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假名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日本古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假名。“假”即“借”,“名”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这样,一篇文章中并用真名、假名,显得非常混乱。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汉字很多,加上汉字笔划多,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后来就把假名逐渐简化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即现在的“假名”。

假名是由汉字演变来的,所以写法和汉字的书写要领大致相同,即笔顺一般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平假名象写汉字的草体字那样,有轻有重,有连笔。片假名是楷体。

日语的假名(仮名かな)其实相当于英语中的字母,假名分成的“平假名(平仮名ひらがな)”和“片假名(片仮名かたかな)”又相当与英语中的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具有相同的读音,只是书写方法不同。

平假名是由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来的。在书写的时候与汉字的书写笔画有相似之处。例:ぁ→安

片假名是由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演变而来的。例:ィ→伊

此外,还有罗马字拼写假名,叫“罗马字拼音”。

平假名多用于书写本土语言,而片假名多用在书写外来语和一些特殊的字符,就像大家最熟悉的:
CONAN→コナン(笑~~~~)罗马字拼音一般用于拍发电报,书写商标、名片,以及缩写外来语词汇等,使用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日语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共有142个,包括清音、浊音、半浊音和拨音。把清音按发音规律排成十行,每行五个假名,最末排上一个拔音“ん”,这样排成的表叫“五十音图”或“五十音表”。

五十音图中,竖排的叫行,横排的叫段,共十行,五段。每行每段都以一个假名命名。如あいうえお叫あ行、かきくけこ叫か行、あ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叫あ段、いきしちにひみいりい叫い段,其他类推。拔音“ん”独立于行、段之外。

日语词典均按五十音图顺序排列,日语动词词尾也按五十音图的行、段变化,因此必须按行按段背熟五十音图。

日语只有あ、い、う、え、お五个元音,其它各行有假名,大部分由辅音K、S、T、N、H、M、Y、R、W、G、Z、D、B、P和五个元音拼成。因此,准确地发好五个元音,非常重要。

や、ゆ、よ、わ是复元音。や、ゆ、よ是元音“い”分别和元音あ、う、お复合而成。わ是元音“う”和“あ”复合而成的。

假名是音节字母,除拔音“ん”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外,每个假名代表一个音节。 (相信大家在《月亮·星星·太阳的秘密》中就知道了)

か、さ、た、は各行假名,都有相对的浊音。は行还有半浊音。浊音和半浊音共有五行二十五个假名。浊音在假名的右上方用浊音符号“””表示。阗浊音在假名的右上方用阗浊音的符号“。”表示。浊音中ぢ和じ,づ和ず同音,所以实际上只有二十三个音。现代日语只有七十一个假名,六十八个音。

鼻浊音 が行假名出现在单词的中间或末尾时,应带点鼻音,读做 nga ngi ngu nge ngo .这种读法叫鼻浊音。

元音的无声化 和元音“I、u”拼成的假名,如:き、し、ち、ひ、ぴ、く、す、つ、ふ、ぷ、等,后面遇到辅音为p、t、ts、k、h的假名时,则把“I、u”读的很轻,或者不发出声来。这种现象叫元音的无声化。

拔音 “ん”是有声鼻音,是辅助音,不能单独使用,只能附在其它假名的后面,共同构成一个音节。

长音 把一个假名的元音拉长一拍发音叫长音。标记的方法是:あ段假名后加あ,い段假名后加い,う段假名后加う,え段假名后加い或え,お段假名后加う或お。外来语一律用长音符号“-”表示。罗马字在字母上用“∧”或“-”符号表示。

促音 发音的时候,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堵住气流,形成一个短促的顿挫,然后再使气流急冲而出。这种音叫促音。促音只能在か、さ、た、ぱ四行假名的前面,用小字的“つ”来表示。“つ”不发音,只作为促音符号。

拗音和拗长音 い段假名和复元音や、ゆ、よ拼成的音叫拗音。表示拗音的や、ゆ、よ要写得小而靠右(横写要靠下侧)。拗音虽有两个假名,但要读成一音节, 共占一拍时间。拗音共有三十六个,因其中有三个对发音相同,实际上只有三十三个音。

