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怎么考教师资格证

马上9月分开学了,我是今年马上上大四的学生,今年是2011年。是在学校考还是在外面社会报考,学校考怎么考?我想知道具体的学习报班时间,什么时候考试,什么时候知道成绩,什么时候下证。麻烦各位帮帮忙!还有就是普通话资格证跟这个教师资格证有什么关系?什么时间考?

具体报名流程如下:

①登录

考生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ntce.neea.edu.cn),查看本省报名公告,按照导航页面指引进入本省报名入口。

②注册

考生须认真阅读、充分了解本省报考要求后方可进行。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居民身份证号码、姓名、手机号码、登录密码等信息,并在网站认真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电子版),确认承诺方可进行后续操作。

③填报个人信息

考生本人须如实填写户籍或人事关系所在地、是否在校生、毕业学校、最高学历等信息,并按照格式要求上传证件照(免冠、正面、彩色、白底,JPG/JPEG格式,不大于200K)。

④填报报考信息

考生按照本省公告要求选择考试类别、考区、科目(所报科目须一次性勾选,一经审核通过,将无法增加或更改)。提交信息后,考生报考状态变更为“待审核”。考生报考有关信息在审核前均可以自行修改。

⑤接受审核

各省考务工作人员将在规定期限内对考生报考信息进行审核,考生是否需要到现场见各省报名公告要求。审核通过的考生状态变更为“待支付”。未通过审核的考生,可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修改报名有关信息,重新提交报考信息,重新接受审核。

⑥网上缴费

除浙江省外,各省考生均可通过网上缴纳考试费。完成缴费考生的状态变更为“报名成功(已缴费)”,完成报名。通过审核,但逾期未缴费考生,报名无效。

扩展资料

报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

原则上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并应符合本省确定并公布的学历要求。

应届在校生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所有科目采用纸笔考试。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环节,完成面试。

第一条 为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符合《教师法》规定学历的中国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具备教师资格。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包括县级,下同)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权限负责本地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实施工作。

第五条 依法受理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第六条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第七条 中国公民依照本办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对于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第八条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体测试办法和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二)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少数方言复杂地区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标准;使用汉语和当地民族语言教学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普通话水平,由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标准。

(三)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第九条 高等学校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者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只需具备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三)项规定的条件。

参考资料

报名流程 - 中国教育考试网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 中国教育考试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5
在校大学生的专业如果是师范类的,不必自己操心,学校会结合平常教学和实习统一组织考证。
如果你的专业是非师范类的,想得到教师资格证,就要参加社会上的“两学”考试、普通话测试和教学能力测评。
如果考前报培训班,那就省事多了,教材、复习资料、考试报名、打印准考证、查询成绩等都由他们负责,但你得掏钱,每门课大致在400左右。这样的班一般城市的师范院校都有,你可以留心网上查询。
如果想通过自学过关,就要密切关注所在城市教育局的官方网站,那里会发布考试报名的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公告。
普通话测试与两学考试是分开报名的,也不一块考试。
第2个回答  2017-06-24
在校生仅限毕业年级学生报考,报考时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一、户口要求
户籍或人事档案必须在当地方可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
二、报考条件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4)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5)在校生仅限毕业年级生报考,报考时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三、报考流程
1、考取相应证件:
(1)考普通话证(语文老师要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科目要二级乙等以上) 成绩无限期保留、全国通用。一年可以考两次,上半年是约3月报名,约5月考试。下半年是约9月报名,约12月考试。
(2)考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对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全面辅导,通常是在下半年10月份举办,考试通常在2月底和 3月初,不同的省份地区考试时间有变化,单科成绩有效期也不同,一般是两年,两学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一般为三年。(中小学所考的内容相同,幼儿则考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发展概论).
2、提出申请:
(1)申请人向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二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六证:身份证原件和影印件、学历证书原件和影印件、户籍证明、体检合格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影印件、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成绩证明。
(2)申请各类教师资格对应的认定机构分别为:
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者,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
申请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向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
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部分经国家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文委托,可以认定本校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该类高校拟聘人员可直接向本校提出认定申请。
3、得到通知: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在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起30个法定工作日之内,做出是否通过认定的意见并通知申请人。可通过网上查询或者电话询问。
4、初步审查: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无误后,将通知申请人面试、试讲的具体时间。
5、基本素质、能力考察:
除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外,其他申请人需参加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专家审查委员举办的面试和试讲,接受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四、考试科目
1、申请高等(包括大学、大专、高职)学校教师资格人员:高等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高等教育方法概论
2、申请非高等(包括高中、中专、中职、初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教育方法概论。
第3个回答  2011-04-11
首先我们这里是天津,下面我来说说这里的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技能,普通话
我们这里没毕业的能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因为这两门成绩的有效期是3年。每年两次考试
教师技能的有效期是一年,每年一次考试,所以这个要到大四才能考的。这个考完了刚好到提出申请的时间
普通话就想什么时候考都行
然后等到你毕业时,拿着这几门考试的合格证和毕业证,参加当地指定医院的体检,就可以向当地教育局申请教师资格证了。

然后再说考老师吧。我们这里是每个区的教育局分开招,一般有户口限制,有的也有专业限制,要看具体的通告,然后就是笔试和面试。如果都通过的话那就被录取了,铁饭碗啊…………
实习期一年
还有私立学校没什么保障,我建议你还是努力的考一下教育编制内,进公立学校。
还有教师资格证你报初中的,就能教初中

我的经验,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呵呵
第4个回答  2019-11-13

可以报考,不限制在校和不在校的。

在校师范生首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时间调整为本专科生毕业前的第三学期。高校非师范专业在校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时间不变,仍为毕业班。

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含全省统一计划招收的初中起点2009年-2011年入学的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

试点工作启动后,即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含“专升本”师范生、全日制教育硕士),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须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已取得《浙江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者,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仍可按原教师资格认定渠道和办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