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如题所述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时期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和明清之际的批判与继承。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汉武帝即位后,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扩展资料:

主要学派

1、程朱理学

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学体系。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

宋朝时,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儒学主流。朱熹作《伊洛渊源录》确立了北宋理学产生、发展、传衍的历史统绪,使之具有一个统一的学术流派的地位。

2、陆王心学

南宋时期,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发明本心”的主张。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陆九渊的哲学观点是“明心见性”、“心即是理”,经明朝王阳明发展为心学,形成了“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的根据则是《尚书》中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明代晚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进行的义理之争转入了儒家文献的全面考证,由此产生了顾炎武的汉学。

3、宋学与汉学

汉学与宋学的对立是清代儒学的主线,又因满清变成儒学和皇权的道统之争,康熙等以宋学的名义逐渐从儒学士人手中夺取儒学道统。戴震指出无论程朱还是陆王都掺杂了释道的成分,作《原善》《诸言》《孟子私淑录》以及《孟子字义疏证》寻找纯粹的孔孟之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1.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孔子:(前551-前479年)

  ⑴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⑵.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克己复礼(等级思想);

  ⑶.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⑷.伦理观:“性相近,习相远。”

  ⑸.文化贡献:晚年编撰文化典籍“六经”——《易》、《书》、《礼》、《乐》、《春秋》;首创私学.

  了解孔子个人思想及儒家思想核心:《论语》;孔子思想研究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老子: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⑴.政治思想:清静自然、无为而治,自西汉伊始,数朝开国之初多施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⑵思想精华:辩证法思想(主张世界万物总在不停的运动变化)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⑴背景:

  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削弱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士自身想实现“治国平天下之抱负)

  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⑵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墨家:战国时期的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⑶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使其成为显学,自成一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①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③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

  (1)汉武帝兴办太学:①公元前124年,太学兴办。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②作用: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汉武帝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儒者参政。③确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④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2)二程的主张: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③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的主张:①“三纲五常即天理”②“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理学家,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内心反醒即可得到天理。

  (1)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③知行合一

  【补充】宋明理学的评价:

  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⑴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①对正统思想大胆提出挑战,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抨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男尊女卑等)。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主张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③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补充: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②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腐败,封建制度日趋没落。③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④思想文化:明晚期,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理学家鼓吹的理论具有虚伪性导致知识分子逆反。】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具体表现是:①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②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③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补充】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儒家思想小结

  一、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四、儒家思想的现代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五、当代社会应取的态度

  对于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封建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专制等思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9-18
这个话题是有点大的吧,详细的不容易说清楚,五千多年的历史思想一直在演变,每个时期也有不同。我个人的理解是:先秦时期思想流派很多,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汉朝开始儒家登上历史舞台,虽然在之后某个时间段内会有佛、道等思想占据主流,但最终没有敌过儒家学说,一直到满清。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博学之士补充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