. 放肆地享受.放肆地嚣张. 这不是运气,而是宿命. 所以,除了嚣张,我们别无他法. 你知道么,90后的我们,放肆的嚣张. 90后的代言词是,爱情. 我们都默认早恋是不对的,但我们仍然在荒芜的沙丘中种玫瑰. 致命是注定的. 我们没有爱过,也没有被爱. 我们爱着,是因为我们勇敢,仅仅. 爱情永远是一个残缺的角,你没有办法将它拼完整. 我们只是不愿意看到自己付出了真心,却没有得到回报. 我们与爱无关,可我们的心里都藏着汹涌的爱,不动声色地痛苦, 固执地不肯原谅自己,等待有人愿意倾听我们悲剧的离别故事和失恋故事. 有人写,爱情就像香水,到底谁迷惑了谁. 香者,毒也.太过芳香,就会化为致命的毒药. 我们守着80年代的前辈们留给我们的恋爱经验, 一遍遍品味,一遍遍咀嚼,一遍遍消化,实战时才明白,那全是******.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爱情.不同年代追求爱情有不同的方式. 70年代的爱情,是羞涩的.像蔷薇.安静. 80年代的爱情,是热烈的.似月季.汹涌. 90年代的爱情,是虚无的.如玫瑰.妖艳. 我们无力改变爱情,但爱情一直以最极端的方式改变我们. 王菲唱,曾经的月亮,代表谁的心都一样. 我们明媚的笑脸,就像初夏绽放的玫瑰. 我们笑脸的明媚,把我们自己弄得伤痕累累. 我们背负着谎言.我们承担着后果. 有人说,永远不要考验爱情. 因为爱情往往是经不住考验的. 我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已属于他人. 万恶的根源. 90年代的爱情,只是注定的没有结果. 仅仅如此,仅仅而已. 你知道么,90后的我们,迷失的爱情. 90后的代言词是,伤痛. 我们总是被伤得很深. 我们总是很认真地自我疗伤,却总是不知那伤口无法愈合. 这个代伤的世界总是很冷的. 冷到我们的眼泪还未流出来便在心口结冰了. 永远流不出去.重重地迫胁着我们自己. 《伤城》中刘正熙和周淑珍共同说过,酒最好喝的地方在于它难喝. 原来每一份快乐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忧伤的故事. This is a story of happiness. This is a story of darkness. This is a story of hurt. This is a story of us. 想起那句广为抄袭的,我们是糖,甜到哀伤. 是真的.我们都是这样无助的孩子. 因为太甜美,所以被伤害了. 我们已经学会在没有人的地方忧伤. 已经学会在没有人的地方流泪. 已经学会在没有人的地方后悔. 已经学会在没有人的地方自己舔伤口. 只要你快乐,我是可以比你还幸福的. 你说,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下得了手把彼此伤害得遍体鳞伤. 我说,也许是因为我们太爱彼此了. 让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把自己伤害,也是一种满足吧. 伤痛.我们享受着.我们回味着, 你知道么,90后的我们,无法愈合的伤痛.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90后基本上清一色的是“独苗”,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一块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90后的父母们都在标榜孩子们要独立,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一到具体行动,父母们都心软了,毕竟偌大的家庭孩子就这么一个。孩子要去上大学了,必要的生活品不说了,样样俱全。甚至女孩子的毛绒玩具,男孩子的电子产品也一并带上吧,毕竟孩子在他们眼里还是很小。 90后被认定是中国空前幸福的一代,他们听MP3,玩溜溜球,看《火影忍者》,吃维C片,写火星文,一边唱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一边把妈妈气得发抖……博客大赛专题刚推出两天,已有200多位孩子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博园,天马行空般跳跃的思维让我们忍俊不禁。 我也是90后的
第2个回答  2014-04-28
应该说90后比人们想象的更加理性,价值多元、恋爱超前、经济独立意识差、喜欢谈论时尚潮流话题,这大概就是90后的价值观
第3个回答  2014-04-28
现在,一些中学生缺乏理想教育、缺乏人生目标的现象开始增多。日前,在本市某市级重点中学做见习教师的小陈老师向本刊反映了这一现象。2008年到来之际,陈老师曾在她所见习的班级里召开了一次以“为人生理想而奋斗”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以及课下与学生们的交流中,小陈老师发现了一个令人 担忧的问题,这些高中一年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理想多数表现出一片空白和茫然的样子。 有些学生理想贫乏空洞 不少学生“胸无大志” 在班会上,陈老师就人生目标向很多学生提问,对于“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的回答是“不知道、不清楚”,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还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赚大钱,想干嘛就干嘛。”“我的理想就是考上理科班。反正我现在学习也是为了我爸妈,他们让我上理科我就上呗。”这是班上一名男生的回答。“有的学生在课下给我发信息,问我:“老师,什么是人生目标啊?”陈老师不无忧心地说:“我很感激学生们对我的坦诚,说出了心里话。但是,他们在高中一年级还没有人生理想的规划,我觉得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了。”