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假装成一个文艺青年?

如题所述

文章首发公众号:孙继胜的小宇宙,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什么是文艺青年?

广义上说,所有喜欢文化艺术的年轻人都可以称为文艺青年。他们追求生活格调,喜欢读书、音乐、电影、旅行,有浪漫的情怀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芸芸众生里,他们很容易给人一种才华横溢卓尔不凡的感觉。

所以,文艺青年原本是个百分之百的好词儿,曾经也风靡一时。

正如韩寒在《独唱团》创刊号,当然也是终结号的卷首语上说的那样:“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个文艺青年,理想做一个作家和记者,那时候我们都好吃香啊,如果再能写点小诗,弹点小吉他,摘些小花,女生们都被迷倒了。你看看现在,女生们再也不中意这些人了,她们中意的是??”

是的,如果现在再有人说你是文艺青年,你多多少少总会感觉到一些戏谑的成分。

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现实,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不加节制的多愁善感,不合时宜的固执己见,不接地气的高冷矫情,加上伪文青的泛滥成灾,让这个称呼的含义变得越来越微妙。

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假装文艺青年呢?

因为总体来说,这还是个褒义词。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文艺青年逼格闪闪,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道理很简单,既然物质生活已经如此贫乏,对,穷也是文艺青年的标签之一,如果精神世界再不丰富一点,高雅一点,文艺一点,你拿什么拯救自己的灵魂?靠什么支撑自己生(pao)活(niu)呢?

接下来说点儿干货。如何假装成一个文艺青年。

一定要会打扮

大金链子大金表什么的,看起来像个没文化的暴发户,肯定不行。至于LV、爱马仕、杰尼亚、范思哲这些奢侈品,怎么说呢,也不建议文艺青年穿戴,很容易让别人误会你是个富二代。更主要的是,你也买不起。

文艺青年的日常穿着是朴素的,以纯棉或棉麻面料为主。男生最常见的是黑白T恤+牛仔裤+高帮圆头皮鞋,T恤上印着别人看不懂的LOGO或者电影海报,裤子最好是卷裤脚的。永远戴着耳机,背登山包或帆布包,除非是夏天热的受不了,围巾是必须的。

女生则以白衬衫+碎花长裙+帆布鞋最为常见。

不论男女,能留长发就一定别留短发。

一定要喝咖啡

不服气不行,同样是豆子磨出来的东西,咖啡看起来就是比豆浆高级。即使你非常不喜欢咖啡的味道,也一定要喝咖啡,而且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喝速溶的,不要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喝茶绝对不行,保温杯里泡绿茶加枸杞,就是传说中的油腻中年人。一定要记住,喝茶最多叫文化,喝咖啡才叫文艺。

一定要看书

文艺青年都是喜欢阅读的。他们总是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去星巴克点一杯咖啡,在安静的角落坐下,翻开随身携带的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认真翻看几页,然后拿出手机,把带着LOGO的咖啡杯放在书的旁边,构图、拍照、修图、配字,一气呵成:“岁月静好,安然若素。”然后,发朋友圈。

看不看真的不重要,毕竟许多书买来就是为了装点书柜的。特别是那些中国古典名著,不建议你看,跟喝咖啡别喝茶一个道理。

文艺青年的书柜里,主要摆放外国名著。比如《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麦田守望者》《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人类简史》之类的。

看不下去没关系,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跟你说实话吧,没几个人真正看完过。你只需要牢牢记住这几个人的名字:米兰.昆德拉、捷罗姆.大卫.塞林格、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尤瓦尔.赫拉利,然后在谈话中很随意地把他们说出来,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望而生畏,哪怕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男是女是哪个国家的。

万一倒了八辈子血霉碰到真正的对手,摆出一副要跟你探讨的架势,也不要慌,不管他说哪一本,你只需要轻声说:“这本书我很喜欢,看过好多遍,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我从书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旺盛的创作力,还有,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思考。”好了,到此为止。再问,死活就不说话,只喝咖啡,报以迷之微笑,尽显高深莫测。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装逼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而且是那种透明的观光电梯。

