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朱批的密折,密折制度起到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雍正帝对先帝康熙“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的政治主张颇为赞同,并学到了许多从政思想和方法,推陈出新地建起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政治体系。他一面肯定先皇对外宣称“永遵成宪”,“不放稍有更张”,另一面却部分否定,暗地里改弦更张,从而实现权力的和平过渡和保持国家的长期稳定。雍正初政伊始,便施行了密折“信访”制,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信访渠道,十三年的实践证明对清雍正朝政起到了极大的历史作用。归纳为下列十点:
  (一)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传统的封建政治,尊卑统属,督察参劫,均有规定,而雍正则出间道,混乱上下秩序,使他们互相监视,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密折奏事之权并非所有臣子都享有,也不依官员品阶高低而定,被皇帝所宠信才是必要条件,因此一个衙门里的最高长官也许不能直接给皇帝密奏报告,而其下僚却能密折上奏。这种设计的妙处即让所有臣子彼此猜忌互相监视、牵制,他们为保住禄位,唯一的就是对皇帝个人效忠到底。雍正还通过密折朱批,对群臣挑拨离间,分化瓦解,让他们相互监视。雍正二年十一月,在湖南巡抚王朝恩奏折中朱批:“即隆科多、年羹尧亦不能致汝祸福也,二人就曾在朕前奏汝不可用。”雍正二年十二月,在河道总督齐苏勒奏折中朱批:“隆科多止论尔操守平常,而年羹尧前岁数奏你不能料理河务。”雍正三年二月在云贵总督高其倬奏折中朱批:年羹尧曾“奏你不称云贵总督之职”,“若有与你作梗为难,只管密以奏闻”。在雍正麾下互相告密被视为他们职责之一。在给皇帝的奏折内附奏机密要事,主要是揭发一些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以及民情动向等等,这些密事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从而使官员们处于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的境况。如广东文武官员都在相互监视中,如下图。人人自危,严防了官欲的恶性膨胀和腐败行为,同时也使政权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
  (二)督抚等大员不能擅权。康熙年间,省巡抚要革职县令是常事,到雍正年间则不同,山东有一个县令,得罪了地方巡抚,这个巡抚就想革除县令,就给雍正上奏折,言此人不称职,请求皇上免去他的县令之职。前两份奏折就依他,雍正收到第三份奏折时,勃然大怒,就朱批:“他究竟与尔有何仇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县令不就是在你母亲祝寿时只给你送了一双鞋吗?现降你三级,我升他三级!雍正对群臣不称旨之举,滥发天威,严责痛斥,不留余地。在广州左翼副都统吴如泽奏折上朱批:“胡说,看你有些疯癫。”在甘肃巡抚石文焯奏折上朱批:“无耻之极,难为你如何下笔书此一折。”在陕西巡抚西琳奏折上朱批:“汝扪心自问,何为立于天地间也,满洲大臣官员之不廉无耻见小之愚风,再不能改革,朕实不解。