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据说“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从世系上看,夸父族人原本是大神后土传下的子孙,住在遥远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他们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巨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看样子很可怕,其实他们性情温顺善良,都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努力。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转眼就是几千几万里。他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展现在夸父的眼前,他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兴奋,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喝干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3
  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向大自然竞胜的精神。《山海经》记载这个神话时说他“不量力”,晋代陶潜在《读山海经》诗中却称赞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夸父神话故事主要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列子·汤问》在手杖化桃林的细节上稍有不同,说夸父“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关于邓林,据清人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山海经·中次六经》所说“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的桃林。此夸父之山,郝懿行说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后代以“夸父”名山的还有一些地方,其中也多有与夸父追日相联系的传说。
第2个回答  2013-11-23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的神话,《山海经�6�4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步,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是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传说他住在北方荒野,他双耳挂着两条黄蛇,手又拿着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追日将入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之际,因口渴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结果河水喝干了也未得止渴,欲往喝北方大泽之水,还未到便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杖化成一片桃林,为后来追逐光明的人解渴。

  《山海经》收录此神话,寓意不自量力,陶渊明却赞夸父与日竞走,追逐光明。历代也有士人学者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亦有人以夸父为何逐日,以示他的热爱族人,为族人牺牲的精神,因为夸父是不忍见太阳炙晒大地,烤死庄稼,干枯河流,令族人纷纷死去,欲追上太阳,控制太阳而作出追日之壮举,最后是为了族人而牺牲。

  京奥开幕式总设计师张艺谋没有说过李宁飞天点火是寓意“夸父逐日”,但却给人有这美丽而有意义的联想,可说是无心插柳,亦可谓之神来之笔,无论如何,“夸父追日”都代表了中华民族有大志,追求光明和为国牺牲的精神。 (东方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