把拗音拉长一拍,叫做拗长音。や拗音的长音以“あ”表示,ゆ拗音和よ拗音的长音以う表示。

拗促音 在拗音之后再接促音时,则构成拗促音。

拔音 在拗音之后再接拔音时,则构成拗拔音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42530.html?fr=qrl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4
假名是借用音近的汉字来拼写日语词汇的拼音文字。最早成形的假名是万叶假名,就是一些音近的汉字,后来的这些汉字的笔画越来越简化才形成现在的平假名、片假名,其中平假名是像汉字草书那样简化笔顺而来,片假名是取常用汉字的偏旁部首而来。万叶假名现在基本淘汰,只有佛经和人名里才见得到,比如很多女孩子常常按照会把好听的外文名按日文读音译成汉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比如Rina就会写成丽奈、理奈、里菜,Mari写成麻里等等,这就是一种万叶假名。

另外还有变体假名,在平假名形成的初期,当时政府还没有指定相应的规范,因此每个音位可以用很多个音近汉字表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才统一了假名的字形,那些被淘汰的字形就被称为变体假名。比如no这个读音可以用“乃”字或“能”字表示,而后来的の取的是“乃”的字形,于是草书的“能”就成了变体假名。现在一些传统风格的餐馆、店铺还会使用变体假名作为招牌,来显示店面的古朴。

其实中国也有假名,就是佛经里面的那些译音汉字,像什么“唵嘛呢叭咪吽”这种,日语的假名最早也是起源于这些中国传来的佛经。
第2个回答  2021-10-22
学习过日语的人都知道,初学时会遇到日语片假名,那么日语中片假名到底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解答一下什么是片假名以及片假名的由来,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一、日语片假名是什么?
  片假名是日文的一种,于明治时期才统一确定下来。它主要表示强调语气,一般用于外来语、拟声语等等。
  二、日语片假名的由来
  片假名(カタカナ,Katakana),是日语中表音符号(音节文字)的一种。与平假名,万叶假名一起合称假名。“片假名”三个字可以用片假名表示为“カタカナ”。片假名从中国汉字的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平安时代的初期为了训读汉字而发明。现在的片假名字形是在明治时代日本政府以编定五十音而确定下来,在这之前一个发音往往有多个片假名对应存在。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的重要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如果自己的学习网络不好的,那基本就是怕大腿想问题,所以学日语一定要找一个好的氛围这个輑就很不错,先搜索712,在加上五七六,最后还有三个数字是482,这样你就可以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里面有教程资料大家可以领取
  主要用于以下的情况使用:
  1、 外来语、外国人(包括日裔人士)的人名、外国的地名等专有名词。
  2、拟声语、拟态语。
  3、生物、矿物的日文名(日本政府曾建议学术方面的动植物学名,应以片假名来表示,但个人使用习惯不在规范之列)。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正式文书(与汉字并用)。
  5、1988年8月以前的电报、不支持双字节的电脑系统中(使用半角片假名)。
  6、行文中对某词(可以是汉语词或原本用平假名书写的词)表示强调时。
  片假名一览:
  ア カ サ タ ナ ハ マ ヤ ラ ヮ
  イ キ シ チ ニ ヒ ミ リ
  ウ ク ス ツ ヌ フ ム ュ ル
  エ ヶ セ テ ネ ヘ メ レ ン
  オ コ ソ ト ノ ホ モ ョ ロ ヲ
第3个回答  2019-09-18
汉字刚刚传入日本的时候,所有的日语均用汉字来书写,当时的日语文字系统和今天的汉语文字系统一样是单一的。不过,日语的文字系统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状态。假名的产生传说有二。1)根据日本传说假名是空海法师受到梵文字母拼写原理的启发而发明的。2)大约在公元5世纪,日本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节文字--假名(Kana)
第4个回答  2007-07-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