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途径?

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途径,管理制度,评价体系,课程设置等这些方面的内容!

第1个回答  2007-07-07
技校实施素质教育

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以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技工学校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和教学思想的转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使教育观念、教学观念发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灌输式向互动式、参与式转变,师生关系逐步向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发展。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民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现代观念和奉献精神,教师应具有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在行动上勇于创新,在学习上力争上游,以教育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展示出当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二)应具有博爱之心,关心和教育学生

耐心地教导学生怎样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帮助他们解开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摆脱思想上的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三)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精心敬业的工作态度

除学习现代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外,教师还应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把所学知识与自己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钻研业务,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讲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使自己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四)具有适应未来教育的各种能力,要能够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原则,使现代科技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育

教师还应具备动手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交际与交流能力,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能力,更应注意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培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就和价值理念,从而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正常人格心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逐渐改革学校现行学制和办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学制度单一,从教学计划、教材、学制、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不太注重学生兴趣、能力等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与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目前比较先进的办学模式有:

(一)多学制多层次教学模式

一些经济和企业界人士认为,若单纯以职业能力和岗前培训的角度看,许多岗位、职业(工种)根本不需要3、4年的培养,把学制三年的改为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三个学制,培养多层次技术人才。今年北京市29所中职校2003级新生中,在部分技能性强的专业中进行分层次教学试点,实行试点的专业将减少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文化基础课时和难度,增加专业课的课时,强化技能训练,分层教育就是把基础不等的学生进行筛选,然后对文化理论课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教学,尖子生可理论和技能操作并举,毕业后可到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而差生的侧重点是在抓好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抓理论。

(二)"学分制"教学模式

在技工学校实行学分制,就是对各专业科目规定具体的学分标准,只要学生完成了所学专业的学习,经过严格考试并取得了规定的学分,不管时间长短,均可取得某一专业的毕业证书。实行学分制可以解决技工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学生素质差距较大,造成教师上课顾此失彼,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行学分制后,不仅为智商高、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增强学习的竞争气氛,同时也克服了现有工种专业单一造成学生空余时间较多容易引发违犯校规的行为。实行学分制,学校各专业设置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让有特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并有展现才能的机会。

总之,办学模式应灵活多样,以适应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的多样性,才能满足素质教育中尊重个性和发挥特质的要求。

四、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化学习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的合成。多媒体教学手段,推动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开发出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动态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它能优化现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能对整个学校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为构建学校素质教育基本框架起着推动作用

五、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关键能力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传统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单一分割,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以及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状态,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各校开设的课程,偏重学科建设,现行教材又强调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造成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繁、偏、旧",这样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又欠缺,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一)要改革重复、分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先进、精练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课,可根据专业不同有所调整,不需面面俱到,深度也可根据专业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做到实用为准,够用为度;专业课应对陈旧的内容扬弃,同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实到课程结构中。

(二)注重实验、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习、实验条件,突出技能训练,建立建全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直观教学室,尽量使学生多动手,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水平,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三)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

学生除了有专业能力外,还应有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以及关键能力等,为日后参与就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行产教结合,加强校企联合

