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王唱词

如题所述

“红脸王” 最初是豫东观众对唐玉成先生的专有称呼,已经逐渐被人们接受。 后来,唐玉成的弟子杨启超因在同辈弟子中表现突出,被人们称为“小红脸王”(以区别于“老红脸王”)。20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古装戏,刘忠河及其红脸剧目走红。八十年代中期,音像公司出版了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等人的录音录像,发行了命名为《豫剧八大红脸》的6碟装VCD。从此便有了比较流行的“豫剧八大红脸”的说法。 逐渐地,又把“豫剧八大红脸”的称呼,演变成了“豫剧八大红脸王”的称谓。八大红脸王源于唱片公司所录制的影碟唱腔专辑,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 。

唐玉成(1895-1973),男,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著名豫剧大师,原名子信,誉名“红脸王”,豫剧“麒麟童”。唐玉成是豫东红脸唐门流派创始人 ,豫东调最有代表性的须生演员,师从况凤仙,1920年后拜师冯垛,赐名玉成,他虚心学习冯垛的演唱技巧,技艺提高,名声大震。其扮相壮美,表演细腻洒脱,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情态,唱腔不同一般,别具风采。

演唱多是真假嗓结合,刚柔相济,浑厚朴实,耐人寻味。特别擅长运用偷字、嵌字、闪板及哀颤(寒颤)等巧妙唱法,使人听起来既感到粗犷豪放,又别具风采。”河南红脸在豫东,豫东红脸出唐门。自唐玉成以其独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创立红脸一派以来,红脸广为戏迷津津乐道。其所创立"唐门“红脸流派对后来豫剧老生流派及豫东红脸影响颇深使唐派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代表剧目:《火烧纪信》、《串龙珠》、《阳河堂》、《白玉杯》、《晋阳宫》、《闯幽州》、《泗水王》、《刘公案》、《取成都》、《回西岐》、《扒墓》、《江东桥》、《碰碑》、《地塘板》、《黄鹤楼》、《临潼山》、《刀劈三关》、《卧龙奔丧》、《将相和》、《千秋灯》、《七星灯》、《白马关》、《黄飞虎》等。1949年,他参加了虞城县人民剧团,还先后演出过现代戏《小女婿》、《王贵与李香香》、《白毛女》、《传枪》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