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上东深似海,从此以后是路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0
分享的第一本书是《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女博士。

作者最初的目标是融入这群上东区贵妇妈咪,但不想陷入她们的焦虑与疯狂,也不想卷进她们的钩心斗角。作者有着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背景,以为以此可以助她一臂之力,让自己和孩子在这个有时不太友善的世界里站稳脚跟时,可以保持理性。

然而如同世界各地的人类学家一样,她最终还是“入境随俗”,变得和当地人如出一辙。田野调查研究者一旦入境随俗,就会失去原本的客观立场,开始认同他们研究的对象。

书中大概讲了作者到上东区看房买房到最后,离开上东区这一段时间大概的历程,重要还是围绕着研究上东区的贵妇妈咪的日常自己自己所遇到的自己所遇到的、所感受到状况来展开叙述。

美国最富有的大都市是纽约,曼哈顿是美国纽约市5个行政区之中人口最稠密的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行政区。主要由一个岛组成,并被东河、哈得孙河以及哈莱姆河包围。这里集中了许多著名的企业,被誉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是纽约最富有的区。

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城区和下城区。当然,上城区最富裕。

而曼哈顿最富有的都集中在上东区。

作者原来是住在下城区,然后是搬到上东区。

首先作者先写了自己看房的经历,在上东区买房子他是中介与中介来交谈。中介们一般是女性,身穿的衣服都象征着他们主人的身份,而通过主人的身份表现出他们的不同气场。不像我们中国这样,一般的中介很热情。美国中介都是有点咄咄逼人的那种态度来进行双方交谈。

作者去看第一个房子的时候,就震撼到了。

在上东区买房子一般都是买房中介和卖方中介来沟通,一般主人不太会掺和这件事。因为作者当时作者是个作家,穿的比较随和,她比她自己找到那个中介要提前到要看的房子门口,那个房主的中介来门口迎接,卖方中介一身名牌套装,她第一眼打量作者,以为作者是买方中介,说话间有点鄙视。在她看来,作者在气场上就输了。

经过这件事之后,作者看房子就会精心打扮一番,当然这种精心打扮,也就是看起来稍微的高贵了一点儿。

孩子就是一切

子不教,父之过。但在上东区,要是你的孩子失败了——例如分数排名不是前0.1%,美劳课没有画出旷世杰作,或是障碍赛表现不佳,那可不是挫折教育的时刻,而是你是个失职母亲的明证。

作者买房参观一家房子,房间有种年久失修的感觉,家具破破烂烂,但桌子上都会有孩子的毕业照,他们的发型一丝不苟,年轻的脸庞上毫无皱纹,完美的笑容露出矫正过的牙齿。旁边一样摆着裱好框、以龙飞凤舞的烫金拉丁字母印制而成的毕业证书。

那些屋主之所以要卖掉自己的家,换成比较小间的房子,是因为不得不那么做。 他们花了很多钱费心养大的孩子,如今终于毕业,或是可以独立了。这些年来,为了请人打扫,让孩子上高级私立学校,他们山穷水尽,但还是得维持一定的体面 。现在责任已了,他们可以把大房卖掉,带着毕业证书还有管家搬进小屋子。

可以说 一切看起来的体面,都是为了孩子。

选好房子之后要干什么呢?进小区面试。面试前先把自己的基本信息家庭资料交给小区负责人。在面试的时候无非也就是,家庭、资产之类的问题。

面试官是谁呢?当然是小区组委会。

小区组委会是怎么选的?根据业主房子面积的大小和家庭资产的多少来选择。

上东区的公寓分为,共有公寓和合作公寓。各有各的奇葩。

总的来说,可以说 进入这种贵妇公寓,毫无隐私可言。

接下来是孩子入学,一开始一直在忙着搬家,作者没有想太多,

作者的朋友一直提醒她要提前申请联系孩子入学的学校。

作者和她丈夫想法就是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花费也低。

但是在上城区,毫无例外,那里的孩子都上着我们这里所认为的贵族学校或国际学校。

在美国,一般最好的学校是私立学校。

而且名额有限,私立学校一般会在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就能上或者被推荐给一些美国的一流大学。

公立学校在上东区的贵妇妈妈们眼中是要受到歧视的,他们认为你要么是上不起私立学校,要么是对孩子的未来不负责。

而它们之间的对话,自我介绍,一般是以我是谁谁谁,我的孩子在某某某私立学校上学为开头。

或者说我的孩子没在这样学校上学但是我的侄子或者是我朋友的孩子或者说哪个亲戚的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学。

