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就是你我他的说法,古文中的,越全越好!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常用“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

扩展资料:

其他人称

一,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

1,自称其名;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下官,奴家,愚,小人等。

二,尊称

1、称人之字。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如君,公,先生等。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称代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
注意:女(汝)、尔、若 可以作 主语、定语、宾语。/ 而、乃 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

注意: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参考资料:郭锡良、李玲璞 主编 《古代汉语》P635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第一人称代词,常见的有:我吾予余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第三人称- 他/她:其、之、他、伊、渠(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体系还不完备,严格说来,先秦汉语中还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在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单数和复数是同形的。有时,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后面可以加“侪”、“属”、“曹”、“辈”、“等”来表示复数。这些词与现代汉语的“们”不同,它们都是词,而不是词尾。
第3个回答  2007-07-12
一进来就发现楼上的已经答全了...哀家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