在小陈老师的了解中,“90后”学生中有不少人都存在着这类“理想缺失”问题。 有些学生理想过于功利化 很多理想与物质追求有关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一些大学生中间。本市某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师曾与2007级新生就“未来的人生理想”进行课堂探讨,询问这些大学生们的人生理想。在以往的此类对话中,教师们往往会得到诸如“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做社会的栋梁”之类的“大众化”答案。但没想到,这次学生们的回答却出乎老师的意料。有的学生的理想是:“住在一所宽大的房子里,在午后的阳光中坐在阳台上喝着下午茶”;还有的学生的理想是:“能够住上大房子并且养一条大狗”;更有学生直接说:“想嫁一个有钱又帅气的好老公。”“连一个说‘环游世界’的理想的学生都没有!”该教师提及此事仍然十分不解,“本应该是最富理想化的中文系学生居然也这么没有抱负和理想追求,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了?怎么连什么是人生理想都不明白了?” 只有物质需求而没有精神追求,这是该教师对当前年轻学生的理想的概括。 部分学生缺乏人生规划 不知道如何实现理想 当问到“你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问题时,学生们给出的答案更加有些匪夷所思了。有的学生显得有些消极,表示上大学不是实现理想的手段,“我不想上大学,高中毕业就直接去找工作,凭本事一样挣大钱”。但对于自己有什么“本事”,这名学生却答不上来。而某位理想是“想干嘛就干嘛”的学生则说:“我知道,除非我爸是比尔·盖茨,否则我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当老师问及比尔·盖茨是什么人的时候,他坦然地回答:“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啊,有他当爸爸,当然我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可见,对于实现理想的途径,不少学生也是处于迷茫之中,他们完全没有为了实现理想需要付出艰辛努力这样的意识。只知安然享受而不知如何艰苦奋斗,这是这些“90后”学生理想的又一大特点。 家中物质条件优越 对上大学不以为然 从一些学生对于老师和家长所一再强调的“上大学”这条理想之路的反应来看,班会上很多学生显得有些无精打采甚至不以为然。 据小陈老师了解,她所见习的这个班级有些特殊,是这所学校的“校中校”班级。即班里很多学生的中考成绩本来不能够上这所重点中学,但为了让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很多家长不惜重金也把孩子送到了这里。因此,相对来说,这些孩子的物质条件比较优越,而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理想显得更加漫无目的,甚至目前很多学生心目中对“考上大学”这样的目标也没什么兴趣。 班主任老师介绍说,班里有几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已经在家长的努力下办理了出国手续,即将飞赴海外求学。“家里什么都给准备好了,就等着他们按部就班地去做了。”班主任老师接着说:“孩子没有考上名校,家长就花钱让孩子进名校念书;孩子在高中阶段成绩不好,家长就花更多的钱送孩子去国外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去读书。那要是在国外学习还是不好,孩子又该被送到哪里去呢?家长们总是为孩子留下后路,铺好前方的道路,这让他们的理想从何而来?看似是为孩子好,其实最终可能会害了孩子。” 理想缺失与家长过分包办有关 孩子自喻为“被剪断翅膀的肉鸡” 如果将这些“90后”学生的理想缺失统统归结于家长的溺爱恐怕有些偏颇。毕竟在当前一些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下,赚大钱、出名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些青少年的理想指向。但家长在学生理想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一名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的学生在给小陈老师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我觉得自己就像养鸡场里一只被剪断翅膀的肉鸡一样,因为一直被关在笼子里不愁吃喝,等到长成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连走路都不会了。”生动的比喻充分表达了他们渴望挣脱家长的束缚,却又无法真正摆脱这种依赖的无奈感。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还能生出什么理想呢? 教育专家认为,在物质更加丰富的时代,很多家长总是想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很多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几乎每一步路都是在家长的搀扶和铺垫之下走出来的。由此,这些孩子们有可能形成了思维定式,认为一切优越条件都是他们理所当然享有的,他们的未来也都是被父母规划好了的,他们不需要考虑怎样努力便可以得到一切。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连理想也只需“张口”即可要到,不能不说是这些孩子们的悲哀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深刻反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