建立校外实习或职业能力训练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从业能力。

六、从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学生缺乏应有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按照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基础,形成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就业教育、跟踪教育的德育体系。通过政治课、学科渗透教育以及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学校要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重点,改进德育教育,重视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研究把握新时期学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于技校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简单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也就是说,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我们教育界内部来说,必须多头并进、多管齐下,特别是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考试和教育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等,主要是课程、评价和队伍三管齐下。任何教育都有一个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否符合教育规律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收到实效。
一.改革课程教学,构建素质教育新体系
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看,要面对21世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既要考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又要预测经济科学发展的趋势。第一,要求拓宽专业,设置专业要具有超前意识,专业内容要合理完整,从整体上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结构。第二,加强基础,降低重心,强化通识教育,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普适性,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课程体系的布局要求抬高起点,跟踪发展,提高知识的质量和文化素质。
从教学方法改革上看,要把讲授、辅导、动手、自学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求贯穿少而精的原则,重视知识的简约化、结构化,让学生重点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基本方法。要逐步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信息资源优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校在教学上采用上课与实习各占一半的方法,有效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但自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掌握一门技术,仅靠学校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毕业之后要在本专业继续发展下去,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就必须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去获新知识、新技术,所以,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接受。有人认为,工科类教学最简单,只要把该传授的知识讲完了就完成任务,其实,这是一种偏颇的看法。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做人的道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不难发现,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讲大道理,学生并不受用,但假如在具体的事情处理中,教师以自身作则,言传身教,学生往往能较好地接受,起到明显的效果。而且,单靠一两节德育课往往也是解决不了学生各种复杂的问题的,所以,几乎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是学生的导师。这涉及到老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将在后面作详细论述。
二.优化教育评价制度,科学衡量学生素质水平
任何一种教育制度,都离不开教育评价这个环节。教育评价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来对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环节的活动是否实现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目标的程度等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在客观上使得教育活动的双方为得到好的评价而努力调整其活动来适应制定的评价指挥定向功能,某种意义上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考试是教育评价体系中一种最常用、最为学校和社会认可的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手段,由于考试的这种特殊地位,因此,很多人都把过去的这种教育模式称为应试教育。如果从模式上来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但素质教育并非否定考试。考试是保证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的(标)的一种手段,任何教育模式都不能缺少考试。但对考试,不能象过去一样,以分数决定一切,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质量观,明确素质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针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各自的潜能和特长,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五育合格、学有所长 "即为人才,21世纪的人才需求是多层次、多结构的,社会和学校的人才衡量标准也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的培养途径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是多元的,考试分数也不应是评价学生接受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优化教育评价制度,是推行素质教育要配备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技工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正在逐步优化,虽然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但笔者认为,在优化这个评价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下面几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素质是可以评价的,但评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这种评价不应局限于定量的评价;评价应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评价的目的导向很重要,应强调评价的引导作用,而不是规定太多的"不准";评价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过去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现在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建立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第二、全面性原则。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考查和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智力因素的评价,还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非英才教育,因而,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设立多种标准,在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所有的科目都达到合格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这些科目中异步发展,实行异步考试。考试还可以实行笔试、口试、操作相结合,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第三、系统性原则。素质德育评价制度应以系统性原则为保证,否则会出现追求形式上五花八门,而没有实质性内容,应按照素质德育的要求,明确具体教育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明确规范什么科目,什么内容在什么阶段可采取何种手段进行测量,如何反馈评价信息等,从而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科学的评价,"指挥"教育教学活动朝着素质德育的目标前进。第四、可行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素质教育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其社会适应性特点比较突出,因此,标准化的评价手段很难适应社会需要,而必须让评价体系本身留有余地,可灵活操作,可切实执行,这样评价体系才能科学、合理而不致于僵化。
三.加强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校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和老师落实到学生身上。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设一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教育改革的教师队伍。这是国家提出的一个十分明确和正确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最终目标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这一改革可能会打上大大的折扣。对教师群体来说,当前需要的已不是一般要求和号召,而是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具体指导;需要剖析教师面临的教学束缚和教学困境,需要在教师中展开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讨论;需要研究在政策上提供教师主动能参与改革的条件,研究教师自由选择教学方式和创建多样化教学园地的政策机制,研究培养和产生有创见的杰出教师。"教育变革"都是以人的活动来实现的,特别是教师的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把握教师的心态和需求,调动蕴藏于教师中巨大改革热情和积极性,是保证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投入,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科学领导和合理安排。因此,转变观念,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全部教师的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专业上让学生信服,在人格、品德上也应该让学生觉得信赖,当然,教师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最起码,要达到较高层次,方可为人师表。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技工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有技术的、合格的劳动力的艰巨任务,应该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