作者经过一番深思,而且为了融入她们,决定送将入一年级的孩子进好点的私立学校。但是,名额早已“被抢一空”。

这些私立学校最早一批进入的学生,是他们的家长或是亲戚,对这个学校赞助很多dollar的人。一般的家庭想为孩子申请入学,相当于走了九九八十一难,各种申请程序,对孩子的测试自己对家长的面试。他们可以随便用一个理由对你说sorry。而且家长委员会也是从赞助者中选出。

最后走投无路,还是作者的有钱朋友拖关系帮她儿子申请到了某著名私立学校。

在一切顺利之后,作者的儿子正常的入学了,可以说这样又与那些贵妇们更进一步,因为那里的学生一般都是由妈妈去接送的,上东区严格恪守“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

作者很热情的和邻居或孩子同学的妈妈们打招呼但是她们都对置之不理。她们满脸精致的妆容,全身的名牌,僵硬的神色与作者亲民的打扮格格不入。后来作者开始买名牌化妆来包装自己,但是那些妈妈们也只是多看了她一眼。而她的儿子也没在班里交上朋友。

打破这样局面的是一次家长会,一位在班级家长中地位较高的男性,主动和作者打招呼,作者热情地与他“调情”。随后班里的妈妈们都很热情地与作者主动聊天。而且在以后的邮件邀请中受到回复。但大多数也仅仅限于这种表面的打招呼。

但之后的家长会,那位帮自己打破交际僵局的霸王男再也没找作者调过情,而是找别的妈妈了。

之后的某一天作者的儿子和班里一位同学交上了朋友,周末同学的妈妈邀请作者和儿子去他们家做客,两位妈妈也开始交谈,之后其他的妈妈们慢慢接受了作者,先后邀请他们娘俩做客。此外,孩子的出生月份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自信气质和受欢迎度。

比如同年同班1月份出生的孩子和12月出生的相比,几乎多了一岁6多了一年的身体生长、智力体力的提高、日常技能的获取,人家孩子会走路了你家孩子才刚出生,人家孩子能说会道了你家孩子还在哺乳。因此,较早出生的孩子一般先人一步,更有自信,更有面对一些事情的勇气。

所以在《异类》中,作者研究发现, 美国大多是运动员出生在6月之前, 因为他们很早(大概五岁左右)就会测试学生的运动体能进而进行分组教学。然而,体能较好的无非是身体生长的时间长而已。但是对于孩子,可能就是不一样的人生旅程,这种从小不被认为的体育运动的“优秀”可能会从心里上影响他们一辈子。

有一天作者送完儿子上学之后,在回来的路上,走着,突然被前方四五十米远远而来一个四五十岁的胖女人狠狠地用她跨手边的包撞倒了,两人素未相识,没有情仇,没一句交流。原因是作者手提一个帆布包,而那个女人背的是名牌包。

那些趾高气扬的女人,她们的肩上,或是她们的手上,都有一个美到让人忘了呼吸,不管是做工或染色都无可挑剔、价值连城的包包。

在中国的“包”治百病下,很多女人难逃对包包的购买,铂金包的确代表着一个你想要的物品,然而它真正的本质是诚心盼望,无止境地等待,接着失望,求而不可得,包上的一针一线都是血泪。

同样,作者买了一个爱马仕的铂金包。在买过买铂金包一般要排队等个两三年,就算拖关系也得等个半年,当然,大明星除外。作者的老公在日本出差时给作者买了一个,买后的一周,作者很难相信自己真的拥有了一个铂金包,激动的睡不着觉。

上东区的贵妇妈妈们怎么保持靓丽的身材呢?除了科学营养饮食,当然是健身了。没有好身材怎么穿高级的的服饰当门面?

纽约有两个著名的健身馆品牌,Physique 57和SoulCycle。两个不同的品牌对应的妈咪学员也不同。

SoulCycle以自行车训练为主,这里的学员为人狂野、性急,有的是去发泄情绪,满腹牢骚与运动的激情,充满勇于尝试的精神,而Physique 57则被教条束缚住,不敢冒险,因此运动训练以瑜伽日常减脂练习为主。SoulCycle愿意冒险,勇于展现自我,Physique 57则小心翼翼用没有双酚A的瓶子喝水。

但是二者的贵妇妈妈们有个共同点:开车去, 按时或提前到场,到场后没有前言后语,勾肩搭背,只是听着男教练口令,各练各的,两小时高强度训练无一喊累,有的一天练两场或三场,很少旷课。

