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三种思维

第一种思维:直觉思维

我们都知道猴子拿香蕉被电击的著名实验,实验里被电击或被暴打的外力,使得香蕉不能拿,成为猴子们约定俗成的习惯被保存了下来。

为了适于生存,我们头脑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和思维方式,这些规则能快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为,这其实也就是社会规范的起源。但我们很少去探究这些规则背后的逻辑和适用的场景,只是简单的将这些代代相传的固化的思维模式应用到现在高速演变的社会中,以致我们做出一个又一个看似精明的判断,比如,买彩票时,我们肯定会认为5个“5”的中奖概率远小于“34215”的概率,但从统计学角度来说,这些数字的中奖概率一样大。

有一位叫尼赫鲁的教授,在美国的一所大学任职,他精通梵文,订阅了《印度文化》的期刊,每天晚上在家写诗,也喜欢收集佛像。

你觉得这个尼赫赫鲁教授更有可能是个印度文学教授,还是个细胞生物学家。我们的本能反应是他是一个印度文学教授,因为他有着印度文学教授该有的典型特征,但事实上他是一个细胞生物学家的概率会更高。

因为在整个美国,只有100个印度文学教授,却有5万个细胞生物学家,这是基础概率。虽然尼赫鲁教授的特征和印度文学家的特征匹配度高达90%,而和细胞生物学家的特征匹配度只有5%,但把这个匹配率乘以基础概率后,就会发现,尼赫鲁是细胞生物学家的概率是印度文学家概率的2.7倍。这就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忽略基础概率。

这里不是在完全否定直觉思维,我们天然就喜欢用直觉进行思维,且它在一个特定情景形成的思维在当时本身是对的、高效的,如在5000年前的小部落里,看到庞然大物,本能反应是逃跑,而不是先分析这是什么物种,有没有危害。

直觉思维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发生变迁。我们需要摆脱文化和社会影响对我们的直觉思维,要对传统、权威、惯例保持疑问,进行批判性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第二种思维:自我中心思维

这里的“自我中心”并非自私的意思,在心理学指的是,我所看到的一切,也应该是他人看到的一切,我所感受到的一切,也应该是他人所感受到的一切,我的视角,也应该是他人的视界——我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

一起看一个实验:一张卡片,一面是小鸟,一面是卡车,坐在一个2岁小女孩的对面,把画有小鸟的一面对着女孩,她会告诉我们她看到的图片是小鸟,当问她“那我看到的是什么呀?”时,她的回答是“你看到的也是小鸟啊”(虽然很明显我看到的是卡车),但对于女孩来说,她会认为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世界。如果小女孩的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成人,就会形成自闭症,他们的心灵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这个空间永远只有自己这一个视角,他们不能从别人的视角来理解他人的观点、情感,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就是别人的世界,因而不能正常社交,与人沟通。

另外一个实验:穿一件颜色特别奇怪的T恤走在人群里,我们总认为大多数人的目光会注意到自己,而实际上只有不到20%的人注意到自己的衣服——这就是聚光灯效应。

我们当中很少有人是自闭症患者,但为什么还是难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呢?

1.跟我们大脑的进化有关:大脑思维的中枢叫前额叶,”天庭饱满“其实就是前额叶发达,人能进化成智人,大脑体积增加了3倍,增加的这一部分主要是前额叶。这个新进化而成的器官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完备性还有所欠缺,即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我们的思维还是经常带有幼稚的成份。

2.跟我们生活中接受的思想有关,我们心理世界是对客观物理世界忠实的反应,呈镜像关系,而外部的物理世界是一样的,所以认为我们的心理世界也一样。

第三种思维:机械思维

这里最有名的就是被称为皮格马俐翁效应实验,也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具体实验内容省略)。这个实验旨在说明,来自权威的期待会内化成对自我的期待,从而促进期待的实现。这里的权威可以是家庭的长辈、学校的老师、工作中的领导,或其他有声望的人。

我们需要摆脱由文化和社会传承带来的与现代社会脱节的直觉思维、由我们大脑发育进化不完备带来的自我中心思维、能精准描述物理世界,但在心理世界举步维艰的机械思维。

我们行为背后的生理因素

一、基因为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

心理学家在后面的研究中发现,在获取食物时,老鼠更容易学会用爪子按压杠杆,而鸽子更容易学会用嘴,这是因为老鼠先天就习惯用爪子而鸽子则用嘴来获取食物,这是动物先天的反应倾向,人也是这样,有的小孩能很快地掌握音乐,而有的小孩则花了很长时间依然还学不好。

另一个研究,遗传物质完全一样的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智商相似性高达86%,更别人惊讶的是,当同卵双生子生下来的时候,如果被两个家庭独立地抚养,他们智商的相似性也高达72%。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中说道,人类的行为本质上在为基因服务,我们作为个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最多不过100年,但我们的基因通过我们的繁衍,将在地球上永存。人类不过是基因的载体,而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这些基因得到永生,这些观点可能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

虽然现代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已经不再是基因,虽然人类已经开始有了自由意志,但我们的行为、心理已经深深留下了基因的烙印。

二、大脑是心理的生理基础

这里要讲的是心理运行的物质基础是什么,以及心理和大脑的关系。

在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科学家通过一种血腥的方式证明了大脑、而非我们的心脏,是我们心理运行的基础。请求马上要上断头台的人参加实验,在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等他们的头被切下来的时候,科学家会对着他们被切下来的头说一些词,如果说的是名词就眨一下眼睛,如果是动词就眨两下。结果表明在头颅和身体分开之后的30秒内,头都会做出正确的反应。

另外,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跟正常人都有显著的差异,精神上的病就是我们大脑上的病。

还有行神一体,行不乱则神不乱,等都能说明心理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不存在脱离大脑的心理世界。心理学所研究的并非一个抽象的心理,而一个心生一体,行神一体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