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

如题所述

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联系;

4、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5、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

扩展资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和发展:

这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

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周恩来指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

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的非殖民文化运动中,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勃发展,新生的国家渴望建立平等的国际关系。

中国、印度、缅甸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

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并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同年6月底,周周恩来利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他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发表了著名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宣言提出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包括了这五项原则的全部内容。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的14个国家,提出了我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特别联大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都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1

1、多国建交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正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参加日内瓦会议

美国代表极力阻挠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在朝鲜问题上未能达成任何协议。但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由于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二战后,一大批亚洲国家摆脱了长期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政治独立。如中朝人民抗美战争和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爆发了反帝武装斗争,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国家的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展开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黑暗的非洲大陆出现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倡导的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建立友好、团结和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万隆精神”,在会议结束后日益深入人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背景:

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外交的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在1949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势判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建国的第一年,与苏联、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作用:为恢复 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2)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
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建国初期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联系;
  ④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⑤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
第4个回答  2019-12-23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
关系;
2、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联系;
4、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5、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越南问题
的和平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