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解释(举例)

应为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这个公式中 销售收入是指什么 平均应收账款又是指什么?怎么算平均应收账款

请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 没有例子不给分 谢谢
解释详细 通俗易懂 加100分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销售收入\(0.5 x(应收账款期初+期末))

公式中的“销售收入”数字指的是损益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平均应收账款”是指未扣除坏帐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与“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

再深入的讲一个相关的东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

扩展资料: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除存货外的另一重要项目。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赊销净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它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

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司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

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

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应收账款一年中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1元应收账款投资支持的销售收入。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为应收账款的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回收现金平均需要的天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以表明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收账款周转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5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指企业当期主要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折扣与折让后的数额,数据可取自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坏账准备,数据可取自资产负债表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

1、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明应收账款一年中周转的次数,或者说明1元应收账款投资支持的销售收入。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称为应收账款的收现期,表明从销售开始到回收现金平均需要的天数。

3、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可以表明1元销售收入需要的应收账款投资。

扩展资料: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缺陷:

1、分子的缺陷。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的是本年度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那么上述公式中的分子应该是本年应收账款不断收回现金所形成的周转额,而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作为分子有失偏颇。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既包括赊销额也包括现销额,实质上现销额与应收账款毫不相干,但企业为保守商业机密,会计报表上通常不提供现销、赊销金额。因此,为方便取数,把整个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不管是现销、赊销)列为分子未尝不可。

但关键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即便全是赊销)也仅仅是一年(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一般很难在同一年(同一时期)全部收回现金。

而且把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列为分子还暗含一种前提假设,即本年(本期)的销售,无论哪家企业、无论何种经营状况、无论销售何时发生,本年(本期)都必须全部收回现金,只有这样应收账款周转率才能反映本年度或一定时期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次数。

这种前提假设与实际不相符,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绝不是应收账款收回现金的周转额,其不能作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子。

2、分母的缺陷。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母是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即(上期数+本期数)÷2,这里同样存在着一种假设,计算结果实际意义不大。

如某企业上年底应收账款100万元,至本期应收账款余额仍为100万元,(且不说主营业务收入多少,分子越大越失真),假设第一应收账款根本就没有发生额,这是很有可能的;第二应收账款发生多次周转,恰好于年初数相同;

如第一种假设成立的话,应收账款作为分母计算的结果就根本没有意义,所以采用上期数+本期数÷2的计算方式是不严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收账款周转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销售收入\(0.5 x(应收账款期初+期末))

公式中的“销售收入”数字指的是损益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平均应收账款”是指未扣除坏帐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与“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

再深入的讲一个相关的东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21
这个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公式,意思是,销售出去的商品本应该同时收回全部的款,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怎样来判断优劣呢?假设,我们一年总共卖出的商品价款是100万元,过了12个月,还没有收回来,那么,平均应收账款就是100万元,计算的结果是 1,也就是说,只周转了一次。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很糟糕的了。反过来讲,如果是当时就收回来90万元,平均应收账款只有10万元,那么,计算的结果是100万元÷10 = 10次。由此可以知道,应收账款的余额越小,越好。也就是说,计算的结果,数字越大越好。
平均应收账款,是把每个月末的应收账款相加,除以12个月。 具体的方法是,年头和年尾的月份的应收账款算一半,加上2月~11月的,一共是12个月的。相加,除以12个月,就等于应收账款平均数。
第4个回答  2009-03-27
销售收入一般是指主营业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是指未扣除坏帐准备的应收账款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举例如下:

假定某企业1991年和1992年度销售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项 目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 销售收入 - 5400 6000
2. 应收账款年末余额 1100 1200 1300
3.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 1150 1250
4.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①/③ - 4.7 4.8

以上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1992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1991年有所改善周转次数由4.7次提高为4.8次,周转天数由 76.6天缩短为75天、这不仅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有所增强,而且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周转速度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