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如题所述

能利用这次机会与大家探讨“如何提高二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我感到很荣幸,下面我就抛砖引玉,谈谈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要有效。
1、教学目标要正确。这要求我们老师在设计课前一定要熟悉文本,挖掘出内在的思想、意义,正确把握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就是在立足教材备课的同时,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备课的过程中,要与作者的思路尽量吻合,正如叶老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知路识其真!
2、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人各有体,针对学生要教师心中要有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一以概之”,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研。
二、教学策略要有效。
1、教学环节要有效。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和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如生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认识生字的方法,让学生回答(说明)自己认识生字是怎么认识的,怎样记住的,像难认的“赢”,有的采取拆字的方式去熟记“亡、口、月、贝、凡”。
2、问题的设置要有效。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问题的设置既要有挑战性,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但也要难易适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苹果理论:枝头的苹果要是让摘的人感觉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他才会有兴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觉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劲跳了,还是连够都够不着的话,那那个苹果再鲜艳,再诱人他也可能不会感兴趣了。同样,如果是一个已经蔫了的甚至是烂掉的苹果的话,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摘到,但谁会稀罕呢?(2)问题的设置要灵活。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欢庆》这篇课文中,我配乐范读完课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从老师的朗读声中知道了什么?学生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茫然,面对学生的卡壳。顿悟的我把问题换了一种说法: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这时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同学们都纷纷汇报:“我仿佛看到田野上金黄的果实”“我仿佛听到大海奏起了欢乐的乐曲”……,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3、教师的语言要有效。(1)语言要准确。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解说,是引导,是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如:老师说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那你接下来的就一定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游戏规则、游戏要求的游戏,而不能说,我随口说出了“游戏”二字,哄哄学生,激起他们的兴趣,可接下来却是“分组朗读课文”,这能叫做游戏吗?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一篇课文中的左右结构的生字时,说“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请问,左右结构的字中,“割”“形”“到”“都”……也是左窄右宽吗?这不仅是语言的不准确,而且是知识性的错误啊。(2)语言要有效。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励学生来说吧,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老师或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够了,但要是老师再来一些问答:“同学们,这个同学回答得好不好啊?”“好。”“那想不想表扬他一下呀?”“想。”“那咱们就来表扬表扬他吧。”然后再是学生整整齐齐,拖长声调的“****你真棒”,这样,表扬一次学生就浪费掉了多少时间啊!还谈何有效呢!再比如,在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文中,有“跟头”一词,如果老师忍不住拓展开了:“你们会翻跟头吗?”学生兴致来了,纷纷嚷着想要展示自己翻跟头的本领呢。师再接着说道:“是啊,尤其是一走到那些草坪上,我们呀,就忍不住去翻上几个跟头,老师小时候也很喜欢翻跟头的。”这时,课堂气氛好像是挺热闹的,但仔细一想,这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一点帮助吗?如果没有,我们说它干嘛呢!如果是教学生掌握翻跟头的方法或让学生以“翻跟头”进行口语交际或说话,教师可以依学生的想法去做。
所以,我认为,课堂的精彩在于有效,如果没有实效,再热闹,再花哨的课堂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们知道,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难集中,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1、巧设悬念,提出问题。“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尤其“好奇”。教师在上课时若能抓住学生好奇的特点,立刻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上课伊始的巧设悬念能把学生从刚才窗外好玩的游戏中吸引过来。
2、巧用教具,创设情景。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巧置活动变化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制作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具,如奥特曼、喜羊羊等充满灵性的教具,既可激起学生的兴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进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常用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脑筋急转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很快地平复下课时的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课堂气氛。
3、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我想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听。这种教学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参与的主动性。教师辛辛苦苦的教了40分钟,他很可能在底下玩了40分钟。虽然这种教学也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但这种回答只能是少数人的参与。对于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他完全可以是游离课堂之外的。
4、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作为一个好老师他能够用自己特有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教师的魅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自己语言的亲和力。上课时,除了要有洪亮的声音以外,教师的语言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采取较通俗的、充满关爱的语言,让学生更多的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从而愿意与老师相处,形成对老师的信任,这样他们也就会在上课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中。教师同时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辅之以适度的态势语,让学生能感受到枯燥的语言中也充满“灵动”。另外,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每当在课堂中涉及到一些课外的小知识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加倍地集中。这就是要求教师能以科学的态度,以挖掘文本之外的精神,“无中生有”的将学生想知道的知识,合乎时令的予以引入。如:学习《秋天的图画》一文时,在关注周围景色的变化时可以引入人的外表变化,并教给学生一些“养生”知识。
其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特别低,需要教师时刻地提醒。当学生的思维游离课堂学习之外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提醒。一开始,教师可以用目光告诉他上课要专心了。有的学生较能察言观色,他能读懂教师目光中的含义,就能自觉听课了。如果学生对你的目光熟视无睹,或者根本没有接触到你的目光。这时你就需要用肢体语言,敲敲他的桌子或者碰碰他的肩膀。也可以树立榜样,比如表扬当时坐得最好,听得最牢的那个学生。除了对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需要关注之外,正在认真听讲的学生也需要你的关注。比如你做一个赞许的动作,说一句表扬的话,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给于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在无形中就吸引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课堂效率也就高了。
最后,学生注意力出现分散时,适当进行调整,由于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所以当教学内容长时间的处于同一种状态时,就会出现注意力集体分散的现象。这时,仅靠教师的个别提醒和关注是远远不够了。学生的学习已经缺少兴奋点,他们需要一点新鲜的东西来刺激感官。比如可以用课中操的方法。这种操花费的时间短,而且简单易学,往往只是拍拍手,或者扭扭脖子,动动腿。虽然简单,但却让学生有一个放松的机会。在课中操后,学生往往能重新集中注意,投入学习内容。除了课中操,简单的游戏,学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都是调整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
我想,要使低年级学生时刻保持十二分的注意力是很难,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时刻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有限的注意时间。如果课堂上我们能充分关注学生注意力,那么课堂效率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但这并不意味教学时可以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办法。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
总之,教师对教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和终生学习的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感能力,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有效教学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