朕闻此奏各处访问,你虽无大贪之处,小取挟私之事,不可枚举。总言福量浅薄,担荷不起朕恩,满洲为面着汝等畜类不如,良心丧尽之人坏尽矣!” 雍正朱批御旨常常出现“混账”、“糊涂”、“狗彘”、“恶种”、“愚顽”、“卑鄙”、“滥小人”、“厚颜无耻”、“可笑之极”、“岂有此理”、“庸愚下流”、“草率孟浪”、“禽兽木石”、“朽木粪土”等激言骂语。雍正五年、六年,退职的原礼科给事中、山西学政陈沂震,原翰林院侍讲、江西乡试主考官、山西学政廖赓谟,被人告发放考时贪赃受贿,雍正命前者出银一二十万两助修吴淞江;命后者出银八万两疏浚苏淞河道,另出银二万两送直隶正定府助修城墙。雍正十年,河南学政俞鸿图被人告发“纳贿营私”,资财累万,雍正断然将其处以斩刑。雍正通过密折“信访”资源,掌握了臣工的“软肋”和一些罪证,大小官员战战兢兢、朝不保夕,对雍正更加敬畏。雍正通过密折“信访”渠道,洞悉、掌控全局,即使是一些封疆大吏,也不敢专权擅权,兢守职权。
  (三)人人存戒心,不敢妄为,恐暗中被检举。对于百官臣僚来说,朱批密折的存在可时时给他们以震慑作用。每个官员上奏皇帝时,密折内容和朱批都不为外人所知,因此,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每个官员都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时时反省,真正做到清正廉明,才能保证自己的官爵俸禄,以至人人存戒心,不敢妄为。雍正要求亲信和非亲信、了解或不甚了解的官员都互相监督。文员武官、上下级之间、中央派员和地方官员交互进行。文武不同途,这样互察已出了正常的范围。上级监督下级,本是应有职责;但密访密奏,不是正常考核。由此,一省大小官员均在互相监督之中。将军和总督可以密报提督、巡抚;提督、巡抚对总督,也要按皇帝的要求提供所需要的情报。封建政治尊卑统属,督察参劾均有定制,而雍正却随心所欲地混乱上下次序。一方面皇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巩固,另一方面臣子们却处于恐被暗中检举的境地中。通过密折“信访”渠道,雍正帝把整个官僚机构紧紧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他大笔一挥,百官就得围着他团团转,使自己成为全面官僚机构运行的轴心。
  (四)露章有所瞻顾,不敢直言,但密折中无此顾虑。上密折是特权,权力即义务,臣子们密奏的内容千殊万别,上自军国重务,下至身边琐事,无所不包。要求各级官员都应当遵循密折制,鼓励他们每日上一道密折,要事无巨细,详略得当。雍正在密折上做朱批,对所言正确,他即采纳推广,说之不妥,便把折子扣压,并不将其批转给朝臣,这样就能使官臣们放言无忌,不心存疑虑了。雍正用密折“信访”渠道,广采舆论、时加访察和乾纲独断,执政制策用人决策时就会更加符合民意和执政实际。
  (五)有所兴革,君臣间预先私下协议,不率尔具题,有缓冲余地。如有所兴革,君臣间可以通过朱批密折私下预先协议,不率尔具题,在立法用人之前,留下了缓冲余地。对雍正帝而言,朱批密折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雍正元年,拟擢贵州布政使毛文铨为巡抚,咨询云贵总督高其倬,高复奏:“(毛)老成谨饬”,“历任多在边省, 颇悉夷土情形。贵州省小,多苗情之事,可以办理”。毛遂擢为巡抚。但皇帝并不放心,一再向贵州威宁镇总兵官石礼哈打听:“毛文铨居官如何之处,据实奏闻。”“毛向日居心行事,并近来吏治如何之处,据实折奏以闻。”石与毛有隙,复奏:“抚臣毛文铨是事事怀疑,时时猜忌,近日臣闻得毛文铨悖理之事甚多。毛文铨在云南布政司任,前督抚臣俱贪婪不堪,毛文铨身为方伯大员,并不能自主规模,惟随声附和而已。所办军需亦不能无冒销之弊。”三年六月毛文铨陛见,雍正面试后,顿然改观,以为毛甚为干练,与舆论之恶评异。遂将毛文铨调任福建巡抚。此例证明:雍正考察臣僚必广采舆论,对于人物的品评和使用,非固定不易,认为操守、习气会随时而变,应不断观察、考核;为先私下协议留下缓冲余地,但雍正最后有时则独排众论,乾纲独断,定下决心。
