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为何都变得自私冷漠,金钱为上,没有上代人那些优秀品质,是生活所迫还是教育失败

如题所述

现在人为何都变得自私冷漠?金钱为上没有上代人那些优秀品质是生活所迫,还是教育失败?
我觉得两方面都有一些吧,因为现代的人为何变得自私冷漠?因为多是为了生活啊,生活压力大,你不自私不行啊,那你为了生活,你要是不自私就无法生存了,现在这个社会都是尔虞我诈的,所以就会让人变得自私冷漠,有些看到摔倒在地的老人都不敢去扶,是什么原因?因为有很多碰瓷的,现代人都怕了,怕自己撞上那种也就变得冷漠了。
有很多变的自私冷漠的人,都是被生活所迫,为了生活,他不能不这样啊,他不自私冷漠,他怎么生活?有些根本就无法生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4
人的思维方式受到社大环境的影响,变得有些自私自利了
第2个回答  2016-05-24
社会大环境
第3个回答  2020-12-16
当今时代我们感到人们越来越冷漠,那些见死不救、事不关己人越来越多,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们认为这个时代是道德大滑坡的时代。
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看到那些扶起地上摔倒老人反被讹钱的事件,被讹的人倾家荡产去赔钱;医生救死扶伤,反而被砍,断送职业生涯;资助贫困生念大学,学生不仅没有回报反而认为理所应当。
因为这样的“榜样效应”,在听闻这些报道之后,原本很多热心肠的人都不敢再做好事了。
好心未必有好报,即使他们想要帮助别人,也畏惧所承受的后果,所以宁可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冷漠。

本能的保护机制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每个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共同组成。
所谓“本我”是遵守着快乐原则,是我们内心最强大的动力,它包含着我们最原始的欲望,最真实的想法,一切以追寻快乐为基本。
而“自我”则是遵循现实原则,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学习生存法则与社会契约,在自我的指导下,我们必须做出合乎情理的选择。
“超我”则遵循道德原则,它控制着我们在道德和良心下该怎么做。
自我就像是一架马车,平衡着本我和超我。
本我具有先天性,在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本能的选择是第一位的,但又会因为现实原因权衡利弊。

那些在生活中,本我过于强大的人常常不被社会接纳,因为他们更多从自己角度出发。
而那些超我能力强的人,在面临冲突时,往往会选择道德与良心这部分。
由于物质精神发展的不满足,我国很多人都在被本我支配着。面临现实,即使我们想要救死扶伤,但依旧害怕被讹,所以选择明哲保身。
社会的巨大改变
由于经济的进步,社会结构也发生剧烈的变化。
上世纪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在瓦解,在这个世界,利益的选择常处于第一位,所以人际情感会越来越淡漠。
以前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而现在邻居之间都被厚厚的门与防护栏相隔开来,即使成为邻居多年,我们也对彼此几乎不了解。

有社会学家曾感叹,现在的社会被陌生充斥着,我们都生活在陌生人之中,人与人之间互不了解。
我们缺乏对社会的认同感,社会带给我们的更多是压力、无奈,房贷让太多人苦不堪言。在此情况下,传统人文关怀精神丢失,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我们不得不理性思考,抛弃感性的一面。
为了谋取利益、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我们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彼此都互相不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更加冷漠,只剩下猜忌与怀疑。
冷漠会传染
有社会心理学家调研后发现,他人的冷漠行为会对自己产生影响。
旁观者效应就是如此,当面临危急事件时人越多,责任越分散。

例如一位老人倒地,当前面的人路过,只是选择袖手旁观,那么后面的人大概率会照样模仿。但如果只有你一人在场,你很有可能会去救助他。
道德与法律不同,道德更多的是靠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来约束他人的行为,如果人与人之间有着充足的信任,道德对我们的影响便更大。
曾经有这样一项心理学实验:将一群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与假扮的癫痫病患者共处一室。其中一部分的人一对一的方式,而另外一部分的人以四对一的方式。那些假扮癫痫患者的人假装发病。
在一对一的组里,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去寻求他人帮助;而那些四对一的组里,仅仅有百分之三十一的人寻求他人帮助。
旁观者效应再次起到了充分的作用。

当一个人面临危机的时候,他的责任感强于一群人共同面对。
所以如果有小组共同任务,效率可能比个体完成任务更低。
对于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道德冷漠的现象,我们应该不只看表象,更要看背后的实质。
每个人的经历造就了现在,所以生活中我们旁边出现所谓道德有问题的人,我们并不能只用“没素质、没有同情心、不善良”来概括他们,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苦衷。
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可以在道德方面做得更好,我们也可以成为他人的榜样。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建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