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滕细浪”“走泥丸”矛盾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不矛盾.。逶迤,磅礴是客观形象,腾细浪,走泥丸是主观感受,这是一种反衬手法

因为把五岭山的蜿蜒曲折比喻成细浪在翻腾,把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在滚动,可以体现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所以并不矛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9
诗人运用矛盾的事物表达了乐观主义的革命精神,实则不矛盾。
五岭虽然“逶迤”,但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像细浪一样翻腾;乌蒙虽然“磅礴”,但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像泥丸一样迈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25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在英雄红军的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不过是一道道细小波浪在翻滚;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只是几颗滚动着的小小泥球。此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极言山之绵亘高大,这是客观的山,真实的山,可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于是在红军眼中,这些山犹如“腾细浪”“走泥丸”那样渺小,微不足道。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充分而直接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明暗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第3个回答  2020-09-27

不矛盾。 

原因:在红军的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不过是一道道细小波浪在翻滚;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只是几颗滚动着的小小泥球。此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极言山之绵亘高大,这是客观的山,真实的山,可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于是在红军眼中,这些山犹如“腾细浪”“走泥丸”那样渺小,微不足道。

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充分而直接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明暗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彭德怀、林彪率陕甘支队第一纵队于拂晓出发,一举攻占了通渭县城,歼敌300余人。毛泽东演讲时说:“我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诗,现在朗诵给大家听听,不知行不行?”接着,他用节奏鲜明、韵味十足的湖南腔,朗诵了《七律·长征》。

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写山是明线,明暗结合,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写红军是暗线,乌蒙磅礴走泥丸、“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