作者参加儿子同学妈妈家的一个party,现场没有一个客人是胖的,没有一个是丑的,没有一个是穷的。

你的社会阶层,要看你在活动中出了多少钱,但也要看,你认识现场的谁、你和谁讲话、你坐在哪里、你是谁的客人,或是你的客人是谁。

如果你没在赚钱,你在婚姻里就是弱势,你在世上就是没有势力,没什么好说的。

在party上,男性与女性几乎不说话,而是各玩各的。参加晚宴时,女士们说只有我们女人比较好玩。

男人们说我们喜欢这样分房分桌。

各自带着面具 。

男人把女人当作自己的在外装饰。

性别隔离如同挂在衣物间的名牌服饰,不过是一种“选择”,刚好喜欢那件衣服的设计而已。

看到很多美剧,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社会阶层越高,越性别隔离。女人看起来高傲,其实在她们的团体中,社会地位越低。

How interesting!

那是货真价实的物化女性, 女人是带给他人性欲的“客体”,不是“主体”,自己活起来舒不舒服不重要。

就好比中国古代社会,男宾会客厅和女宾会客厅分开,男人的椅子有扶手,女人的椅子没有扶手,性别隔离越明显,女人的地位越低下。

这一切都是许多位高权重的男性让人乖乖听话的手法,他们靠着这一套,保有自己在社会上与婚姻里最大的优势,只不过外界看起来他们很大方,对老婆很好,让女人过得舒舒服服。

在她们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我们看不到的是她们深深的焦虑,而在焦虑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 妈妈们多通过喝酒、吃药来对抗失眠与抑郁。

在热门餐厅就餐时,作者常看到她们低头吃饭常配酒吞下这些药,而且从中午就开始服用。

作者认识的女人要吃抗焦虑药物才睡得着,她们会在半夜吃药,因为她们会在那时突然惊醒,担心着学校怎么了、钱又怎么了,或老公是不是在外面偷吃。

为什么呢?

穷人有穷人的烦恼,贵妇有贵妇的焦虑。

她们钱多,因而面对事物可选择性也多,可选择性多,范围广,一时决定不了,但又不能太差,更不能随便选。好比当今的我们:今天比昨天又博学了么?买的书看完了吗?是不是又该买书了?淘宝的这件衣服好漂亮,啊,等下,那件更漂亮!到底买哪件?邻居家的小孩又报了一门艺术课,我们家的小孩也得再报一门,不,两门!

而她们呢?在重视荣誉与耻辱的文化里,在一个你不能有橘皮组织、一根头发都不能乱的世界,在你是谁要看你在宴会上捐了多少钱、你家整理得多干净、你的孩子是否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世界,要丢脸太容易了。我们平常人的生活可以有犯错,可以有失败,可以有瑕疵,但她们必须得完美。

但是从 根本来说,她们的焦虑来自作为家庭主妇的不安全感。

她们的人生,以及她们的幸福快乐、她们存在的价值,都得仰赖她们完全无法控制的人和事物。

不管她们有钱花是多么舒服,如果自己和小孩的人生总是被别人(丈夫、丈夫的有钱亲戚)掌控,通常对心理健康来说不是好事,进而导致怨恨、不安全感,以及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与婚姻问题。

在重视荣誉与耻辱的文化,如果女人嫁给地位高的先生,女人会变成地位高的太太。但如果男人有貌美的妻子——脸蛋漂亮,身材姣好,会穿衣服,而且又认识其他重要社会人士的太太,这个男人的社会地位也会因此被巩固,甚至提升。地位高的女人,其权势通常来自父亲或先生。而作为这种男人的妻子,凭着这样的压力,只能更漂亮,更漂亮。

在了解贵妇妈妈们的焦虑之后,促进他们感情的是共有的母性。

在上东区待了几年之后,作者从一个观察者成为一个当地人。

最后升华她们之间情感的是作者怀三胎女儿前两胎儿子)12周后不幸流产,悲伤过度,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很多贵妇妈妈们写邮件或者过来陪着她给她安慰,当她听到其他妈妈们有的怀胎九月孩子夭折,有的刚生下来的双胞胎不幸夭折,朋友的女儿三岁九个月不幸夭折后,内心宽慰很多。从古时候的灵长动物到人类,不变的是那种保护小孩子的母性情怀。当自己或保姆有事时,可以把带孩子到邻居家让他们单独玩一两小时或大半天。此后,即便作者搬离了上东区,那些贵妇们也经常发邮件问候,有的成了特别好的闺蜜。

怀着好奇看完了这本书,这里的五千字是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

在最后不由得想说, 存在即合理,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定有看不到的焦虑与背后的付出。 而你成为怎样,你今天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己的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