  (六)以朱批为教育工具,藉此训诲,亲近教化臣民。雍正对臣子时而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凡请外用大臣陛辞,朕不忍别,至于落泪者,惟卿一人耳”,“好生养着,不知你吃酒否?若饮可戒之!”专制王朝,“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捧读这样深情款款的上谕,做臣子的哪有不感激涕零誓死效忠的?雍正六年六月,田文镜上密折云:所辖河南府孟津县居民翟世有,拾得陕西棉花商人秦泰银一百七十两,归还原主,并不收谢。田的折奏获朱批:“小民慕义乃属可嘉可喜之事,有旨谕部矣。”不久特颁上谕嘉奖:此“风俗休美之明征,国家实在之祥瑞也,朕心深为嘉悦。”一个多月后田文镜复折奏,卖面贫人陈怀金、拾得江南羊客王盛银二十四两八钱,全数送还,力辞酬谢云云。朱批又称赞:“细民美行叠见豫省,诚所谓瑞事也。另旨谕部。”此后,各地长官相继效尤,如七年九月,署理直隶天津总兵官管承泽折奏:文安县居民卢尚义妻梁氏,拾得银六两五钱,交还失主。雍正特谕内阁,命赏米、布定,并给匾额,以施良淑。雍正利用臣工奏折作为宣传载体,即使用是鸡毛蒜皮大之事,也作朱批,以此训导臣工教化民众。他深信自己亲口面谕或朱批,会对臣工万民起到莫大的启发、鼓舞、教育作用。
  (七)臣工得朱批之鼓励,益自激励上进。一是给皇帝上密折是一种特权,更是一种荣誉。现存最早的奏折是康熙三十二年的奏折。当时有资格上奏的只是由中央派到地方上的常设官员,他们大多是皇帝家臣。如江宁、苏州织造什么的。终康熙一朝密奏者只有百余人。而雍正朝却多达1100多名,逐步扩大到各省督抚、藩、臬、提、镇等。何等官职才有资格密奏,谁也说不清。与其说依品级,不如说视与皇帝的关系而定。到了雍正后期,甚至连知府、同知副将等一些微职也可特许准奏。有密折专奏权的不一定是大员,有高官显贵,也有微末、芥子之官,星星点点遍布全国,分不清谁拥有这种权力。谁要是卖弄或暴露自己拥有密折权,密折权很快就会被雍正剥夺掉。二是对所密奏之事,能得到朱批中称赞和鼓励,更是一种荣幸和荣耀。雍正善于抓住臣工们的心态,对重要的臣工和要事给予很高警觉和关注的同时,在密折上御批一段关怀、鼓励和赞语,让臣工们对雍正心存感动和感激,更加卖力孝忠于雍正。雍正通过密折朱批,对群臣极尽笼络之能事。曾对宠臣鄂尔泰朱批道:“默祝上苍厚土、圣祖神明,令我鄂尔泰多福多寿多男子,平安如意。”“朕实含泪观之。卿实可为朕之知己,卿若见不透,信不及,亦不能如此行,亦不敢如此行页。朕实嘉悦而庆幸焉。”对宠臣田文镜朱批道:“卿之是即朕之是,卿之非即朕之非,其间有何区别?”对其它官员也透着亲近。如在湖广岳常道杨晏奏折上朱批:“是何言欤为?如何教朕料理起你家务来了,如此撒娇儿使不得,你弟兄们共商量速完结好,可惜你们功名与朕恩典。”在山东登州总兵官黄元骥奏折上朱批:“知道了,你去年来少觉有点老景,打起精神来做官,若以年老废弛,使不得。”在宣化总兵官李如柏奏折上朱批:“朕安,闻你吃酒任性,若如此,大负朕恩,自暴自弃矣,当惜自身,可惜下半世功名人品。”这样的朱批对人臣来说能不对皇帝忠心耿耿,更加鞭策自己职守敬业、努力上进?
