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楼面安全问题

现浇混凝土楼面完工后,发现水泥配比少用1/4,是住宅楼第一层,会产生安全问题吗?
我家农村自建房三楼,自拌现浇混凝土大梁与楼面(第一层)完工后发现比别人家少用水泥1/4,大约混凝土30立方米,用了7.5吨325#水泥,楼面内用Φ10双网钢筋,大梁用了3支Φ25与2支Φ16沙钢,跨度5.5米深,请问有安全问题吗? 谢谢

引起现浇板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主要表现形式为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变形、在恒温绝湿条件下由凝胶材料的水化作用引起的自生收缩变形和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1、浇筑初期(终凝前)的凝缩变形
  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结硬前最初几小时内,通常浇筑后24h即可观察到。这种裂缝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塑性混凝土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梁、板中都有可能产生;另一类是塑性收缩裂缝,常出现在板中,裂缝逞不规则的鸡爪状或地图状。凝缩变形产生的裂缝多与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有关。
  新浇筑的混凝土经压实后,由于重力作用,重的固体颗粒向下沉,迫使轻的水向上移,即所谓“泌水”。当固体颗粒彼此支撑不再下沉,或水泥结硬阻碍了它的下沉,泌水即停止。如混凝土中固体颗粒能不受阻碍地自由下沉,则仅使结硬后混凝土的体积减少,并不会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并不受混凝土中钢筋的影响,影响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表面的干燥速度,当水分蒸发速度超过了泌水速度时,就会产生这种裂缝。因此凡是能加速蒸发速度的因素(如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以及混凝土中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都会促使塑性收缩裂缝的发生。塑性收缩裂缝的表面宽度有的可达1~2mm。这种裂缝在自由支承板的四角处则很少出现,因为角部的干缩不受约束;相反,如板的边缘受到约束(砖墙等),则将出现与板边呈45°的一系列平行裂缝。
  2、硬化过程中的干缩和水化作用引起的自身收缩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在浇筑后相当长的时间,约1~2d才会出现,它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自干燥作用,使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和体积减少;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少,而自身收缩增大。
  3、温度下降引起的冷缩变形
  收缩裂缝由温度影响产生的另一种裂缝,是混凝土外约束引起的,大多发生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和冷却收缩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外约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产生降温收缩裂缝,收缩裂缝多在混凝土养护一段时间才出现的,裂缝较深,有时是贯通性的。
  (二)现浇板上过早施工而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2 N/ 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有时由于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
  (三)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在楼面工程施工中各种交叉作业,楼面负筋位置的正确性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施工人员踩踏后会使钢筋弯曲、变形,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降低了板截面的有效高度,使板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从而导致板裂缝的产生
二、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现浇板板裂缝的产生,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供以下一些防治措施,可供参考:
  (一)设计方面
  在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现浇板结构设计中除考虑强度要求外,还应进行挠度及裂缝验算,考虑施工不均匀性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因素,适当增加板厚,增强板的刚度。
  2.宜采用较小直径密度分布的方式进行布筋,为防止温度及收缩引起的应力影响,应适当提高配筋率,这样可提高混凝土体的极限拉伸应变及混凝土抵抗干缩变形的能力,防止因混凝土自身收缩出现大量的应力集中点,使局部出现塑性变形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标号设计强度不宜太高。
  3.应在楼板上每隔20m左右处设置一后浇带,并在楼板中间墙体支座处设一条伸缩缝,使其释放内应力。
  4.楼板因四周嵌固于墙体内,应在四角部位按要求配置双向钢筋,伸出长度应小于1/3L(L 为短向边长),且不小于1.2m为宜。
  5.在抗震非设防地区,也应适当增设混凝土构造柱,提高房屋整体抗震强度。
  (二)施工方面
