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八十四的来历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民间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年岁算的。孔子活了73岁,而孟子则活了84岁。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周岁为七十二岁,虚岁是七十三岁;孟子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死于公元前二八九年,周岁是八十三岁,虚岁是八十四岁。

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

扩展资料: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

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事实上,古今中外也确实有不少人是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见,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体育锻炼的加强,人类寿命将不断增长是无疑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七十三、八十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2

关于“七十三、八十四”的俗语,据说和儒家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关。而这两位大儒,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孔子和孟子。孔子,公元前551年生、公元前479年死,终年七十有三;孟子,公元前372年生、公元前289年死,终年八十有四。也就是说古代儒家的两位圣人分别活了73岁和84岁。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始于春秋,发展于秦,至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跃成为封建帝王统治世人思想领域的重要工具。从此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因此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孔圣”和“亚圣”。因此孔子和孟子不仅在封建帝王眼中是开宗立派的圣人,在老百姓心中的文化地位更是毋庸置疑的。

加之古人生活水平低下,医疗水平有限,因此寿命普遍很短。正常人在和平年代,能有50岁的寿命,就算物质较富裕的盛世了。如果赶上战争年代,人的寿命自然无法保证。因此民间也就有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俗语,也即能活到70岁的人自古就很稀少。

古人活到70岁已经是古来稀了,既然两位圣人都没有活过73岁、84岁,我们这些普通的百姓更不要痴心妄想了。或许这才是民间“七十三、八十四”所要表达的意思。

中国的许多地方有这样的风俗,如果家中老人正好赶上这个年龄,在老人生日那天,作为儿女的要为老人买鲤鱼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鲤鱼善跳,老人吃了儿女们买的鲤鱼,就可以跳过这道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9
民间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年岁算的。孔子活了73岁,而孟子则活了84岁。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第3个回答  2021-05-29
民间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年岁算的。孔子活了73岁,而孟子则活了84岁。
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连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孔子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周岁为七十二岁,虚岁是七十三岁;孟子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死于公元前二八九年,周岁是八十三岁,虚岁是八十四岁。
因为古代人的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细胞分裂的次数推算人的寿命,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在100岁以上。还有生物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相当于它们性成熟期的8-10倍。
如果人类的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最高寿命应是112-150岁。事实上,古今中外也确实有不少人是活到百岁以上的,可见,健康长寿是完全可能的。
人虽不能万寿无疆,但只要心情愉快,饮食有节,劳逸适度,起居有常,有病及早就医,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调养推迟衰老,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体育锻炼的加强,人类寿命将不断增长是无疑的。
第4个回答  2021-05-29
人大约都企盼长寿,又深感寿夭不齐,而人对之似乎无可奈何。旧时,人们认为某些年龄数生死攸关,是不吉之年,是人生的一个危险关口,称之为“寿关”。比如:

七十三,孔子关。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自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称之为“至圣”,千年以来成为定评。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鲁国(今山东南部),(其祖先是商朝后裔,周朝取代商朝后被封于宋国,后迁居鲁国。)孔子曾担任鲁国大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于公元前479年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八十四,孟子关。孟子出生于战国时代的邹国(今山东南部),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学习儒家经典,后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也曾周游列国,是儒家的“亚圣”。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享年八十四岁。

其它的“寿关”还有:

二十三,罗成关。《隋唐演义》中的“冷面寒枪俏罗成”,位列第七条好汉,是北平王罗艺之子,也是后来成为门神的秦琼的中表兄弟,可惜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三岁。

三十三,韩信关。点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与萧何、张良号称“汉初三杰”,世人目之为兵仙、战神,生于约公元前228年,卒于公元前196年,终年三十三岁。

旧时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喊你商量事”。在对生命的忧惧之中,人们又发明了破除“寿关”的方法,一般是先向阎王献一道祈求添寿的表文,然后亲自焚化,还要把一些钱谷抛洒到外面的路上。

还有一些如“明九”之类的寿关。旧时人们以为十有“到头了”、“到顶了”的意思,所以在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等年龄数关口,往往要系红腰带、穿红内衣,以便驱魔镇邪、顺利过关。



长寿,是人类共同的梦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也在稳步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6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43.35岁,1970年为58.68岁,1980年为66.52岁,1990年为69.03岁,2000年为71.73岁,2010年为75.01岁,2015年为75.99岁。据研究,到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其中男性人均76.28岁,女性人均82.12岁。

谨祝诸位健康长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