  (八)人才之登进、防黜,藉密折预作安排。雍正朝的密折不但用来陈事,还用来荐人。于官员的登用、陟黜极为留意,他曾一再透露:“朕惟治天下之道,首重用人。”雍正考察地方的吏治,着重点是对地方的官吏的考察。他给官员授权,允许越境奏事;可以越级监视,上下牵制,这种方法使雍正了解了很多的情况。诸如地方政事的好坏,官员中谁认真负责,谁搪塞敷衍。也使为官者人人震慑,不敢轻蹈法网。但是,雍正很讲究体制,他不允许下级超越职权。他一再告诫臣子:“今许汝密折奏事,切毋籍此挟制上司,而失属官之体。”雍正的亲政也让人惊叹。秦始皇一天要看420斤书,时为竹简书。康熙也很勤政,但雍正留下来的朱批谕旨来看,县令以上的官员就任时他都要亲自面见训谕,并把对臣子印象分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这等级不交存礼部,不存个人档,只作印象而已。待下次在谕时再作比对。这说明雍正通过密折和面考,对人才之登进和考察更加注重。
  (九)自奏折中可窥知臣工之居心。雍正情报网监控的主要对象是臣子。雍正以为用人得宜则地方获治,此乃敷政宁人的根本。因而他对官员要不时体访,防其改节,窥知臣心。广州提督王绍绪系宠臣鄂尔泰所荐,雍正也曾予以“明敏稳妥”的考语,但他疑惑王绍绪“偏于养柔,恐不能克胜现任”,因此命广州将军石礼哈“留心探听,便中据实奏闻”。石礼哈对王绍绪不错,说他:“念念不忘圣恩,志洁行清,勤于办事”。雍正仍不放心,再向两广总督、署理广东巡抚调查,直到再一次证实王绍绪操守极好,这才罢休。为了一名提督的任用,他不惜劳动众人。又如傅泰,不但监视王绍绪,还访察过广东布政使王士俊、广东按察使娄俨。照此说傅泰所得的宠信应该是很高的,但是,傅泰又何尝不受他人监视?从《朱批谕旨》可知,王士俊和广东总督郝玉麟都负有密报傅泰行止的使命,目的考知臣工之居心。雍正常勉励大小官员:“为人只要清晨出门时抬头望天,至晚归寝时以手扪心,自得为人之道矣。”天,即是天子,即是雍正,雍正极具威慑力地要求大小官员每一件事,都要抬头看天,扪心自问,是不是忠于雍正。在这样险境丛生、祸福莫卜的环境中,大小官员诚惶诚恐、人人自危,纷纷以谨慎自励、以雍正奴才自居,不敢错言一句话,错行一步路。
  (十)广耳目,周见闻,洞悉庶务。官僚王云锦元旦在家里与亲朋好友打叶子牌,不知怎么丢了一张。第二天上朝,雍正询问他新年假期做了些什么。他从实回奏,雍正点头称是,说他细事不欺君,不愧为状元郎,随手从袖中把那张丢失的叶子牌掏了出来,王云锦惊骇有加五体投地。雍正用耳目以获取真实情况其手段是非常厉害的。探究雍正密折“信访”制的施行,起因有三端:一是政体上的原因。清代以族国立制,皇帝是臣子的最高主子,家臣效忠主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官员以取得与皇帝进行私人通信的资格为荣。二是受当时的政治形势所迫,这是直接的原因。康熙朝的储位之争在雍正初年的延续,造成了雍正了解民间动向的迫切性,也增加了他严格控制官僚们思想行为的自觉性。三是集权的需要,这是最本质的原因。“君主专政时代,人君深居九重,与外界隔阂,政事则委诸大臣,但又恐所托非人,为非作歹,贻误苍生,甚或生觊觎之心,危及江山,因此不得不广布尔目,以周知庶务,通达下情。”高高在上的皇帝并非高枕无忧。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危机感,生怕臣子不忠,生怕佞臣篡权,对每一点星星之火都要防微杜渐,随时扑灭,以免失去控制,形成燎原之势。历代的特务机关都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最有名的当推明代的“厂卫”,其荼毒臣民的残酷和恐怖令人谈虎色变。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公开的任用特务,不得人心,且目标太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下情不能不周知,耳目不能没有。有此殷鉴,雍正所建立的情报网特别是密折“信访”制度,才有更多的创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0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集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