  1.应严格按配合比进行计量投料,控制搅拌时间及水灰比,并根据现场砂含水量变化及原砂中含粒径5cm以上的砾石筛选调整施工配合比,保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一致,防止因水及水泥用量过多而增加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及空气,从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导致产生收缩裂缝。
  2.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占体积的70%左右,必须注意粗骨料的质量,宜用粒径15~20mm的石子进行合理级配,含泥量 <1%;砂子应用中、粗砂,含泥量 <3%,砂率控制为40%左右,坍落度控制为14~20mm;水泥应选用非早强度型、水化热低和质量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3.严格控制板面负筋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按设计要求都放在板上面,有梁通过或隔断时,一般放置在梁钢筋上面或与梁钢筋绑扎在一起。为了控制好负筋保护层厚度,必须采用Φ10~14的钢筋马凳,纵横间距为800mm左右来固定负筋的位置,并用电焊把马凳与负筋焊牢,使马凳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保证负筋不下沉,从而有效控制负筋保护层的厚度,不使板负筋保护层过厚而产生裂缝。模板中线管铺设密集处的上部及下部铺放一层18号钢丝网,宽度每边应大于管区100mm为宜。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经过以上的分析,本楼层的结构是安全的,梁板的承载力是满足设计要求的。根据结构设计说明及参照《混凝土工程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规程》4.2.3条款之规定,小于0.3mm的裂缝无须修补。但考虑到本工程的重要性和业主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也为了防止钢筋锈蚀而影响耐久性,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决定按照需要修补的规定进行修补。具体修补处理如下。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在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2、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下转119页)(上接118页)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3、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4、个别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
  结束语: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是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大量工程实践说明,只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各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细致,严格遵守设计和施工规范,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处理措施,裂缝是可以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31
这个结论很难下,得看混凝土最终强度符不符合设计要求。看你配比中水泥少用了1/4,我劝你还是有可靠依据再下决定吧。这不是闹着玩的,要是再接着施工下去,损失会进一步加大。你得连楼上一会搭进去。
现在任何工程过程中查得很严,主要有冬施复工检查、主体验收时第三方实体检查、主体验收时质检站会带仪器现场实体检查,再有就是质检总队那种突击检查、发改委现场检查、最近听说建设部下来检查。你要是强度不够经得起这些检查吗?问题是假东西永远是假的。随时可能会出意外。
你这是什么地区,是现场搅拌吗?怎么会出现这种后果。还是痛下决心尽快处理掉吧,别造成更大的损失,最近网上有一家还迁房,楼板踩出来个洞,我估计这个单位把自己玩进去了。别玩火自焚啦。
算了一下你水泥也不是太少,平均250公斤/方,要是搅拌站搅拌也差不多是这个用量。能达到C25,但是自己搅拌的话,可能会达不到。当时这个设计方案是怎么确定的,有依据吗?看你楼房只有三层的话,C20-C25应该足够了。配筋对的话应该没问题。跨度也不是很大,小于6米。你的抗震节点肯定没考虑。问题不是很大。
总的来说是这样,自己都不放心的事,还是找到可靠的依据再下决定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31
兄弟···现在的工程··不是国家级的项目,只是民宅的话,现场施工对混凝土要求···非常随便,相信你也有同感,就是现在的钢筋··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在结构结算的时候···几次系数一路乘下来··钢筋往往是很安全的···。混凝土的水泥少放了·1/4,我相信混凝土的强度肯定是达不到的··按照理论分析···这是很钢筋是不相搭配的···会导致脆性破裂·。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只要混过了业主和监理···就没事了···砌好的房子有几栋会倒塌的··。至于对于社会的责任嘛··就看你看个人的觉悟了。保证,这房子绝对不会塌,如果钢筋没有问题的话··短时间内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第3个回答  2011-08-09
po32.5 250每方 相当于 po42.5 200左右。标号
c20左右。三楼没问题。农村一般的梁什么的都是C20的。我做商品混凝土的,应该是没问题的。
第4个回答  2011-08-02
42.5的水泥配C20的砼,水灰比恰当的话每立方用250kg也差不离。只要砼振捣密实,支座节点钢筋可靠,问题就不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