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果树叶子卷边皱皱的,叶子上面有小黄点。请问是什么病?如何治疗?

车厘子叶子小又发黄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樱桃穿孔性褐斑病、樱桃细菌性穿孔病、樱桃褐腐病。
(1)樱桃穿孔性褐斑病
又名樱桃褐斑病或叶片穿孔病,是大棚甜樱桃最主要的叶片病害。
①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形成针头状的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圆形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粒点,这有别于细菌性穿孔病。最后病斑干燥收缩,周缘产生离层,常由此脱落成褐色穿孔,边缘不明显。严重时,造成提早落叶,降低产量。
②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次年气温回升,遇有降雨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一般5~6月份即可发病,7~8月间发病最重。发病的轻重与树势强弱、年雨量的多少、立地条件等有关。树势弱,雨量多而频繁,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冠郁闭的大棚樱桃发病重;反之则轻。
③防治技术:
加强管理:加强大棚综合管理,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减少菌源:扣棚前清理棚室,扫除落叶,彻底剪除病枝,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根据降雨的早晚和多少,分别在谢花后至采果前,喷1~2次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采果后,喷布2~3次1∶1∶200倍液波尔多液
(2)樱桃细菌性穿孔病
①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初呈半透明水渍状淡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1~5毫米,紫褐色或黑褐色,周围有一淡黄色晕圈。继而病斑干枯,易脱落穿孔。
②发病规律:病菌在落叶或枝梢上越冬,借风雨及昆虫传播,一般翌年5月间叶片开始发病,天气干旱时发病轻,多雨时发病重。棚内通风透光差,排水不良,肥力不足,树势弱,或偏施氮肥,病害亦重。最适发病温度为25~26℃,10天后一定发病。
③防治技术:农业防治:可参照樱桃穿孔性褐斑病的防治技术。药剂防治:发芽前喷一次4~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的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倍波尔多液。谢花后,在新梢生长期喷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3)樱桃褐腐病
是樱桃的重要病害,在大棚樱桃栽培时发生比较普遍,易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①发病症状:该病侵染樱桃树的花、果和叶片。花受侵染后,呈淡褐色枯萎,长时间挂在树上不落。幼果发病初期,在果实表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扩大成茶褐色病斑,成为畸形果;成熟果受感染时,果面产生褐色斑点,很快扩展到全果,变成软腐,不久表面发生大量灰褐色粉状物。叶片偶有发病,多发生在展叶期的叶片上,开始时产生不太明显的褐斑,后扩展到全叶,叶上生出灰白色粉状物。
②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果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病僵果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如果早春土壤湿度大,花期及果实接近成熟期时雨水过多,则有利于病害的大量发生。果实在幼果期和成熟期易发病,而硬核期发病较少。发病适温为20~25℃,15℃以下或30℃以上时不利于发病。
③药剂防治:
控制湿度: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减少菌源:开花后剪除病花,采收后集中树上、树下的病果,予以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花开绽期和生长期喷布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8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8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