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此为2018年周记第9篇(11.19-11.25)

本周金句: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一周,我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说,这不是灵魂拷问吗?

那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

我想要的是财富自由、幸福、快乐……

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这样的,那“财富自由”如何定义,你觉得多少钱才算是财富自由?“幸福”如何定义,你的“幸福”是否可以被某些数字衡量?“快乐”又是什么,何谓“快乐”?

那有人会接着问了,干嘛要量化这些东西,当做一个目标就好了嘛。

那这里,我想说,不能具体化、形象化、甚至量化的东西都不能被称之为“目标”。

你说你想要快乐,这不是目标;

你说你想要在未来3年内赚到100万,这是目标。

对于前者,不能定义为“目标”,首先,它不具体,它是抽象的;其次,达到这个“目标”你该付出哪些努力呢,你不知道。而对于后者,它是一个“目标”,首先它是具体的、量化的;其次,达到这个“目标”你可以去进一步地细化、去做出详细的规划,做出详细的可以达到该“目标”的措施。

所以,当你在回答“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请你去仔细思考,去具体化、去形象化、甚至去量化。

丹尼尔·平克在他的《驱动力》中提到:

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动力,都可以归为下面三种:

驱动力1.0: 吃饭、饮水、繁衍的本能,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驱动力2.0: 把外部反馈作为动力,做好了有奖励,做不好受惩罚。

驱动力3.0: 就是“自驱”,因为内心的兴趣、使命感而做事。

而“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驱动力3.0的变体,从内心去思考你“真正的所需”。

“自驱力”可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苦”,一个是“乐”,怎么理解呢?

“苦”就是你想要远离的东西或者生活。比如你现在的生活带给你了痛苦、凌乱、麻木,想要逃离这种生活,这一类称之为“苦”。“乐”就是你喜爱的东西、追求的东西、向往的东西。比如你很热爱绘画,那就去追求嘛,什么时候都不晚;你想要当老师,那就去学、去练、去实践嘛,这些事情会带给你快乐、带给你愉快、带给你精神上的驱动力,这一类称之为“乐”。

有些人是“苦驱动力”,而有些人是“乐驱动力”,不管是哪一种驱动力,你都需要清晰地去识别。

这个识别是指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词,刨根问底,直到找到可以实践的措施/方法/路劲。

比如这一周我在想“我想要远离的【苦】时,我说我想要【体制内一成不变的生活】”。

那为什么要远离这种生活?

我列出了关于远离的几点原因:

1.国企女性有明显的天花板、投出产出不成正比;

2.你的学习、精进等行为被所处“圈子”里的人认为是“异类”;

3.单位远离城市且较为封闭,人脉资源渐失;

4.单位离家远,无法照看孩子和老人。

而对于每一个原因,再去做细化地拆分,一步一步这样拆下去。而且这些东西一定要自己去写出来哦,不管是打字还是手写。写完之后,还要做的就是反复去回看。比如,我在这其中我提到过“离开体制需要勇气”这样的词,回头再重看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什么是“勇气”,这个“勇气”来自哪里,如果给我100万,我会不会辞职?那这样我就突然明白,哦,原来我没有“勇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金钱的束缚,那这个“束缚”又是哪些方面引起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等等,这样一步步地问下去,你就不会茫然无知、不知所措了。

问到后边,你应该就会明确:哦,其实我可以去学什么、去做什么了。

这样看似严酷的“灵魂拷问”,其实是对自己的一次“洗礼”。

真正了解自己的“自驱”,才能更好地去走向下一步。

【无忧无虑的成长,是我对你最大的期望】

本周带孩子去看牙,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要坚强许多,只哭了两次,还算是很顺利地完成了治疗。

回去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她问我情况怎么样,我说没啥事,还算顺利。

朋友回复我:“我以为你会说你很心疼。”

我有那么一瞬间真的愣住了。

我居然真的忘记了孩子疼不疼这回事了,我可能只是想着“现在不做,以后会更痛苦”。

好吧,我其实不是一个很感性的妈。

从小到大,虽然孩子很少生病,但每次生病,我都没有刻意去考虑自己“有多心疼”,只是觉得这是孩子应该经历的,他经历过,才会成长。

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以后应该更多关注下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了。

【Have done&To be done】

学习:参加了高效阅读训练营,阅读效率嗖嗖提升;《产品思维30讲》继续中,收获很大。

读书:《跃迁》完成60%,穿插了一本《高效阅读法》100%。下周完成《跃迁》和《番茄工作法》

理财:从公号文引申到自己的分析报告,加油写!每天200字就好,总有写完的一天,哈哈(自我安慰in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