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八景的八景名称

如题所述

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早已惊服了文人墨客善感的心;远从清代起,便流传着所谓“日月潭八景”的形容,包括:潭中浮屿、潭口九曲、万点渔火、独木番舟、水社朝霞、荷叶重钱、(“重钱”指菱角)、番家杵声、山水拱秀等。
太鲁阁峡被选列为台湾八景之冠;一九三七年更被指定为“次高·太鲁阁国立公园”。峭壁危崖、峡谷清流、献崿林木的胜景,是得其黎溪(今立雾溪)大峡谷的总称。
别格一 新高山
“五岳游归不看山,莫将斯语藐台湾;诸罗自有新高在,仰止虽殷未易攀。”嘉义诗人余塘(号莲坊)的此一诗作,似可做为新高山(玉山)伟峻雄奇的佐证;而“高不可攀”也正是新高山被 日本人“神格”化,成为八景之外“灵山”的主因。 台湾神社坐落在台北市北方剑潭山半腰,俯瞰基隆河;起造于一八九九年四月,一九零一年十月完工;占地广达八万坪。神社奉礼日本神祇和乙未侵台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灵位,是日据时期全台最宏伟华丽的神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3
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积7.73平方公里,湖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岛名珠仔屿,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一年四季,晨昏景色各有不同。七月平均气温不高於摄氏二十二度,一月不低于摄氏十五度,夏季清爽宜人,为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阿里山 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东面靠近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 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在晴天的破晓时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观赏云海,确是赏心乐事。游人但见云海茫茫,瞬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 基隆旭冈 旭冈即今旭丘山,为清末大沙湾炮台湾所在。除“旭冈观日”外,基隆其他山海胜景亦颇可观,邑绅许梓桑曾选出基隆八景:鸡山骤雨、狮岭匝云、鲂顶瀑布、鲎鱼凝烟、仙洞听涛、社寮晓日、海门澄清、代峰耸翠。 淡水 小镇灯火、下弦之月、飘摇风帆,加上粼粼波光,淡水风光,其实何止于此!红毛古城、炮台遗址、洋楼教堂、海滨浴场等等,也都是淡水名列八景不可或缺的名胜和古迹。 八仙山 八仙山海拔2366公尺,为雪山山脉白姑山系,由于山中林木资源丰富,与太平山、阿里山并列台湾三大林场,并曾入选台湾八景。 翠绿苍劲的林木是此地最大观光资源,清莹碧绿的十文溪、佳保溪贯穿园区,为园区增添了几许山高水长的灵气。园区规划有三条森林浴步道,以八仙山庄停车场为起点,一条穿越林间小路通至佳宝台,这里为一河阶地形,。循线造访台湾八景入选纪念碑、神社遗址、静海寺,昔日繁华依稀可见。沿途还有一大片幽深的竹林、肖楠巨木,八仙山的登山口也位于此。山顶的展望非常好,但来回约需8小时,游客需事先衡量时间及体力。 另两条则循溪而行,为清爽的亲水步道。佳保溪与十文溪被列为台湾两大名泉,水质略呈青色,清澈无比,上行的一条可一路前抵两溪合流点,下行的一条则通往水坝区,溪水从水坝落下,形成一道宽幕,虽非天然形成,却比许多瀑布壮观。八仙山是极佳的赏鸟点,区内的鸟类约有60种。 寿山 寿山,海拔仅三百多公尺,矗立于高雄港口,登山可俯瞰高雄全市;山巅有台湾猕猴憩息,赖雨岩有《寿山观海》之诗:“振衣绝顶兴悠哉,帆影波光眼底来;偶听猿声喧洞窟,忽看蜃气幻楼台。” 鹅蛮鼻 鹅銮鼻位于台湾岛南部尖端,岬角约长五公里,宽一公里半至二公里半不等,最高点海拔一百二十二公尺,属珊瑚礁台地,旧称南岬。「鹅銮」是当地排湾族部落士语的音译,原意为“帆”。 太鲁阁峡 台湾省最著名的峡谷和北地风景区。位于花莲县境,台湾岛中部横贯公路(省第 8号干线)所经。为中央山脉北段东坡立雾溪(旧名达基利溪)中、上游峡谷地带总称。自上源合欢垭口以下,至河口附近崇德村太鲁阁社,全长依中部横贯公路长度计算,约78公里。合欢垭口海拔2565米,为立雾溪与浊水溪分水岭,亦为公路东西两段分界。沿立雾河谷东下,所经皆为高山族、泰雅族群、东赛德克族村社分布区。1960年公路开通后,自上源到出山口,利用沿线峡谷、陡崖、大理石山洞、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物作为各风景游览点,并建设桥梁、寺庙、亭塔、旅舍、新村等吸引游客。立雾溪流域为变质岩地层分布区,有片麻岩、绿色片岩、黑色片岩、矽质片岩、板岩、大理岩等,以大理岩分布区形成的峡谷地貌最为壮观,天祥(旧名塔比多)以下马太斡社附近的大断崖可为代表。因主流深刻下切而形成的大理岩峭壁,摩天耸立,角度有大至80°~90°,相对高差近千米。但因东台湾时有强烈地震,致使峡谷崖壁发生大规模崩塌,流水被阻塞成湖。1951年花莲大地震,立雾溪大断崖下曾形成天然坝高达73米,所成的堰塞湖至翌年4月因坝决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