一定要旅行

文艺青年都爱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记住,是旅行,不是旅游,千万不能跟团。

文艺青年讲究的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走寻常路,只爱陌生人。无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一定坐在靠窗的位子,不跟别人说话,听着耳机里的音乐,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在眼前掠过,思绪万千。

目的地的选择很重要。北上广之类的大城市太庸俗,文艺青年一定要去西藏,把自己融化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里,在雪山神湖涤荡自己的灵魂。其次是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或者四川的稻城亚丁之类的,总之,以西部为主,哪儿偏远去哪儿。

住宿尽量选择青年旅舍,毕竟你也没什么钱。安顿好以后,到当地小巷子里找一家有民谣弹唱的小酒吧,点杯酒拍张照发朋友圈,配文字:“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记住,千万别忘了打开定位功能。

一定要有自己的艺术爱好

绘画什么的门槛太高了,能拿出来见人的绝非一日之功。所以,电影、摄影、音乐,是文艺青年的首选。

其实,不管是不是文艺青年,大家都喜欢看电影。只不过你们喜欢的是《战狼2》,文艺青年对这类影片根本不屑一顾。

为区别普通观众,首选法国和意大利的文艺片,不管看不看得懂,至少把电影名字记下来。比如《午夜巴黎》《面纱》《朗读者》《心灵捕手》《刺猬的优雅》《布达佩斯大饭店》等等。

美国好莱坞大片过于商业,与文艺青年气质不搭,不做重点推荐。除非是像《鸟人》这样票房很差,全片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但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才值得一看。

国产电影首推王家卫和侯孝贤。比如《刺客聂隐娘》,尽管影片沉闷到让人几乎睡着,但出来以后你一定要昧着良心说好看,因为是侯孝贤执导,而且还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荣获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这怎么可能不好看?你当评委们眼睛都瞎了吗?

捍卫电影品味,以豆瓣为准。豆瓣评分高,即使没看懂也要说好看,有内涵,好感人,好震撼。比如《冈仁波齐》。

不管科技未来发展到哪一步,不管手机的摄像功能多么强大,作为文艺青年,也一定要咬咬牙买个又沉又贵的单反相机。哪怕永远AUTO全自动,P档以外从来都不会用。

文艺青年羞于在人多的景区拍照,特别是标志性建筑,避之唯恐不及。取景通常选择安静的书屋、阳光里的咖啡馆、昏暗的酒吧、古老的街巷,老厂房旧车间或是被涂鸦覆盖的残垣断壁。

文艺青年喜欢音乐,特别对吉他情有独钟,毕竟钢琴的话,随身携带还是不太方便。只不过,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在经历了一阵儿新鲜之后,绝大多数人的吉他如今已布满了灰尘。

爱听歌,耳机不离身,专听小众音乐,对民谣乐队如数家珍,越冷门越推崇,越流行越不屑。比如,赵雷的《成都》火了之后,文艺青年就不再喜欢他了,因为他变得大众了。

一定要装逼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又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看书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捷径就只有一条:装逼。

所谓装逼,是提升我们文艺逼格的一种行为方式。这不应该是贬义词。

比如发朋友圈。新年伊始,当别人用“2018,一定要努力!”来鼓舞自己的时候,你发一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就会鹤立鸡群,散发出文艺的光辉。

这当然没什么实际用处。就像东北人说的那样:“扯犊子呢,能当饭吃咋地?”但文艺的精髓就是,我混得不好,也没什么钱,但起码我有精神上的追求,而且,不世俗。

在这个以物质论英雄的社会里,这一点,弥足珍贵。

世道变坏,就是从取笑文艺青年开始的。我跟你讲,文艺青年就不应该受到嘲笑,就算是装逼也不许笑!

王朔说过:装不可耻,装得不像才可耻。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许多正宗资深文艺青年,就是从伪文青一路走过来的。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

装,本身就代表了你对这种情况的认可和向往。也就是说,从内心里,你渴望成为那样的人。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文艺青年最重要最关键的第一步。

文章首发公众号:孙继胜的小宇宙,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