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2.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
3.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
4.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
从三方面为您提供建议:
1.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刚上小学,必然不同幼儿园,因为孩子要接受较正规的学习了。所以要告诉孩子上课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等。让孩子拥有积极良好的学习上课习惯。每天在家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认真作业。
2.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刚上小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的。建议采取鼓励、奖励的培养法。
3.注意培养孩子的品行。刚上小学,孩子的品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礼貌用于,言行举止等都很重要,因为孩子是在一个正规的集体中学习生活。必须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等。好了,需注意的很多的,孩子教育不是朝夕之事,做家长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身为教。
小学一年级新生在9月份已经入学,今天要分享的是,小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需要做什么工作?这些工作也许挑战更大呢。
小学新生注意什么
一、让孩子复述今天老师教了什么
六岁的娃娃,记忆力并不差,只是还没有养成有意注意的习惯,一些该记住的东西,他们往往疏忽不用心记。于是,一些好心的家长想方设法“帮助”孩子了:
有的家长在孩子放学后又找老师,请老师再说说今天讲课的重点;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孩子同学家去打听,“今天讲了什么?”“留什么作业啦?”家长千忙万忙,用心良苦,但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谁是学习的主人?是孩子而不是家长。
如果在孩子刚一入学,我们就像上述家长那样做,那么,不用多少天,孩子就从学习主人位置上“谦让”下来了,形成:“好爸爸,好妈妈,我还小,什么都记不住,请你们事事多替我用心记住吧”的依赖思想。
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后患无穷。孩子在今后学习上的“主人”地位,将久久难以形成。
纠正的方法是,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每天放学以后都要让复述一下,今天,老师都讲了什么。
时间,应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比如,当孩子放学刚刚进家,或者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以后,或者晚饭后,或者在孩子临睡洗漱前。家长专心地,静静地听孩子一一道来。这是,家长不要做其他事,更不要看电视,如果孩子叙述中意识说不清事情的原委,家长务必不要着急,不要批评孩子,可以边听边给孩子以提示和引导,并尽力鼓励他:讲的好极了,爸爸妈妈真爱听……
如此,不用多长时间,就会促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还能有助于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新生放学后
二、让孩子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目前,一年级学生的作业基本上在学校完成,家庭作业只是30分钟左右的习题、字词等练习。
许多极负责任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前总要给他念叨班上;孩子水榭是,在一旁比孩子还费劲;孩子写完作业,家长还要充当“质量检查员“。这样做家长就成了孩子完成作业的”双拐“。得了”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走起路来总要双拐支撑,否则寸步难行。反而是害了孩子。
家长不要怕孩子开始写作业不工整,不要怕他的作业出差错,不要怕他得几个低分。初学走路,有几步蹒跚,甚至跌几跤,都是难免的。
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家长要配合限定一段时间。而且在作业过程中不要打扰孩子。可以先把水和水果吃完,再开始作业。孩子写作业要求吃一气呵成,否则容易养成磨蹭拖拉的习惯。如果作业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孩子把作业当成沉重负担。
三、审视并提高家庭的学习环境
如果家里有小学生,以前家庭中的某些习惯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吃饭后就打麻将,看电视时间过长,家里总是过于热闹,或者家长只爱谈论吃喝玩乐,这些习惯和行为都要进行调整或改变。
家里要有孩子的专属区域,配上小书桌,适宜的座椅,小书架,小台灯,有相对安静的空间,和比较适宜的学习氛围。
让我们把“娃娃当老师“的游戏引进家里来吧!在这个课堂上,孩子就是老师,爸爸妈妈是诚心诚意的学生。就从汉语拼音开始,家长认真学,小老师认真教,也促进孩子在学校更加认真听讲呢。
孩子放学后
四、向老师介绍情况
开学后,待一切工作走上了正轨,老师对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可以找个比较充裕的时间向老师做个全面的自我介绍。
有的家长对深入介绍有顾虑,比如孩子的某些隐疾,家庭的难言之隐。其实这些内容,可以让老师更充分的了解学生,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更全面。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老师的亲切感和尊敬感。家长一定要信任和敬重老师。只有基本的信任才能让家校教育统一。
五、和孩子一起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上学后,老师很快就会带领他们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和规范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依据。因为它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话是不应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在对人对事上,哪种态度是对的,哪种态度是不对的等等。这使得学生的言谈举止,都有了文明的准则。
因为一年级孩子识字很少,家长可以边读边讲,帮助他们理解和记住各条内容。同时告诉孩子,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小学生就要按国家规定的守则去做,要注意守纪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和孩子一起去实践守则的内容和规范的要求。
六、教育孩子“合群”
孩子合群具体表现为豁达大度、同情、谅解、宽容、互助等品质。不合群通常表现为自私、孤独、心胸狭窄等。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小伙伴的相互交往是培养孩子“合群”的一条及其重要的途径,应“以儿童教育儿童”。放学后,不要把孩子关在房子里,要让他们走出家门,到小伙伴中间去。还有注意家庭的“开放”,请邻居的小朋友、学校中的小伙伴到家中来,不要因为怕乱,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别的孩子拒之门外。
9月1日,将是孩子们永远难忘的一天。开学这一天,家中不管有多忙,应该挤出时间送孩子到学校去。请鼓励你的孩子说:“相信你,一定能做个好学生!”
自信才能有勇气,自信才能有力量,让孩子充满自信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送去的,不再是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而是学校里的小学生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长有责任多用心思,使孩子在求学和做人的漫漫长途上,有一个好的开始!
觉得有用的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